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娴的朋友说:“去问过了,四块左右一张的,但是人家就在摄影棚里拍,不出外景。”
舒苑还没给人拍过艺术照呢,但她可不想自降身价开拓市场,便说:“要是拍摄千篇一律的照片,出外景的话,我大概会收三块钱一张,这种情况每个人都可能拍差不多的照片,比如都站在桥边,但是要拍创意照片,我要十块钱一张,这十块钱不含服装但包括化妆,还有创意在里面,创意给一个人用,一模一样的就不会再给第二个人用,每个人的照片创意都独属于她自己。”
她觉得不贵,毕竟创意只卖一次。
俩人直接被十块钱的创意照片,忽视了舒苑之前提到的三块钱,俩人不约而同嫌贵。
陈娴的嘴巴直接张大能塞下个鸡蛋,说:“嫂子,这也太贵了吧,拍几张照片工资就没了,谁拍得起啊。但是,小莱,我嫂子这样收费肯定有她的理由。”
王小莱都被这个惊到了,说:“是有点贵,还没见过哪个摄影师这样有自信呢。”
这个年代的人的想法还比较朴实,俩人都认为既然敢要这个价,就一定有相应的水平。
舒苑肯定是要推掉的,因为她没相机啊,不过两人商量了一会儿,陈娴说:“相机倒是好解决,我可以给你借,我有朋友有部禄莱相机,借来用用总可以吧。”
舒苑笑道:“能借相机的话,你面子可真大。”
她自己有高档相机的话,基本不会借给别人用。
两人犹豫不决,等跟舒苑分开后陈娴说:“要不咱找找别的摄影师吧,比人民照相馆贵很多呢,我也没想到我嫂子拍艺术照收费这么贵,她都建议我们去找别人。”
王小莱正在纠结,说:“你嫂子跟别的摄影师不一样,她特别有自信,应该不会乱收费。”
陈娴有点压力,她没见过舒苑拍得艺术照,收十块钱一张,拍得要是还不理想,那舒苑会不会砸自己招牌,她这个介绍人会不会尴尬。
不过才过了两三天,两人又到照相馆找了一趟舒苑,决定拍三张,至于相机陈娴帮忙借,舒苑给打八折,八块钱一张。
“你有啥想法跟要求吗?我要写份拍摄计划。”舒苑说。
这回是王小莱的嘴巴张成圆形:“还要写拍摄计划?”
听上去很专业的样子。
舒苑点头:“我会根据你的相貌跟气质来确定拍摄地点、内容跟风格。”
王小莱立刻觉得这照片可能会不同反响,全权拜托舒苑,她只听从安排拍照即可,但她想等天暖点拍,穿好看的裙子。
舒苑点头:“你的气质干净,我想拍几张清新的照片,那我写完拍摄计划给你看。”
晚上,三人又挤在一张桌前,舒苑开始写拍摄计划,不怕白写,卖个这个人不行就卖给别人。
——
等又去老宅吃饭,陈娴找了机会跟陈载私聊:“三哥,你有多少存款?能不能给三嫂买个相机啊,她那个二百多块钱的相机太寒酸了,像样点儿的照片都拍不了,很难想象她那样专业的摄影师用二百多块钱的相机。”
陈载:“……”
舒苑那个拼命攒钱想还他的人是不会跟他要相机的,现在陈娴提出来,说明姑嫂关系很不错。
舒苑算是帮他拉近了他跟家人的关系,反正都是舒苑跟他们来往,他不用怎么费力。
他问:“多少钱够?”
陈娴也不太了解,只说:“应该要挺多钱的吧,有了好相机,我嫂子会成为最优秀的摄影师。”
陈载没法接话,陈娴这说话风格跟舒苑越来越像,有点夸张。
他手里有三四千块钱积蓄,这一年多工资都交给舒苑,花剩下的都由她存着。
不过他可以动用他母亲留给他的金条,他对母亲的感情复杂,不想动用这些金条,可之前支付给舒苑分手费,他还是给用了。
他觉得有必要问舒苑,舒苑本来在钱上就很计较,对相机的要求又高,他对相机又一点都不了解,如果他花了大价钱买了舒苑觉得不合适的相机,那就麻烦大了。
蹭完饭回到家里,陈载就跟舒苑说买相机的事儿,问她买啥样的相机能达到她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