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听后便又问道:“那若是我此刻给你两个差事让你挑选,你又会选哪个?”
晋武帝说着拿来两张白纸,再每张上面写下了一行字。
一旁伺候的苏公公此时便将那两张纸条拿到薛凤麟面前,请他过目。
薛凤麟一看,那纸条上一张写着砂州府五品知州、一张写着翰林院七品编修的差事。
咋一看那五品知州品级更高,但砂州地处大晋南方,是十分荒僻贫穷之所。而翰林院七品编修的差事不仅能留任京中,且在往年一直都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这样的前三甲才有的好差事。
翰林院这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皇上的秘书处,所有进入了翰林院的进士都有机会成为晋武帝身边的近臣。
之前凡是入了翰林院之人,有不少升官都是一路平步青云。就算混的不好的,只要不出事,也可靠着熬资历做到六部尚书。
这等好事,新科进士们只要不傻,自是人人想要进去的。
只是这翰林院的位置一向都是由朝中清流一派把持着,里面的官员也全都是清流一派,薛凤麟这样的勋贵世家子弟进去了,在他们手上定是讨不着什么便宜。
且这差事就是文职闲差,与薛凤麟方才说到的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的想法又有不符。
薛凤麟愣了愣,看着两张纸条思索了一番。
晋武帝这是在故意考验自己?
他回想着今日发生的一切,仔细揣摩着晋武帝的用意。
晋武帝本可以随便给了他一甲十名的名次作罢,再安排他一个京中闲职。然而最终却给了他一甲四名的名次,还两次主动向他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
这二选一的难题虽然让他难以抉择,但翰林院编修的职位绝不是什么差劲的差事。而砂州再穷再偏,那也是五品知州,正符合薛凤麟想要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的想法。
他闭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才睁开双目说道:“我选砂州知州。”
说罢便拿了那张写了砂州知州的纸条。
大殿上的朝臣们见状倒是面露惊讶,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了一番。此时晋武帝才笑着说道:“好,你倒是有志气。只是你若是外放,没有功绩可是回不了京的,你父亲若是知道了,还不知会如何作想。”
“我能为大晋效力,回报陛下恩赐,父亲自当是深感荣耀。”薛凤麟此时又开口说道。
“既如此,那朕便如了你的愿,封你做砂州的知州吧。”晋武帝说着在皇榜上落笔,最终订下了薛凤麟的差事。
之后才依照惯例,将前三甲授官了翰林院编修之职。
待授官结束以后,登科大典也算是正式结束。苏公公这时才走到薛凤麟身边说道:“世子请跟我过来。”
薛凤麟连忙跟在苏公公的身后,一路走到了御书房,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以后,才见晋武帝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他以后才道:“薛凤麟,今日你说要求朕一件事,现在倒是可以说了,到底是什么事啊?”
“谢陛下成全。”薛凤麟闻言连忙跟了进去,刚准备要下跪,便见晋武帝摆了摆手道:“算了,不必拘礼,你坐吧。你也算是朕看着长大的后辈,这种场合倒也不必那么多规矩。”
薛凤麟听令坐下,此时才十分郑重的对晋武帝说道:“陛下,我想求您赐我一桩亲事!”
晋武帝听了抬头看他一眼,顿了顿后才皱眉道:“我记得京中一直传你与沈家哥儿有亲,难道你是看上了什么别的人,所以才过来求我?”
“若是如此,此事我不能答应。那沈哥儿毕竟是你生母之前订下的人,你作为亲儿子,还是要信守承诺才是,也免得落人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