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心里面是真好奇。
一方面,是在为未来的事情好奇。
试想一下,又有几个人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儿不好奇?
不然,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算卦等事情?
就是想要通过这些,来窥。。。
####旧怨新仇
朱高燧坐在监察院的书房中,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与密报,眉头紧锁。设立监察院虽是巩固新政的重要一步,但同时也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朝堂之上,反对之声从未断绝,甚至连皇帝身边的近臣也开始对他心生忌惮。
“三殿下权势滔天,连内阁都需听其号令。”
“监察院名为肃贪,实则打压异己。”
“陛下年迈,恐难控局。”
这些流言在京城坊间悄然流传,甚至传入了宫中。朱高炽虽未明言责备,但眼神中的疏离却让朱高燧察觉到一丝不安。
正当他思索之际,纪纲匆匆走入书房,低声禀报道:“殿下,江南传来消息,戚继光已按您的吩咐,秘密调动两万精兵驻扎扬州,并派人护送一支火器部队北上,预计半月内便可抵达京畿。”
朱高燧点了点头,神色略缓:“很好。如今朝局不稳,太子虽已被废,但仍有旧贵族蠢蠢欲动,不可不防。”
纪纲迟疑片刻,又道:“还有一事……属下刚刚收到线报,说辽东总兵张辅在南洋大胜之后,有意回京述职,并向陛下请辞兵权,归隐乡野。”
朱高燧闻言,脸色微变,沉吟片刻后缓缓道:“张辅乃国之柱石,若此时请辞,必有深意。你立刻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去辽东,请他暂缓回京,静观其变。”
纪纲领命而去,书房内重归寂静。朱高燧望向窗外,夜色深沉,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风起辽东
与此同时,在辽东军营之中,张辅正与幕僚议事。
“大人,朝廷局势已然失控,三皇子权倾天下,而陛下年迈多病,恐难以久持。我等身为边将,若贸然介入朝争,恐遭清算。”一名副将忧心忡忡地说道。
张辅端坐主位,神色平静,目光深远:“我张辅一生忠于大明,岂会因一己私利而背弃皇恩?只是眼下形势微妙,若贸然回京,恐怕反倒授人以柄。”
他顿了顿,继续道:“不过,三皇子既然遣使来信,说明他亦有所顾虑。我们不妨暂且观望,待局势明朗后再作定夺。”
话音刚落,门外亲卫急步而入,拱手禀报:“大人,京中有使者求见,自称奉三皇子之命而来。”
张辅微微一笑,道:“请他进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锦衣的使者步入大帐,恭敬行礼:“卑职参见张大人。三皇子特命卑职送来亲笔书信一封,并请大人务必慎思而后行。”
张辅接过信件,拆封细读,面色逐渐凝重。良久,他才缓缓合上信纸,抬头看向使者:“请转告三皇子,我张辅虽远在辽东,但仍愿为社稷尽忠,若有召令,必当星夜兼程。”
使者躬身应诺,退下而去。
张辅望向帐外,辽东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他喃喃自语:“乱世将至,不知这一场风雨,谁能撑到最后……”
####宫廷暗战
京城皇宫之中,乾清宫灯火通明。
朱高炽披衣而坐,神情疲惫。御医刚刚离开,留下一句“陛下须得静养,切勿操劳过度”。
然而,朱高炽如何能静得下来?
“三弟越发专权,监察院几乎成了他的私兵。”
“陛下若再不制衡,恐怕将来连太子之位都会动摇。”
“不如早立新君,以防江山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