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三天交不出半石租子,就拆你家茅房,扔你那病娘去乱葬岗!”
周地主家的管家踹开破木门,脚边的麦种袋被踩得稀烂,麦粒混着泥土滚到沈文脚边。
沈文刚从剧痛中睁眼,脑子里还留着现代农技站加班猝死的画面——现在他成了清康熙五年的佃农,怀里攥着本泛黄的祖传农书,桌角躺着娘熬药的破砂锅。
危机压得人喘不过气时,他指尖划过农书“蝗灾防治”页,突然想起现代记忆里的石灰灭蝗法:“石灰撒地杀蝗卵,泼苗驱成虫,三天就能保苗!”
他飞快摸出藏在床底的半袋石灰,又抓了把被踩烂的麦种,蹲在门槛边翻农书:“1。石灰撒在麦苗根部,形成防虫圈;2。井水调石灰水,泼在蝗群聚集处;3。老井旁的土保水,先试种半亩。”
管家见他蹲在地上摆弄石灰,嗤笑一声:“还想靠这破玩意救苗?三天后我来收尸!”说罢啐了口唾沫,甩着鞭子走了。
沈文没理会嘲讽,扛起石灰袋就往自家那半亩薄田跑。刚到田边,就看见黑压压的蝗群趴在麦苗上,叶子被啃得只剩叶脉,旁边的李伯正坐在田埂上抹眼泪。
“李伯,别愁!”沈文把石灰袋往地上一放,“我有法子灭蝗,您帮我搭把手!”
他教李伯把石灰撒在麦苗根部,自己则用井水调成淡石灰水,装在破瓢里往蝗群密集处泼。石灰水一沾蝗虫,虫子立刻蜷成一团,没一会儿就不动了。
两人忙到天黑,半亩田的麦苗根部都撒上了石灰,蝗群也少了大半。沈文擦了擦汗,看着田里残留的麦苗:“明天再泼一遍,三天就能见效果。”
第二天清晨,沈文一早就去田边查看。只见撒了石灰的麦苗,叶子虽有损伤,却没再遭蝗虫啃食,没撒的地块则光秃秃一片。李伯激动地抓着他的胳膊:“沈小哥,真有用!你这法子太神了!”
消息很快传遍村子,好几户村民都来问沈文要石灰,想跟着灭蝗。沈文没藏私,教大家怎么撒石灰、调石灰水,还帮着体弱的村民去田里忙活。
转眼到了第三天,管家果然带着两个家丁来收租。可当他们看到沈文那半亩田——绿油油的麦苗虽不算壮实,却整齐地立在田里,完全没有被蝗灾毁尽的样子,顿时傻了眼。
“这……这怎么可能?”管家盯着麦苗,又看了看旁边撒着的石灰,“你用这破石灰救的苗?”
沈文举起怀里的农书,声音洪亮:“这是《农政全书》里的法子,石灰灭蝗保苗,实打实的效果!你要是敢拆我家、扔我娘,我就拿着农书去县衙告你毁农!”
管家被他的气势镇住,锄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知道毁农在康熙朝是重罪,要是真闹到县衙,周地主也保不住他。
这时,周地主也闻讯赶来,看到田里的麦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沉吟片刻,咬牙道:“罢了,半年租子免了,再给你两袋麦种。但你得把这灭蝗的法子教给我家的佃户!”
沈文点头答应,心里松了口气——不仅保住了家,还免了租子,拿到了新麦种。
村民们见沈文靠石灰灭蝗赢了周地主,都围过来夸他,村长更是拉着他的手说:“沈小哥,你懂种地,以后村里的田就请你多指点指点!”
可当天晚上,沈文去田边查看麦苗时,却发现田埂上有几行脚印,好几株麦苗被踩断了。他蹲下身,在断苗旁捡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别以为会点破法子就了不起,再敢出风头,下次烧了你家的田!”
沈文攥紧纸条,眼神冷了下来——肯定是周地主不甘心,或是村里有嫉妒他的人搞鬼。
【你选决定主角命运!】A。暗中调查踩苗的人B。扩大灭蝗范围,争取县衙关注——选A扣1,选B扣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