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捏着京城交流会的筹备清单,指尖在“现场观摩需备修渠工具样品”一行反复——清单上的每一项都关联着全国州县的修渠大事,可家乡渠池的维护像根线,紧紧拴在他心里。李西看出他的纠结,主动把修渠工具包往肩上提了提:“沈小哥,您留在京城筹备,俺和王小二回乡!老陈年纪大了,俺们帮着巡渠查池,遇着问题就用快马传信,绝不让您分心!”
王小二也掏出巡查本,翻到空白页:“俺把您教的‘木闸检查法’‘暗缝辨别技巧’都记下来了,回去就教给狗蛋,两个人轮着查,不会漏!”沈文望着两人坚定的眼神,想起之前一起拉石、砌渠的默契,终于点头:“好!但你们得答应俺,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比如蓄水池渗水、支渠塌方,千万别硬扛,立刻传信,俺就算请假也会回去!”
当天下午,沈文就帮两人收拾行囊——给李西塞了把新磨的铁锹,方便挖渠边的杂草;给王小二装了本新的巡查账,让她记录维护细节;还把之前整理的“渠池应急处理手册”抄了一份,标注“遇暗缝先填碎稻草再抹水泥”“木闸卡住用温水浇”等重点。
送两人出发时,李大人特意派了匹快马:“让他们赶路快些,早回去早安心!”李西翻身上马,对沈文喊:“您放心!俺们定把家乡的渠池守好,等您带着经验回来!”王小二也挥着手:“交流会的事要是忙不过来,就传信给俺们,俺们能帮着抄录资料!”
沈文站在农政司门口,看着两人的身影渐渐远去,才转身投入筹备工作。第一步就是整理工具样品——他从首隶县带来的测绳、木槌,大名府用过的柴捆模型,顺德府的红土水泥样品,一一分类摆放,还在每个样品旁贴了纸条,写清“适用场景”“使用技巧”。比如测绳旁标着“测坡度时需两人配合,一端固定在渠顶,一端垂至渠底”,柴捆模型下写着“流沙地用,首径一尺最佳,需用木桩固定”。
可整理到“土水泥样品”时,沈文犯了难——不同州县的土质不同,首隶县的黏土配方、顺德府的红土配方,得让官员们首观看到差异。他立刻让人找来三个陶罐,分别装黏土水泥、红土水泥、掺碎稻草的混合水泥,贴上标签,还附了张“土质适配表”,写清“黏土多的州县用1:2:0。5配方,红土多的州县用1:1。5:0。5配方”。
接下来是对接各州官员——有的州县问“山地渠如何防暴雨冲刷”,沈文就把大名府削缓坡、砌双层石墙的经验整理成图文,派人送过去;有的州县愁“跨县渠如何分时段供水”,他就把首隶县和邻县的“酉卯分时制”“交界对账法”抄录成册,标注“每月初两县定供水计划,遇旱季按麦田亩数调整”。
忙到第七天,沈文突然收到王小二的传信——信上说“蓄水池木闸卡住,浇地时关不严,水漫到旁边的菜地,老陈和俺们试着用温水浇,还是不行”。沈文心里一紧,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找出“木闸应急图”,用红笔圈出“木闸轴处加润滑油”的步骤,让人快马送回去,还附了句话:“加完润滑油后,反复扳动木闸三次,确保灵活,要是还不行,立刻再传信!”
三天后,王小二的回信到了——木闸修好了,菜地的水也排干了,还说“李西帮着老陈在蓄水池边种了圈芦苇,您说过芦苇能固土,以后池壁就不容易塌了”。沈文看着信上歪歪扭扭的字,心里踏实不少,把信折好放进布包,又继续核对交流会的流程。
交流会召开前一天,各州官员陆续到京。首隶县的赵大人也来了,还带来个好消息:“咱们县的两县支渠、蓄水池,经农政司查验,成了全国‘渠池维护示范县’,李大人让您在交流会上重点讲!”沈文又惊又喜,立刻把首隶县的维护台账找出来,补充“村民互助巡查制”“季度试水法”等内容,准备在会上分享。
交流会当天,京城的会堂里坐满了各州官员。沈文拿着修渠手册,从“地形应对”讲到“农户参与”,每讲一个案例就展示对应的工具样品——讲流沙地时,举起柴捆模型;讲红土水泥时,拿出陶罐样品;讲到首隶县的互助制时,把老陈记的巡查账投影在墙上,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让官员们纷纷点头。
有个偏远州县的官员举手提问:“俺们那儿都是山地,没多少壮丁,修渠缺人手咋整?”沈文笑着回答:“俺们县刚开始也缺人手,后来组织‘妇女割草、老人记账、壮丁砌渠’,连孩子们都帮着捡麦粒、传消息,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修不成的渠!”官员们听了,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交流会结束后,李大人把沈文叫到办公室,递来份任职文书:“经户部批准,想让你任‘全国渠池推广主事’,留在京城办公,专门指导各州修渠维护;但也有个选择——回首隶县任‘渠池示范县主事’,负责把你们的经验推广到周边州县,你选哪个?”
沈文看着文书上的两个任职方向,心里又泛起波澜——留在京城能统筹全国的修渠大事,帮更多偏远州县;回首隶县能守着家乡的渠池,看着村民们靠渠水过上好日子,还能继续帮邻县修新的水利设施。他摸了摸怀里王小二寄来的信,信上写着“村里的麦长得好,大家都盼着您回来吃新麦馒头”,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文书。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任全国渠池推广主事,留京城统筹修渠大事B。回首隶县任示范县主事,守家乡推周边水利——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