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晋武帝端坐龙椅,一脸威严之色。
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并排走在第一排,进殿后跪下。
后一排右手第一位的便是一甲四名的薛凤麟了。
薛凤麟容貌一直是出了名的俊美,晋武帝曾经见过他数次,自是也不会忘记。
此时举目扫过大殿上,见众新科进士们都低着头跪在地上,一副十分谨慎的模样。就只有他一个虽跪在地上,脑袋却高高抬起,正看向自己,便开口问道:“薛凤麟,你一直看着朕,可是对自己这个一甲四名的成绩有所不服啊?”
晋武帝之所以会问薛凤麟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因着这次殿试薛凤麟的笔试十分不错,若是按照卷面来排,拿个新科状元也是名正言顺。
他心中有自己的计较,故意顺着钱大人的话语,把薛凤麟的名次挪到了后面。虽说最后还是给了他一甲第四,但心中却是有些可惜。
以薛凤麟对庶务的见解,若是他并非世子身份,而是平民出身,那便更加得用。
若是一般人在大殿上被晋武帝这般问话,那必然紧张的话都要说不出来了。
但薛凤麟闻言倒是不慌不忙,只对着晋武帝拱手磕头行了一拜礼才道:“回陛下,以臣的才学,能得到一甲四名已经是陛下的恩泽。臣只是心中有事想请求陛下,所以才忘乎所以,无意中瞻仰了陛下天威,还请陛下宽恕。”
今日是新科进士登科的大喜之日,晋武帝当然不可能在这样的日子随意处罚什么人。
薛凤麟的回答虽然冒进但也算过关,晋武帝点了点头,倒是好奇起薛凤麟到底有什么事情想求自己。
只是此时还有更重要的登科大典与授官之事,这事儿倒是也只能先放一放。
晋武帝这才给了身边的苏公公一个眼色,他便立刻从旁边拿来一张空白的皇榜,又使小太监们准备好了笔墨,伺候晋武帝给殿中的几十名新科进士授官。
这授官之事,也是先从三甲最末的开始授起。
首先是择期形貌,身有残缺、面容有瑕者或是年纪太长者,只赐进士称号,却不可做官。这样就一下子淘汰掉了四人。
剩下的人里,从最末开始往上授官,先从一些博士、县尉等从九品下等的芝麻绿豆的小官开始。
这等官职压根都用不着晋武帝亲自安排,只需要旁边的大臣们辅助定下即可。
那些京中有关系的进士,家中早就提前找人疏通过了,自是被安排到了京中国子监录事、书学博士等一些闲杂岗位。而没有什么关系的外地进士,则就被安排到了各地去做县尉、主薄等小官儿。
运气好的,或许能被分派到一处富庶之地,也算是能做个地头蛇,只要有了政绩,还有回京升官的一天。
运气不好的,那就被分到了穷乡僻壤,又建不了什么功业,一辈子也就磋磨在那里了。
三甲的进士都安排好后,二甲进士基本就都是由晋武帝亲自安排了。
排在二甲的那些进士,基本都被晋武帝授以了正九品以上的官职。当然京中主要还是校书郎、太祝等闲官儿,而京外则是县丞和监丞这种有些实权的职位。
待二甲进士们都安排好后,才是一甲进士与前三甲。
晋武帝先一一安排了排在薛凤麟后面的那些进士,轮到了薛凤麟时,却想了想后问道:“薛凤麟,我看你的策论,提出种种决策,说想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可是有此决心?”
薛凤麟闻言倒是毫不犹豫的点点头道:“却是有此想法。”
自上次见了沈宣为京郊灾民们出谋划策之后,他心中也有所感悟,的确是对这民生之事上心了不少,也有意入仕作出一番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