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
“甚至……地下也能用。比如修大型的陵墓,或者储粮的地窖,用砖石砌成连续的拱券做顶,上面覆土,又坚固又防塌。比你们单纯靠巨木支撑,或者挖个土洞然后祈祷别塌方,不知高明了多少倍。这技术,西边极远之地的蛮子,玩得挺溜。原理不复杂,关键在设计和施工精度。”
扶苏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横跨渭水的雄伟石拱桥,以及庞大坚固、无需巨木支撑的地下仓廪和陵寝。
这己不仅是省力,更是建筑技艺的飞跃!
他强压激动:“先生,此‘拱’结构,需精于计算乎?”
“当然要算!力怎么走的,支点在哪,承重多少,都得心里有数。不然塌了乐子就大了。不过你们不是有精通算术的官员吗?让他们去琢磨。还有,配合拱结构,可以用一种更好的粘合剂——石灰砂浆,甚至……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火山灰或者烧制过的粘土,搞出原始的水泥来,那粘合效果,啧啧,夯土墙跟它比就是渣渣!”赵天成说到这里,突然想起用户要求不包括水泥,立刻刹住,“咳,石灰砂浆就够你们用好一阵了。用石灰、砂子和水混合,干了之后比泥巴糊的结实多了,砌墙、砌拱都行。”
扶苏听得心驰神往。
拱券结构、石灰砂浆,这些都是看似平常,却能极大提升建筑水平与耐久度的关键技术。
他仿佛看到了更加坚固的关隘、更加宏伟的宫殿、更加便利的桥梁。
赵天成看着扶苏震惊又认真的样子,嘿嘿一笑,决定再扔几个重磅炸弹。
“再说个农田水利方面的。你们现在浇水,靠的是井、渠,提水用桔槔、辘轳,对吧?”
“是。”
“效率太低!”赵天成摇头。
“知道‘翻车’不?也叫龙骨水车。用木板做成一个长长的链子,像龙骨一样,一环扣一环,装在一個木槽里。上头装个大的驱动轮,可以用人力踩,或者用牲口拉,带动那‘龙骨’在木槽里转动,板片就把水从低处刮到高处去了。这玩意儿,提水效率比辘轕高多了,特别适合从河里、渠里往高处的农田灌水。一大片地,几架翻车日夜不停地干,能顶多少人力?”
扶苏几乎能想象出那“龙骨”转动,水流被源源不断提上高地的景象。关中平原、河套地区,多少高地因缺水而贫瘠?若有此物……他声音都有些发颤:“先生……此物构造,可复杂?”
“说复杂也不复杂,关键是木工活。链条的链接,水槽的密封,驱动机构。让你们最好的木匠,按我说的原理去试做,失败了改进,总能做出来。这玩意儿,在万年前用了上千年,证明了好用。”
“学生……学生谨记!”
扶苏感觉自己的心脏在砰砰狂跳。
“再给你说个储存粮食的法子。你们现在粮仓,容易受潮、生虫、被老鼠啃吧?”
“此乃顽疾,虽设法防治,然终难尽除。”扶苏急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