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捏着两份任职文书,指尖在“全国渠池推广主事”的字迹上轻轻划过,却始终觉得这行字不如“首隶县渠池示范县主事”来得滚烫。他抬头望向窗外,京城的街道车水马龙,可眼前却不断浮现出首隶县的景象——南洼村蓄水池边的芦苇随风摇晃,周地主家的麦田里渠水潺潺,小豆子举着麦穗在田埂上奔跑,老陈蹲在渠边用木尺量着渠壁厚度……这些画面像扎在心里的根,让他没法放下。
“李大人,俺选回首隶县。”沈文把全国主事的文书推回去,声音坚定,“京城能统筹全局,可俺更懂家乡的水土,也懂周边州县的难处——有的县缺壮丁,有的县缺材料,俺能带着首隶的经验,手把手帮他们解决;而且俺答应过村民,要看着家乡的渠池越来越好,不能食言。”
李大人看着他眼里的恳切,笑着点头:“罢了,俺早猜到你会选这个。也好,首隶县是‘渠池示范县’,你回去能把经验扎得更实,再往周边推,比在京城纸上谈兵管用。”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公文,递到沈文手里:“农政司给你批了‘周边水利统筹权’,能调动附近三州的石料、石灰,还能派懂修渠的工匠协助,你尽管放手干!”
沈文接过公文,心里满是感激——有了这份支持,帮周边州县修水利就少了很多阻碍。第二天一早,他就收拾行囊往首隶县赶,马背上驮着修渠手册、工具样品,还有李大人派来的两个工匠,一个擅长砌石墙,一个精通土水泥改良。
赶了西天路,终于看到首隶县的村口。远远就听到一阵热闹的喧哗,走近了才发现,村民们都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着,老陈手里拿着巡查账,李西扛着新铁锹,王小二攥着刚写好的维护记录,小豆子举着个用麦秆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新摘的野枣。
“沈小哥!你可回来了!”老陈第一个迎上来,把巡查账递给他,“你走的这阵子,俺们每天都按你教的查渠池,蓄水池没渗水,支渠也没堵,周地主家的麦收了不少,还说要请你吃新麦馒头!”沈文接过账册,上面的字迹工整,每一页都记着“辰时查蓄水池:木闸灵活”“申时巡支渠:无枯枝堵塞”,心里暖烘烘的。
小豆子跑过来,把麦秆篮子塞进他手里:“沈小哥,这是俺给你摘的枣,甜得很!俺还跟着李西学砌渠壁了,你看俺画的图!”说着从怀里掏出张纸,上面用炭笔画着简单的渠体结构,虽然稚嫩,却把渠底、渠壁、灌溉口都画出来了。沈文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小豆子真厉害,以后肯定是个好工匠!”
当天下午,沈文就召集村民和邻县的张乡绅,在村头开了个“周边水利推广会”。他把农政司批的公文和修渠手册摊在桌上:“接下来俺们要帮西坡村修引水沟,帮邻县东河村修新蓄水池,还得教北边清河县的村民拌土水泥——大家有啥难处尽管说,俺们一起解决!”
张乡绅立刻举手:“东河村的蓄水池地基俺们己经挖好了,就是缺懂砌池壁的人,你派几个工匠去指导,俺们出人力!”西坡村的周老实也说:“俺们村的引水沟要从主渠引到村西的旱田,就是怕挖深了塌,挖浅了水流慢,你得去给俺们测测坡度!”沈文一一记下,当场定了计划:“明天一早,李西带两个工匠去东河村指导砌池壁;俺和王小二去西坡村测坡度;老陈留在村里,盯着本县支渠的维护,别出岔子。”
第二天,大家就按计划行动。沈文带着王小二去西坡村,刚到村西的旱田,就看到村民们己经拿着铁锹等着了。他拿出测绳和罗盘,在地上量了起来:“引水沟得挖一尺深、一尺宽,坡度按每五十步降一寸来,这样水流快,还不会冲坏沟壁。”说着用白灰在地上画出沟的路线,“就按这条线挖,遇到硬土别硬撬,用温水浇透再挖,省力气。”
村民们立刻动手,沈文和王小二也跟着挖,没一会儿就挖了半里地。周老实擦着汗说:“沈小哥,你这坡度测的准,水流着顺畅,俺们再也不用挑水浇地了!”王小二则在旁边记着:“西坡村引水沟:深度一尺,宽度一尺,坡度五十步降一寸,遇硬土用温水浇”,字迹比之前工整了不少。
与此同时,东河村的蓄水池也在顺利推进。李西带着工匠,教村民们砌池壁:“每砌三层石就抹一层土水泥,水泥里加碎稻草,增强韧性;池壁要砌得略向外倾,这样存满水也不会塌。”村民们学得认真,有的递石块,有的拌水泥,张乡绅还让人煮了绿豆汤,送到工地给大家解暑。
可没过几天,清河县的官员就匆匆赶来,脸上满是急色:“沈小哥,俺们县的渠壁漏水严重,刚砌完就渗,水都快漏完了,您快去看看吧!”沈文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带着工匠往清河县赶。到了渠边一看,渠壁的灰缝太宽,水泥没抹匀,有的地方还留着空隙,水就是从这些地方渗出来的。
“先把漏水的地方凿开,重新抹水泥!”沈文让人拿来凿子和水泥,“灰缝要控制在半寸以内,抹完后用木槌轻轻敲,听着声音实了才成;全部补完后,再往渠里放水,泡三天,要是还漏,再补!”清河县的村民立刻照做,沈文和工匠在旁边指导,首到天黑才把漏水的地方补完。
官员握着沈文的手,感激地说:“沈小哥,多亏你了!不然俺们县的麦就没水浇了!”沈文笑着说:“俺们都是邻县,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以后有啥问题,随时传信来,俺们帮你解决!”
接下来的一个月,沈文带着大家帮周边三个县解决了水利问题——西坡村的引水沟通了水,东河村的蓄水池完工了,清河县的渠壁也不漏水了。农政司的人来查验,对首隶县的推广工作赞不绝口,说要把他们的经验印成册子,发给全国州县。
可就在沈文准备帮下一个县修渠时,李大人派来的差役突然骑马赶来,手里拿着封公文:“沈小哥,李大人让俺给你送这个——户部要制定‘全国渠池维护标准’,想让你牵头,带着各地的经验去京城汇总,制定完标准再回来,大概需要两个月。”
沈文打开公文,心里又犯了难——制定全国标准能让更多州县受益,避免走弯路;可他刚帮周边县开了头,有的县还等着他去指导修渠,而且首隶县的蓄水池该清理淤泥了,老陈年纪大了,怕体力跟不上。
老陈看出他的犹豫,凑过来说:“你放心去!蓄水池清理淤泥的事,俺带着李西、王小二就能干;周边县要是有问题,俺们先帮着应对,等你回来再细解决。制定标准是大事,不能耽误!”李西也点头:“俺己经学会测坡度、拌水泥了,周边县有小问题,俺能帮着解决,你尽管去!”
可沈文又怕两个月时间太长,有的县遇到复杂问题,比如流沙地、暗泉,老陈他们未必能解决;而且他还答应过东河村,要帮他们修个灌溉口,要是去了京城,这事就得往后推。他看着公文上“全国渠池维护标准”的字样,又想起清河县官员焦急的脸,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公文。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答应牵头制定标准,去京城汇总各地经验B。婉拒牵头任务,先帮周边县完修渠,再议标准——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