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阳区地下网吧里,17岁的小柯正在CRT显示器前啃冷掉的煎饼。
他电脑开着三个窗口:DOS系统下的破译程序、五大唱片内网的登录界面,以及——蜜林慈善基金会的捐款公示网页。
"2003年冬衣捐赠"名单里,有他被烧毁的孤儿院名字。
当他调出当年火灾新闻的扫描件时,破旧的罗技鼠标突然卡住。
照片角落里,有个模糊身影举着蜜林logo的应急灯。
屏幕右下角的OICQ突然闪烁,陌生账号发来消息:"当年消防通道谁锁的?"
附带的音频文件里,是五大唱片某总监的声音:"。。。给孤儿院那批劣质取暖器。。。"
-----------
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牌还是诺基亚1110的巨幅海报时,环球音乐总裁正用传真机发最后通牒:"艺人合约必须签全约!"
杨林回复的传真上沾着茶渍,最后一行写着:"青花瓷版权不卖,但可以谈《二泉映月》的海外发行。"
当周董带着母带直飞纽约时,海关X光机显示行李箱里有盘贴着"兰亭序·终极版"的开盘带。
没人注意到,他的ipod里藏着段杨林用二胡拉的《加州旅馆》。
------
五大唱片联合封杀令生效当天,蜜林做了三件事:
1。胡同里的音像店战略:在全国300家个体音像店设置"中国风专区",用老式DVD机循环播放《青花瓷》MV。北京南锣鼓巷的店主老王说:"天天有老外来问这'瓷器歌'。"
2。校园卡带计划:向二十所高校赠送《演员》的限量版磁带,B面录着薛千在食堂清唱的无伴奏版。清华广播站每天中午播放时,总能引发食堂集体合唱。
3。盗版商的神助攻:深圳华强北流出的《2005中国风精选》盗版碟,意外收录了未发行的《兰亭序》demo。
文化局查处时,小贩理直气壮:"周董的歌也算盗版?"
-----------
看似颓势中,几个不被注意的细节:
-央视《同一首歌》突然增加"中国风"板块,导播手里拿着青花瓷样式的节目单
-美国汉学家施舟人在牛津学报发表论文,用《青花瓷》歌词分析宋代美学
-索尼音乐日本分公司悄悄注册了"蜜林"的日文商标
-黑客少年失踪前,在网吧电脑里留下个批处理文件,运行后会向文化部邮箱发送2003年取暖器的质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