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日,离过年也只有数日的时间。
全城百姓都忙着准备过年,京中的大户人家年节事务繁多,就更是忙碌了。
这样繁忙的日子里,二皇子与大皇子却双双设下宴席,广发请帖,邀请朝中众臣与京中许多世家上门做客。
两位皇子同一天发帖请客,到底去哪一家才好?成了京中名流们最头疼的问题!
这摆明了就是在打擂台,为了明年立储拉拢各家站队!
去了这一家,那势必就会得罪另一家!偏偏一个都不去也不行!
而一向洞察秋毫的晋武帝这次却似乎默许了两位皇子的这一行为,更惹得朝臣们各种猜想!
或许晋武帝也想通过这次的宴请,看看两位皇子在朝中的威信,为了明年年初的立储之事作为参考。
大皇子是过世的先皇后所出,是晋武帝的嫡长子,一直深得他疼爱。
先皇后去世后,晋武帝十分悲痛,为年幼的大皇子在宫中修建了奢华的寝宫,请了自己的老师温太傅教育,又娶了先皇后的亲妹妹做贵妃抚养他成人。
大皇子不过十四岁时,晋武帝就为他挑选了温太傅的孙女做王妃,俨然是奔着扶植他继承大统的方向去的。
自此,朝臣中便有不少看出风向的人纷纷与大皇子站队,这里面就包括薛侯爷。
几年前温氏去世,大皇子又娶了钱家之女钱若芳为续弦。钱家在朝中同党甚多,大皇子一脉就更是得势了,行事也越发张扬。
然而不知为何,晋武帝却迟迟没有立他为储君,反而是将他与新皇后所生的二皇子放在一起,反复考校。
这几年晋武帝安排了二位皇子不少的差事,大皇子那边做的都有些差强人意,甚至还有办砸了的。而二皇子则是每一件都完成的漂漂亮亮,很有一些治国的本领,也得到了不少朝臣的亲睐。
基于这二位皇子的表现,晋武帝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从明显的偏爱大皇子,到越来越器重二皇子,甚至提拔了不少二皇子的亲信上来。
朝中局势风云变幻,朝臣们的态度也如墙头草一般发生了变化。过去许多偏向大皇子的朝臣,如今倒是反而倒向了二皇子。
若是年后立储,二皇子的胜算反而要更大了!
薛侯爷作为与大皇子颇为亲厚的一方,自是要与白氏一起去赴大皇子的宴席的。
而身为侯府世子,薛凤麟却要与叶家一起去赴二皇子的宴席。
若是以前,薛侯爷难免会为了此事数落薛凤麟一番。然而这次,薛侯爷却是没说什么,似乎是默许了薛凤麟与二皇子站队的行为。
毕竟他虽然平日里行事糊涂,但能经历两朝不倒也不是傻子。
若是日后二皇子继承大统,肯定要回头清算大皇子一脉的人。有了薛凤麟在其中斡旋,便牵扯不到侯府,对薛家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马车驶至二皇子府门口,还有一条街时,车夫便突然将车给停下了。
“世子爷,这前面的胡同,两边都停满了各家马车,我们的马车过不去了!”车夫有些为难的开口说道。
沈宣掀开车帘一看,大吃一惊。之间不宽的胡同两侧,竟密密麻麻停了几十辆马车,把胡同的路都堵了大半。
“你把车停到附近的归云楼,剩下这点路程,我们走过去好了。”沈宣开口说道。
“你还有身孕,怎么能就这么走过去?”薛凤麟皱眉说道。
沈宣闻言就笑笑道:“不过几步路,怎么走不得了?再说我入了王府,不还是要走?如今我胎都坐稳了,走走也是无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