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朝廷没有足够的金银作为后盾做支撑,只是依靠着朝廷的信用。”
“如果只是这样还好,关键的是朝廷根本就没有节制的印制。”
“今天要北伐了,没粮饷了,怎么办?加印宝钞。”
“明个那里发旱灾了,没赈灾银两了,怎么办?加印宝钞。”
“反正现在朝廷遇事不决,就是加印宝钞。”
“你自己看看这宝钞从洪武八年一贯宝钞跟一两白银的价值是相等的,可是现在呢,十几贯宝钞才能兑换出一两白银。贬值的速度太快了。”
“等大明的百姓意识到自己手里的宝钞根本没有足额的金银兑换的时候,这宝钞也就走到头了。”
“同时大明朝廷的信用也就跟着走到头了。”
这宝钞的想法太超前了,你指着个人均是文盲的封建社会,还能想通金融知识?
玩崩掉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啊。。。。这。。。。”
秦川这一番话直接说的朱元璋哑口无言,他是从来没想到过这些细枝末节。
“那如果朝廷下令,民间只允许使用宝钞,其他的金银、铜币都不允许使用呢?”
朱元璋觉得宝钞还可以在挽救下。
“那也无济于事,在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里,你指着皇帝能够约束自己内心的欲望,不大规模的印制宝钞?我觉得相比之下母猪上树更有盼头点。”
秦川听了直接不给面子的笑出声来。
“那如果朝廷有足够的金银来支撑呢?”朱元璋一举反三,很快想到秦川说过的话,反问道。
“光有足够的银子是不够的。”秦川想了想,随即摇了摇头。
货币制度放在连交通都不便利的封建社会简直相当于把法拉利的发动机按在拖拉机身上,不散架那才叫见鬼了。
“那还缺什么?”朱元璋迫不及待地问道。
“缺的东西太多,我就是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秦川没有耐心的说道。
“那你觉得如今朝廷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局面?”
“很简单啊,不要在发行宝钞了。接着统计下一共发行了多少宝钞,看看大明的金银够不够兑付这些宝钞的。”新笔趣阁
“朝廷的信用可不能丢,当百姓不信任朝廷的时候,朝廷只能依靠武力了,但那也意味着这个王朝离灭亡不远了。”
朱元璋虽然心有不舍,但秦川都这样说了,也只能照办了。
等等,
做个秦川说倭寇住的那疙瘩上面有做银山?
咱好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