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声中,最核心的问题被悄悄带了出来——左丞相的人选。
李斯死后,这个位高权重的位置便空悬出来,谁能接任,无疑将对未来的朝局产生深远影响。
不少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瞟向了右丞相冯去疾。
他资历最老,又一直忠于嬴政和秦室,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人选。
冯去疾本人则低着头,仿佛没听到周围的议论。
也有人看向了新近崭露头角,且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章邯和李克寒。
章邯此刻正像一尊铁塔般侍立在将闾身后不远处,对朝堂上的议论充耳不闻。
李克寒则站在武将队列的后排,神色肃穆,也未参与讨论。
他们两人虽然功勋卓著,但资历尚浅,且是武将出身,担任文官之首的左丞相,似乎不太合规矩。
将闾将群臣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要的就是让他们议论,让他们猜测,让他们把各自的心思都摆到明面上来。
他没有急于表态,只是静静地听着,仿佛一个局外人。
直到殿内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重新聚焦到他身上时,他才缓缓开口。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将闾说道,“学宫选士,着眼长远;拔擢旧吏,解燃眉之急。两者皆不可偏废。”
他话锋一转:“至于具体人选,特别是左丞相之位,关乎国本,非同小可,不可草率定夺。”
他站起身,目光威严地扫视全场:“此事,容本殿下……禀明父皇之后,再做定夺。”
将昏迷不醒的嬴政抬出来,无疑是最好的挡箭牌,也合情合理。
群臣闻言,心中都是一凛。
监国公子虽然手握大权,但嬴政依旧是大秦的皇帝。
将闾此举,既显示了他对父皇嬴政的尊重,也表明了他并未因大权在握而得意忘形,更将最终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今日议事,暂且到此。”将闾挥了挥手,“诸位各司其职,务必保证政务通畅,不得有误。”
“臣等遵命!”群臣躬身行礼。
朝会散去,大臣们怀着复杂的心情鱼贯而出。
他们低声交谈着,猜测着将闾的真实想法,猜测着谁会成为这场权力洗牌后的赢家。
空旷的大殿内,只剩下将闾和章邯等人。
将闾走到那空着的左丞相位置旁停下脚步,目光深邃。
章邯上前一步,低声问道:“殿下,这左丞相之位……”
将闾转过身:“急什么?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章邯一头雾水,什么是子弹?
他拍了拍章邯的肩膀:“走吧,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清洗掉一些蛀虫,只是为了让这艘船跑得更快。接下来,才是真正要干活的时候。”
他迈步向殿外走去,背影挺拔而坚定。
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一个崭新而充满未知的时代,即将在他的手中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