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变抡语]
“错了!肯定是天幕错了!”一个宋朝的秀才指着屏幕,急得面红脖子粗,“是《论语》!是孔夫子的《论语》!怎么变成‘抡’了?怕是天幕写错字了!天幕还不赶紧改过来!”
“定是笔误!圣人的书籍,不可能会出错的。”春秋战国之后的读书人也跟着附和,满脸痛心。
而孔子本人看着“抡语”二字,眉毛微微皱起,我什么时候写过论语和抡语了?而“论”变“抡”字,莫非是还有其他新意?他抚着胡须,不动声色,想看看究竟。
[众所周知,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原本在我印象中的孔子应该是圣贤先知,温文尔雅的读书人。
但是自从我看了书之后发现,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换算下来就是两米二左右。
而且孔子是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大汉,还是带着3000弟子,且武力惊人的猛男。]
“原是我弟子把我的言论编辑成书了。”孔夫子点了点头,对着弟子说“你们有心了,如此这般,后世也可以研究我等学问了。”
[按照这个设定,我去重读了孔子的论语,发现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
[我发现那压根不是论语,而是抡语,简单来说,那就是孔子给道上殿下的规矩。]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抡语是什么样子的抡语?现在让我们走进孔子的抡语。]
“论语,还能是什么样子?不就是劝人友善的吗?扶苏就是学这些脑子学坏的,这天幕还放论语,难道天幕也认可儒家思想吗?”
秦始皇虽然让扶苏学习儒家思想,但是在某些方面,秦始皇并不认为儒家讲的是对的,尤其是恢复周礼分封制等内容。
[子曰:既来之,则安之。]
[这句话的翻译是这样子的,孔子说,既然来了,那就安葬在这里吧!]
“啊,这句话是这么解释的吗?”众人纷纷大吃一惊。
呃,各朝代的读书人则纷纷破防,开始破口大骂。
“怎么可以私自篡改圣人言论?”
“这是妖幕,它是在破坏圣人形象。”
“这后人难道不读书吗?居然连这些都不懂。”
“有点意思,原来抡语是这么一回事,我刚开始还以为天幕弄错了。”秦始皇看了哈哈大笑,赶紧让扶苏看,“你看看这才是天幕认可的论语。”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打听到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
[咱就是说,孔夫子这九尺多的身高,一身的腱子肉,君子六艺很是厉害。
要是听说了去仇家的路,那人可不就是在家等死?]
看着天幕上说的就感觉很合理,莫名的很合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说,三个人行走,只要有我一个,战斗力就相当于一个师。]
[根据史料记载,子路力能擒虎,但他却拜孔子为师,可想而知孔子的武力有多强。]
[三十而立,西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30个人才能让我站起来打,40个人我也会毫无犹豫的上去打,
50个人我也会打到他们知道我是上天派来的人,60个人我也会打到让他们在我耳边说好话到我高兴为止。]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说话,默默的看着你,用怪力打得你精神错乱。]
[吾日三省吾身。]
[译文:“我一天之内就靠自己走遍了三个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