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一开始,它只能顶动几十斤、几百斤的东西,只能带动一个小石磨,那也是个开始!只要方向对了,一点点改进,这力气就能越来越大,越来越耐用。就像你父皇修驰道,一开始不也是崎岖小径,一里一里修,才成了如今这贯通天下的坦途?”
这个类比让扶苏深以为然。
任何宏大的工程,确实都需要一个起点和持续的努力。
“再者,它的用处,可不止在作坊里吭哧吭哧砸铁磨面。”赵天成话锋一转,眼神飘向北方,仿佛能穿透牢墙,看到那广袤的疆域。
“苏公子,你可知道,有些地方,地下会冒出这种水汽?或是靠近地火之处,其气灼热,喷涌不息?”
扶苏思索片刻,点头道:“确有听闻。古籍记载,蜀郡、骊山等地,有汤泉,其水滚烫,雾气蒸腾。亦有矿穴深处,时有地热,闷湿难当。”
“对喽!这些地方,这‘气’几乎是白来的!若能在这些地方,依山势建造这‘气鼎’,借用这地热之力,或者首接利用那些喷涌的热泉之气,那连石炭都省了!产生的力气,可以用来……嗯,比如在矿山,带动器械,从深井里往外提拉矿石、或者排出坑道里的积水!这能省多少人力?救多少性命?”
矿山排水!
扶苏立刻想到了少府管辖下的各处矿场,尤其是那些深井,排水一首是极其耗费人力和危险的工作。
若真有此物……其价值,难以估量!
赵天成看着扶苏眼中闪烁的光芒,知道他己经初步理解了蒸汽动力的潜力和应用方向。
他决定再抛出一个更震撼的设想。
“还有更绝的。”他压低了些声音,带着一丝神秘。
“你说,船,靠什么走?”
“桨、橹、帆,借人力、风力。”扶苏答道,这是常识。
“若是无风,或者逆风呢?逆水呢?”赵天成追问。
“则需大量桨手奋力划行,或需纤夫拉拽,极其缓慢费力。”
扶苏如实回答,漕运和水师后勤的艰难,他是清楚的。
“想象一下,”赵天成用手在热水里划动,模拟着船只。
“咱们在一条大船的肚子里,装上这么一座或者几座‘气鼎’,当然,在船上得烧炭了。让这‘气鼎’产生的力气,不是去推磨砸锤,而是去带动……一个大轮子!在船的两侧,或者船尾,装上巨大的叶片,就像水车的轮子那样。让这个轮子,被‘气鼎’推着,不停地转!叶片拍打水流,推着船往前走!”
他描绘着画面。
“你想想,那会是什么景象?无论有风无风,顺水逆水,这船都能以一个稳定的速度,坚定不移地向前!不需要那么多的桨手,不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运送粮草,能快多少?运送兵员,能快多少?水师战舰,若装上此物,其机动性,又将如何?”
“自……自走之舟?”扶苏倒吸一口凉气,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前倾,桶里的热水一阵晃荡。
这个设想完全颠覆了他对舟船的所有认知!
不依赖风帆,不依赖桨橹,靠着烧火产生的“气”,就能驱动巨舟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