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司机扬着语调,声音洪亮:“岸北的,来首都二十年了。”
nbsp;nbsp;nbsp;nbsp;二十年乡音不改。
nbsp;nbsp;nbsp;nbsp;天知道,叶绍瑶在国外睁眼闭眼就是英文的各种发音,自己对岸北话有多想念。
nbsp;nbsp;nbsp;nbsp;知道是老乡,司机比她还有更多话要说,压根没冷场的时候。
nbsp;nbsp;nbsp;nbsp;“大妹子,我忘了问,你是哪项运动的世界季军?”
nbsp;nbsp;nbsp;nbsp;“花样滑冰。”
nbsp;nbsp;nbsp;nbsp;“我也学过花样滑冰,”大姨高兴得误摁了喇叭,车里车外同样雀跃,“87年拿过双人滑的全国冠军,百度还能搜到我的百科。”
nbsp;nbsp;nbsp;nbsp;八七年?那不就是冯教练那个时代。
nbsp;nbsp;nbsp;nbsp;“您和冯教练认识?”
nbsp;nbsp;nbsp;nbsp;“你说冯蒹葭?她老公和我搭过伴儿。”
nbsp;nbsp;nbsp;nbsp;兜兜转转,遇到的还是李教练的老战友。
nbsp;nbsp;nbsp;nbsp;车里的空调吹着热风,路边的电线高高低低,叶绍瑶赏着雪景听说了许多陈年旧事。
nbsp;nbsp;nbsp;nbsp;比如冯李短暂的运动生涯中,李葳蕤的金牌始终比冯蒹葭多一枚,多出的就是这个87年全锦赛的冠军。
nbsp;nbsp;nbsp;nbsp;“真的?可冯教练坚决说,她的荣誉不比她家那位少。”
nbsp;nbsp;nbsp;nbsp;“老李退役后,她还练了几年女单,好像拿过什么比赛的冠军。”
nbsp;nbsp;nbsp;nbsp;华夏花滑的圈子不大,大家都知道冯蒹葭和李葳蕤在爱情中势均力敌。
nbsp;nbsp;nbsp;nbsp;原来是均在荣誉上。
nbsp;nbsp;nbsp;nbsp;一定要拿到比爱人更多的金牌,心气高的冯蒹葭才终于肯答应李葳蕤的求婚。
nbsp;nbsp;nbsp;nbsp;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了,历久而弥新。
nbsp;nbsp;nbsp;nbsp;叶绍瑶感慨:“浪漫哦。”
nbsp;nbsp;nbsp;nbsp;她朝旁边的胳膊努努:“季林越,你男单时期拿过多少金牌?”
nbsp;nbsp;nbsp;nbsp;季林越说:“我不记得了。”
nbsp;nbsp;nbsp;nbsp;居然有人会忘记自己最光辉的时刻。
nbsp;nbsp;nbsp;nbsp;“六枚,”这里数她记得最清楚,“两次少锦,两站俱乐部,一枚冠军赛,还有一场东亚友谊赛。”
nbsp;nbsp;nbsp;nbsp;她掰着指头算的,自己还有四枚,刚好可以凑一双手。
nbsp;nbsp;nbsp;nbsp;季林越沉默了一会。
nbsp;nbsp;nbsp;nbsp;车窗外的光景从低矮的城中村过渡到密集的高楼大厦,那边的叶绍瑶已经和大姨换了好几个话题。
nbsp;nbsp;nbsp;nbsp;“当我选择冰舞的时候,男单的奖牌就已经不作数了。”
nbsp;nbsp;nbsp;nbsp;就这么不作数了?
nbsp;nbsp;nbsp;nbsp;叶绍瑶不认同:“你舍得,我也舍不得。”
nbsp;nbsp;nbsp;nbsp;那些荣誉可都是他们费老劲才拿到的。
nbsp;nbsp;nbsp;nbsp;“国家队训练基地,是这儿吧?”
nbsp;nbsp;nbsp;nbsp;“对,大门在东边。”
nbsp;nbsp;nbsp;nbsp;转向灯亮起,汽车进入右转专用道。
nbsp;nbsp;nbsp;nbsp;叶绍瑶和季林越还在小声辩论以前荣誉的归属问题,前排的司机兀自怀念从前。
nbsp;nbsp;nbsp;nbsp;“这里是首都第一个标准冰场,我们老运动员看着建起来的。”
nbsp;nbsp;nbsp;nbsp;难怪里面的陈设已经很旧了,即使翻新再多次,也染上了时间的厚重味道。
nbsp;nbsp;nbsp;nbsp;“后生可畏,小朋友们。”
nbsp;nbsp;nbsp;nbsp;训练基地和印象中又不一样了。
nbsp;nbsp;nbsp;nbsp;叶绍瑶还记得上次离开这里,门上的铁锈刮花了她的行李箱,一层漂亮的银色变成“银铁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