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杨端和是李牧的对手么?”
“这个,孩儿认为应该,应该…”
“别应该了,为父刚才说过,攻打大梁非一日之功,短则数月,长则半年甚至更久。李牧最擅长在相持中寻隙攻击,现在又加上个不循常理的赵迁,防备赵国的困难恐怕不会下于攻打大梁。守黄河一日不难,百日可就不好说了。“
“既然如此,父亲在朝上为何不向大王陈述利弊,先不要攻打魏国。“
“孩子,你错了,魏国是必须打得。像我们上次伐赵,南阳和巴蜀地区的粮食不能通过黄河顺流而下运往邯郸,而只能过黄河走上党地区,两者的困难相去不能以里计。而且越过魏国伐赵,我们后方不稳的因素始终存在,现在赵国己经不比从前,要伐赵就必须全力以赴。“
“虽然如此,父亲仍应该向大王说明,毕竟这样可以提高杨端和他们的警惕,减少一些损失。“
“为父给你说过,大秦近年来战无不胜是建立在秦国整体强于六国的基础之上的,并非单是大秦将士英勇善战之功。哼,李信和杨端和急欲立军功,争高位,想跟咱们王家和蒙家并驾齐驱。他们以为以大秦今日之势灭六国犹如痛打落水狗,这次就让他们栽个跟头,清楚认识一下自己的斤两。“
“父亲,你…。“
“怎么?你以为为父是出于私心才不向大王进言的?那你就又错了。“
说话间,马车己到王府。
王翦下车边往府中走边说道:”井陉之战失败,除了赵国用计确实高明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突然间改变了以往的风格,改变了以往击退我军为最终目的的风格,换做以杀伤,俘虏为作战目的风格。这个改变对于我们来讲是陌生的,我们现在尚不熟悉这位赵王的习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了解现在的赵国,必须有人去打一仗来试探一下,李信和杨端和既然急欲立功,为父就顺水推舟,把这个任务让给他们。“
王贲恍然道:“原来如此,父亲深谋远虑,孩儿佩服。那此战咱们需要做什么?就只是在后面观察摸索赵国的作战风格吗?“
王翦在院中一方石桌旁坐下,端起下人递来的茶水,吹了口气,缓缓说道:“当然不是。你坐下,为父问你,你今日本欲求主帅之位去攻大梁,那你心中预想的准备如何攻下大梁?“
“呃…孩儿愚鲁,孩儿的想法和李信一样,强攻不成便改围困。父亲有什么妙计吗?“
“不是为父的妙计,是武安君的。“
“武安君?白起?哦,孩儿明白了,引水灌城!“王贲兴奋地站了起来。
“你不是想要雪耻吗?让李信先攻打一月,一个月后若大梁城未下,你去向大王进言用黄河水灌大梁,这样一来,虽然你不是主帅,但若大梁城下,自有你一份功劳。“
闻言,王贲对眼前的父亲佩服得简首无以复加,深施一礼,说道:“孩儿明白了,谢父亲指点。“
半月转眼即过,这天郑成来报告林石,水泥凳子经过十数天的风吹雨淋,依然完好如初。
林石大喜,命公子嘉当场拿出赏金,亲自去工部奖励众工匠。
之前大家对大王赏金一事不免将信将疑,现在看到黄灿灿的金子摆在眼前,均是喜出望外,干活俞加卖力了。其他研制玻璃、造纸的工匠看到后,更是暗暗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