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亲密,不是填补空缺,而是两个完整的人并肩站立。
所以我选择等待。
不是等某个特定的人,而是等我自己??
等到我不再需要通过被爱来证明价值,等到我能坦然说出“我喜欢你”,而不怕被拒绝,也不怕失去自我。
等到那一天,如果他出现,我会微笑着递上一杯咖啡,说:
“好久不见。”
仅此而已。
而这漫长的等待本身,正是我对自己最深的爱。】
点击发布后,她伸了个懒腰,抱起阿药走进卧室。床头柜上,那本《哀伤的记忆与重建的自我》静静躺着,旁边是她每天坚持服用的抗抑郁药瓶。她拿起药瓶看了看,标签上的疗程还剩两周。
医生说,可以考虑逐步减量了。
她把它轻轻放回原处,拉上窗帘,躺进被窝。手机屏幕亮起,是新消息提示。
她点开,是匿名用户的回信:
【你说“等待也是一种成长”,让我哭了好久。
我也有一个人,不能爱,不该爱,却又无法忘记。
但现在我想通了??也许我们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一定要在一起。
而是因为彼此照亮过,所以各自走向了更明亮的地方。
谢谢你,让我相信,有些结局,不必圆满,也可以很美。】
她回复:【是的,有些美,正因为未完成。】
放下手机,她闭上眼睛,呼吸渐渐平稳。
梦境悄然降临。
这一次,她站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风吹动她的发丝,远处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山丘。她不知道路的尽头是什么,但她迈出了第一步。
没有坠落,没有恐惧,只有一种温柔的期待。
她知道,前方或许仍有风雨,或许还会受伤,但她已不再逃避。
因为她学会了,在黑暗中为自己点灯。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林小满睁开眼,第一件事不是摸手机查看情绪评分,而是走到阳台,给绿萝浇水,顺手摘了几片薄荷叶泡茶。阿药蹲在栏杆上晒太阳,尾巴愉快地摇晃着。
她端着茶回到客厅,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顾言
主题:周末工作坊邀请
内容很短:
【市心理协会将举办一场关于“移情转化与自我重建”的公众讲座,我将作为主讲人之一参与。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预留一个座位。不需要身份,不需要义务,只需要你想来。】
附件是一张电子门票,姓名栏空着,似乎在等她自己填写。
她盯着那张空白的姓名栏看了很久,然后打开文档,重新写下一句话,加在昨天那篇博文的结尾:
【当我终于能平静地面对过去,
我才懂得,有些人出现在生命里,
不是为了带走什么,
而是教会我如何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