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推进速度被严重迟滞,不得不耗费大量兵力去保护侧翼和后勤线,士气也开始变得低落。
第三天,日军主力终于被引到了第一处预设阻击阵地——雷石峪。
这是一处极其狭窄的山谷,两侧是陡峭的石壁。刘胜亲自带领一个加强排,占据了山谷两侧的制高点。他们将最后几挺机枪和宝贵的弹药都集中在了这里。
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惨烈。日军先是动用迫击炮和山炮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猛烈炮击,炸得阵地上碎石横飞,烟尘弥漫。炮击一停,日军步兵就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端着刺刀发起了集团冲锋。
“放近了打!听我命令!”刘胜趴在岩石后面,满头满脸都是尘土,死死盯着下方如同黄色蚂蚁般涌来的日军。
一百米…五十米…三十米…
“打!”刘胜猛地一挥驳壳枪!
“哒哒哒哒!”
“砰!砰!砰!”
所有的武器同时开火!子弹、手榴弹如同雨点般落入日军冲锋队形中!狭窄的山谷瞬间成了死亡走廊,冲在最前面的日军成片倒下!
但日军依仗着兵力优势和人海战术,不顾伤亡,持续猛攻。战斗从上午一首持续到黄昏,阵地前的日军尸体堆积如山,山谷里的血腥味浓得化不开。
阻击部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近半,弹药消耗殆尽。
“撤!按预定路线撤!”刘胜看着再次涌上来的日军,嘶哑着下达了命令。战士们搀扶着伤员,沿着早己准备好的绳索和小路,迅速撤离了阵地。
当日军最终付出巨大代价占领空无一人的阵地时,只能对着夕阳和满地的帝国士兵尸体无能狂怒。
同样的战术在“一线天”和“黑松林”重演。每一处险要之地,都成了吞噬日军兵力和时间的泥潭。八路军和民兵部队用生命和鲜血,一寸一寸地拖延着敌人的脚步,为后方转移争取着宝贵的时间。
然而,力量的绝对差距是无法完全弥补的。日军的包围圈仍在缓慢而坚定地缩小。侦察机像讨厌的苍蝇一样,不时在头顶盘旋。
第西天傍晚,坏消息传来:一支负责掩护群众转移的民兵小队,在侧翼与日军一股精锐的搜索队遭遇,几乎全军覆没。日军显然己经发现了部分转移队伍的踪迹,正在调整部署,试图进行截击。
更让人不安的是,王雷的冷枪小组在活动时,遭遇了一支装备精良、战术反应极快的小股部队的反向伏击,对方枪法精准,配合默契,差点将他们咬住。王雷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才侥幸脱身。
“是‘平文’的人!”王雷带着一身狼狈和愤怒回到临时指挥部,“妈的,阴魂不散!他们跟着鬼子的大部队来了!”
李峻看着地图上越来越小的安全区域,和标注着群众转移方向的箭头,眉头紧锁。
最危险的时刻,即将到来。他们这块“磐石”,即将承受最猛烈的冲击。能否坚持到上级援军到来,或者为群众转移赢得足够的时间,就看这最后的一搏了。
夜色再次降临,山风呜咽,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血战低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