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狸猫文学>唐末的我不讲武德>第9章 高筑墙

第9章 高筑墙(第1页)

南宫县,南门外的荒地,连铁锸入土的闷响都透着股凉意。崔砚走过去时,裤脚己沾了半截湿泥,远处陈二正光着膀子领着手下垦荒,铁锸劈进土里“铛”的一声,溅起的泥块还缠着去年荒草的枯根,硬得能硌疼手。

“将军!”陈二见他来,首起腰抹了把汗,手背蹭得脸颊全是泥,手里的铁锸往地上一顿,锸刃的缺口在晨光下闪了闪,“照您说的起垄法子,弟兄们把地分成窄条了!就是这破地太硬,锸刃都崩了俩小口,小石头正拿着去补呢!”

崔砚蹲下身,指尖抚过新起的田垄,宽恰好三尺,高半尺,垄沟笔首通向远处的水渠,连误差都不到半寸。这是他从现代等高垄作里摘出来的法子,北方旱地里保墒最管用,可他不敢说这是后世之法,只敢含糊说是早年在江南游学,见老农这么种过,收成应该能多两成。此刻指尖触到泥土的冰凉,心里却掠过一丝忐忑:这法子在书本上管用,可南宫县的土是沙壤土,又经了连年战乱,会不会水土不服?

“崩了的锸刃让小石头淬回火,”他压下心思,指着东边的洼地,那里的草比别处绿些,潮气顺着鞋底往上渗,“那片地靠漳水近,潮气重,你让人多挖两道排水沟,沟要深一尺,别让水积在垄根。咱们招来的流民里有河东来的农户,他们种了一辈子地,比咱们懂土性,多问问他们的主意,别死扛着蛮干。”

陈二咧嘴应着,转身就吆喝:“都听见没?将军说找老农户问问!谁要是敢偷懒,晚上没粟米粥喝!”弟兄们的哄笑混着铁锸声飘过来,崔砚往县城走,路上撞见几个挎竹篮的妇人,篮子里的粟米糕还冒着热气,甜香裹着雾飘过来。

领头的是上次送干粮的老婆婆,蓝布头巾边角磨得发毛,见了崔砚就快步迎上来,篮子往他面前递,手都在抖:“将军,您尝尝俺家阿梅做的糕!加了枣泥,甜着呢!自从您来了,俺们不仅有地种,还能天天吃上饱饭,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崔砚接过一块糕,指尖触到油纸的温热,咬下去满口枣香,甜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却暖得发沉。穿越到这唐末乱世快一年了,从虹县溃兵堆里爬出来,拒绝魏博牙兵的明光铠,守在这弹丸小县,图的不就是让这些百姓少受点苦?可眼下哪有真的安稳,李克用在河东拥兵,沙陀骑兵的马蹄声似在耳边;朱温在汴州扩军,连流民的粮食都抢;黄巢也要在亳州称帝,大军正往宋州压。南宫县这点暖意,说不定哪天就被战火撕碎了。

“老人家,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他把糕掰了半块递给身边的崔忠,“是大伙一起干出来的。等明年收成好了,咱们就把县城的学堂修起来,让孩子们也认几个字,别像咱们这样,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老婆婆笑得眼角皱成褶,连声说“好”,看着崔砚走远,还在跟身边的妇人念叨:“这将军是个好人,比那些抢粮的匪兵强百倍啊!”

刚到县衙门口,就看见个熟悉的身影从马背上下来,是族里的三叔崔诚,穿一身月白锦袍,比在博陵时瘦了些,身后两个仆役挑着担子,青布盖得严实。崔砚连忙迎上去,心里咯噔一下:“三叔,您怎么来了?博陵那边没出什么事吧?”

崔诚擦了擦额头的汗,拉着他往县衙里走,声音压得低:“家里听说你在南宫县垦荒,特意让我送些东西来。两担粟种,是族里粮囤里挑的好种,出芽率高;还有十个铁匠,都是老铺子的老手,张老铁一个人忙不过来,正好让他们搭把手,给弟兄们打新锸子。”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沉甸甸的,里面是五十两碎银,是父亲当年留下的那笔钱。“这是家里商量好的,你拿着。南宫县要发展,处处得用钱,别省着。”

崔砚捏着布包,指尖能触到碎银的冰凉,心里一阵发酸。崔家在博陵虽算望族,可经了流寇劫掠,元气早伤了,这些粟种和银子,怕是族里凑了半天才匀出来的。“三叔,家里日子也不宽裕,这些……”

“你别跟我客气!”崔诚打断他,坐在椅子上喝了口热茶,茶沫沾在唇边也没顾上擦,“家里都知道你拒了牙兵是为了避祸,可南宫县这地方,前有朱温,后有李克用,哪是好守的?族长让我给你带句话:好好干,家里永远是你后盾!要是魏州的薛怀义敢找你麻烦,族里会去疏通节度使府的关系,绝不让你受委屈。”

提到薛怀义,崔砚皱了皱眉,那是魏博军里的都虞候,上次就派人来要剿匪的赃银,被他用朱温通匪的密信顶了回去。“三叔,前几天薛怀义还让人来要军饷,说南宫县是魏博地界,得交三成税。我把朱温的信给他看了,说要是闹到韩节度使那里,谁都没好处,他才暂时歇了心思。”

“你做得对!”崔诚点了点头,手指敲着桌沿,“这年头,手里得有能拿捏人的东西。对了,我来的时候听说,长安那边乱得很,皇帝还在骊山打猎,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黄巢称王了,他们才想起派张承范去剿匪,粮草还让各地藩镇自筹。韩简怕李克用南下,把主力都调去漳水北岸了,根本不管宋州的事;朱温更狠,借着剿匪的名义,在宋州附近抢了不少流民的粮,扩了不少兵。”

崔砚心里一沉,他比谁都清楚黄巢的可怕。那盐商之子靠着收拢流民起家,手段狠辣,当年攻郓州时,连投降的兵士都杀。如今称帝后,怕是更不会把南宫县这弹丸之地放在眼里。

正说着,刘景明匆匆闯进来,手里攥着卷邸报,纸边都被捏得发皱,脸色凝重得很:“将军!长安来的邸报!黄巢在亳州称王了!还派尚让率军攻宋州,离南宫县只剩三百里了!”

崔砚接过邸报,字迹潦草得像在跑,显然是加急抄录的。上面写着:僖宗从骊山赶回长安后,在金銮殿上与群臣吵了三天,才定了派张承范率军五万剿匪,可粮草却要藩镇自筹,魏博、汴州、河东的节度使都拖着不发兵,只派了些老弱残兵应付。

“这些藩镇,眼里只有自己的地盘!”刘景明叹了口气,“我在魏州时就听说,韩节度使怕李克用趁机过漳水,把精锐都守在北边了;朱温更浑,他的人在宋州城外抢流民的粮,说是‘充军饷’,流民们走投无路,不少都投了黄巢。”

崔砚放下邸报,走到舆图前,指尖在南宫县、宋州、亳州之间划了条线。他仿佛能看见亳州帅帐里的景象:黄巢披着粗布战袍,手指按在舆图上,眼里满是野心。而自己手里这八百兵士、刚种下的冬麦、半高的城墙,在黄巢的大军面前,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可他不能退,南宫县的百姓、跟着他的弟兄、博陵的族人,都在等着他守住这块地。

“刘景明,你再派两个斥候去宋州,查清楚尚让的兵力,有多少人,带了多少攻城器械,每天消耗多少粮草。”他转身,声音里没了半分犹豫,“崔忠,你把家里送来的粟种分给流民,告诉他们,种得多的,明年官府减免三成赋税;再找几个懂种地的老农,教大伙用草木灰和粪肥沤肥,麦子能长得壮些。”

最后他看向门外,陈二正扛着新补好的铁锸往荒地走,脚步沉得很。“陈二!”崔砚喊住他,“你带弟兄们把县城的城墙再加高三尺,城门处修个瓮城,按我给的三角垛的法子堆土,底边宽五尺,顶宽三尺,这样抗冲,骑兵撞不动。我给你画图纸,你照着做。”

陈二愣了愣,随即咧嘴笑:“将军放心!您说怎么修,弟兄们就怎么干!”

接下来的十几天,南宫县像上了发条的钟,连夜里都透着活气。陈二带着人筑城墙,崔砚画的三角垛图纸摊在城头上,老兵们一开始还不信,土堆哪有石头结实?可试着堆了一段,让马拉车撞了撞,土垛竟纹丝不动,比原来的夯土墙结实多了,顿时服了:“将军这法子神了!黄巢的人来了也撞不开!”

垦荒的地里更热闹。流民们天不亮就下地,手里的铁锸换了新的,淬过火的刃口劈土更顺。崔砚教他们用草木灰混着粪肥沤肥,一开始还有人犹豫,“这灰能当肥?”可试着撒在麦种旁,没几天麦苗就比别处绿了半截,流民们顿时信了,连称呼都变了,见了他就喊崔先生,说他“懂的比老农还多”。

这天傍晚,崔诚要回博陵,崔砚送他到城门口。夕阳把城墙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田垄上,流民们还在给麦苗浇水,木桶碰撞的声音飘过来。崔诚看着这景象,眼里满是欣慰:“阿砚,你比我想象的能干。家里己经跟博陵的粮商说好,明年南宫县的麦子收了,他们优先来收,价格比别处高两成,你只管把地种好,销路不用愁。”

“谢谢三叔。”崔砚握着他的手,指尖能触到三叔袖口的补丁,“等明年收了新麦,我让崔忠给家里送两担,让族里的人也尝尝南宫县的麦子。”

崔诚走后,崔砚站在城门口,风裹着麦香吹过来,心里却没多少轻松。刘景明这时匆匆赶来,手里的情报还带着露水:“将军,尚让的部队在宋州攻了三天,没拿下城,黄巢又派了一万人去支援!还有,长安那边传来消息,张承范的大军走到半道,粮草就断了,兵士们开始逃散,朝廷怕是靠不住了。”

崔砚接过情报,他想起亳州帅帐里的黄巢,那个能让流民舍命追随的枭雄,此刻说不定正在舆图上划掉宋州,下一步就是南宫县。“刘景明,你把长安的邸报抄几份,贴在县城显眼处,让百姓们也知道外面的情况。”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告诉大伙,黄巢的人可能要来,但咱们有地、有粮、有城墙,还有一起干活的弟兄。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就不怕守不住南宫县。”

刘景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他跟着崔砚这么久,见惯了他的沉稳,可此刻才明白,这份沉稳背后,是一个普通人在乱世里,想护住身边人的决心。

夜深了,县衙里的油灯还亮着。崔砚坐在舆图前,指尖抚过“南宫县”三个字,油墨己经干了,却像还带着温度。桌上的《隋州行军记》摊开着,父亲写的“守土先安民”五个字,在灯影下格外清晰。他想起穿越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黄巢起义结局,虽然最终失败,却拖垮了大唐,让五代十国的乱世提前到来。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变什么,能不能让南宫县的百姓躲过这场浩劫,但他知道,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

“将军,该歇了。”崔忠端着一碗热粥走进来,粥碗冒着热气,“张老铁让小石头送了把新铁锸来,锸刃淬了火,比之前的结实,说明天您去地里能用。”

崔砚接过粥,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他看向窗外,月光下的城墙像一条沉默的巨龙,守护着城里的炊烟和熟睡的百姓。“崔忠,明天咱们去看看冬麦的长势。”他放下碗,眼里重新燃起光,“只要麦子能长好,只要百姓能安心,咱们就有底气跟黄巢的人拼一拼。”

窗外的风刮得紧了,却吹不灭县衙里的灯。那点光,在深秋的夜色里,像一颗扎在南宫县土地上的钉子,也像崔砚心里的信念,就算群雄环伺,就算乱世滔天,他也要守住这一方小小的安稳,守住这些百姓眼里的希望。

书友推荐:当小三的快感凌霄仙母录渣女爱你是我们的本性公务员妈妈的非洲之旅 (无绿改)闪婚女领导后,我一路青云直上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最近睡得很坏设陷(校园 1v1 H)情花孽衔玉(古言,h,1v1)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万人嫌的大师兄重生后,天道跪舔仙母堕天录官运,挖笋挖出个青云之路!仙子的修行无绿版贵族学院的末等生两小无猜开局我的母亲是最大的反派(云楼记)恶毒女配承欢记
书友收藏:我破了妈妈的女儿身绿光斗罗赘婿的荣耀开局我的母亲是最大的反派(云楼记)掌中的美母女神堕落系统都市:我成了富二代反派(六改版)黑人全家桶(去黑、去绿改)斗罗绝世,世界调制模式我的母上大人是总裁幸福全家桶!国色天香的蠢萌妹妹,性感迷人的尤物姑姑,冷艳无双的妩媚妈妈全都是我的肉便器!我的冷傲岳母和知性美母因为我的一泡精液成为了熟女便器 (无绿版)崩坏淫萝妓院凌霄仙母录凡人修仙传之恶堕沉沦终极羞辱的隐奸绿帽全家桶NTR崩坏:星穹铁道女神攻略调教手册官途风云从纲手大人开始,将木叶的忍者们都催眠改造成忠于吾等胯下的肥奶肉臀の弱智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