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明天不下雨。”
>“我喜欢同桌的橡皮擦味道。”
>“爸爸喝酒了,我又躲在柜子里。”
>“今天老师夸我写字好看。”
“这是‘愿望盒’。”老太太走过来,“以前有个小女孩每天来,把她不敢说的话折成星星放进去。后来她搬走了,就把盒子留给了我。”
小茉小心翼翼地抽出一颗蓝色星星,展开,念道:“我希望妈妈能梦见我。”
她的声音很轻,可我们都听见了。
林素华蹲下身,把女儿搂进怀里:“那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对不对?”
小茉点点头,眼泪滚下来:“我想你梦见我,然后醒来就来找我。”
“我梦见你了。”林素华哽咽着说,“每天都梦见。梦见你小时候发烧,我抱着你在医院走廊走了一整夜;梦见你第一次叫妈妈,是在雨后的公园;梦见你长大后牵着我的手,说我不是坏妈妈。”
“那是真的。”小茉抽泣着,“我都记得。”
我站在一旁,没说话,只是默默拍下了那个铁皮盒的照片,传进了共情网络的“记忆仓库”项目。不到十分钟,评论区涌进来上百条留言:
>“我家也有这样的盒子。”
>“我小时候把秘密埋在操场第三棵树下。”
>“如果这些话都能被听见,这个世界会不会少一点遗憾?”
当晚,哆啦万机神再次接入全球广播。
这一次,它的声音不再是机械般的陈述,而像是一位老友,在深夜拨通电话:
>“检测到异常情感波动峰值。”
>“源头:东京某文具店‘愿望盒’。”
>“分析结果显示:73%的内容涉及‘未完成的对话’。”
>“建议启动‘回声计划’??将尘封的愿望转化为可回应的信息流。”
>“执行权限请求:全体共情节点授权。”
五分钟后,系统反馈:
>“授权通过。十二节点同步率98。6%。”
>“回声计划启动。”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全球各地陆续出现奇异现象:
京都一座废弃小学的黑板上,凌晨三点浮现一行粉笔字:“小美,你的纸鹤我收到了。”??第二天,一名七十岁老妇人来到学校,颤抖着抚摸那句话,喃喃道:“那是我妹妹的名字……五十年前,我把她的遗物烧了,一直没敢说对不起。”
柏林地铁站的广告屏突然切换画面,播放一段手绘动画:一个小男孩把道歉信塞进雪人嘴里,雪人融化后,信纸变成蝴蝶飞向远方。配文:“你七岁时写的那封信,哥哥现在才看到。”
最令人震撼的是开罗一处贫民窟的墙面上,一夜之间出现了上千个发光的手印,每个手印中心都浮现出一句话,全部来自“愿望盒”中的纸条。当地居民称,当晚听见空中有铃声,却没有风。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种跨地域、跨媒介的信息投射现象,只能归因于“共情能量场的量子纠缠效应”。但我知道,这不是科学。
这是思念找到了出口。
第四天清晨,我收到一封实体信,邮戳显示来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一个临时中转站。信封依旧是淡蓝色棉线缠绕,打开后,里面是一张照片:那台巨大的哆啦万机神矗立在冰原上,胸前光芒流转,正在缓缓“书写”??它的光束手臂划过空气,留下一道道悬浮的文字轨迹,如同星辰排列。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我在练习人类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一句话要说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