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年纪大了,这些时日见过了沈宣以后,自是又想起了沈国公的好。
他心中本就对沈宣有些愧疚,自是觉得将他许给薛凤麟这样的才俊也算是补偿他了。
薛凤麟闻言却是连忙说道:“陛下误会了。臣这亲事并非是求的别人,反而正是这沈哥儿。”
“只因沈哥儿家中没有父母,娘家无人撑腰。臣怕就这样娶了他,会因他的身份让他在臣家中受委屈。所以才想来求陛下亲自赐婚,也好让他风光体面的嫁过来。”
晋武帝倒是没想到薛凤麟过来求他的竟是此事,他愣了愣后,又仔细打量了薛凤麟一番才道:“你对那沈哥儿倒是真用心,你二人身份差异巨大,他对你又毫无助力,还是个不易生养的哥儿,难道就因你生母之前订下了亲事,你就能对他如此?”
薛凤麟这时才目光灼灼的说道:“臣不敢欺瞒陛下,沈哥儿品行俱佳,人品贵重,是臣心中敬爱之人。臣不在乎其他凡尘冗事,此生只愿也只会娶他一人,还请陛下成全。”
晋武帝怔住,沉默了许久,才长叹了口气,面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道:“往日里见你时觉得你一向是个八面玲珑的沉稳之人,没想到倒是还有这性情中人的一面。”
“你是个好孩子,那沈宣也是不错。他能与你结为夫夫,倒也是他命里带来的福分,你可要记住你今日的话,好好待他。你的要求,朕允了。”
说到这里,晋武帝便招了那苏公公过来,让他拿了一张皇榜过来,准备给薛凤麟和沈宣写一封赐婚书。
“谢陛下隆恩!”薛凤麟得偿所愿,自是满脸欢喜,直接起身跪着地上磕头谢恩。
晋武帝见了,倒是摇摇头道:“瞧你这般神色,倒是比做了官还要高兴,实在是不成样子!”
嘴里虽这般说着,但面上却露出一丝喜色。
一是沈宣有靠,他心中也放下了一个包袱。二是知道了薛凤麟这样的年轻才俊有软肋,反而让他更放心了,这样的人用起来才好拿捏,日后也好将他培养为大晋未来的肱骨之臣。
“沈宣的生母蒋氏年幼时也是时常入宫,太后看着长大的。”晋武帝开口说道:“既然要让他风光出嫁,那我便赐他从宫中出嫁吧。如此荣耀,也只有宫中公主才有,想必他日后也不敢被人看轻了去。”
晋武帝说完,苏公公便连忙在一旁记下。之后又赏赐了他百两黄金,并一套黄花梨家具,不少御用的碗盘和器具,还有衣服、料子干货酒品等等……
这等丰厚的赏赐,已比得上一品朝臣嫁女时御赐的贺礼。薛凤麟便也替沈宣一一谢过。
待那赐婚书写完以后,晋武帝才摆了摆手,心情不错的说道:“行了,你去吧。这婚书今日就会送到薛家去了。”
“谢主隆恩!”薛凤麟又磕头拜谢了晋武帝一番,才兴高采烈地转身离去。
薛凤麟早就知道晋武帝必会同意他与沈宣之间的赐婚。
晋武帝最烦臣子之间结党,他提出迎娶沈宣,便少了一份结党的可能,晋武帝自是求之不得。
薛凤麟这边一出宫就径直去了沈宣那里报喜,而另一边宫中的婚书与授官的皇榜却直接送到了侯府。
薛凤麟还未回家,他在宫中自请去做砂州知州的事情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早传到了薛侯爷耳中。
听到他放弃了选择翰林院编修一职而要去砂州做知州的时候,薛侯爷就已经差点心梗。
只觉得薛凤麟实在是太蠢,竟放着前途大好的翰林院的差事不选,挑了个看起来品级虽高,实则前途无望的苦差事!
而他还未来得及调整过来,便又迎来了宫中内监送来的婚书。只说是晋武帝赐婚薛凤麟与沈宣二人,让沈宣从宫中出嫁,待两人举办好了婚事以后,薛凤麟再去砂州赴任。
薛侯爷两眼一花,差点晕倒。幸而被一旁伺候的下人扶住,坐在了椅子上。
待领旨谢恩,送走了那内监以后,薛侯爷才忍不住的抖着手,一脸愤怒的对身边的管家说道:“快去!薛凤麟人现在到底在哪里?还不快点把他给我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