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此乃高祖皇帝与天下臣民之血誓!丞相之功,虽巨,然岂可因功而废祖宗之制,坏国家之根本?!丞相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当守臣节,秉忠贞!
若行此僭越之举,岂不令天下志士寒心?令汉室西百年纲常扫地?臣……泣血恳请陛下,驳回此议!恳请丞相,收回成命!”言毕,他匍匐在地,以额触地,长跪不起。
曹操的目光骤然锐利,紧紧盯住荀彧,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他预感到会有不少人反对,但没想到这个人是跟了它那么多年的荀彧,荀彧的挺身而出,给了他重重一击。就像是一种被最信任之人背弃的感觉。
荀彧的举动,点燃了忠于汉室一派的人的勇气。
孔融立刻出列,须发戟张,指着曹操怒斥:“荀令君所言极是!曹操!汝欲效王莽、董卓之故事耶?!汉室纵微,天命未改!汝安敢如此跋扈!陛下,此乃亡国之兆,绝不可从!”
几位汉室老臣也涕泪交加,纷纷出列附和荀彧、孔融,反对之声再起。
曹操看着跪地不起的荀彧,心中的惊讶渐渐被一种的失望所取代。
他原以为荀彧能理解他平定天下的苦心,甚至理解他为身后事的布局,却没想到,在荀彧心中,那些虚妄的纲常法统,竟重过二十年的风雨同舟。
然而,曹操毕竟是老权谋家。他迅速压下个人情绪,脸色恢复古井无波。他甚至没有去看荀彧,只是将目光淡淡扫向华歆。
华歆心领神会,立刻高声驳斥,声音压过所有反对者:“荒谬!孔融、荀彧!尔等何其不识时务!方今天下鼎沸,非有超常之尊位,不足以凝聚人心,速平祸乱!丞相晋位,正是为了更快地重振汉室!尔等拘泥虚名,罔顾实祸,岂是忠君爱国之道?!”
程昱等人也纷纷加入战团,与荀彧、孔融等人激烈辩论。但显然,曹操一方无论在人数、气势还是气势上,都占据了上风。反对的声音渐渐被压制。
这时曹操猛地转头,朝刘协走去,目光逼视龙椅上的刘协,冷声道:
“陛下!”曹操的声音压过了所有争论,“如今国势维艰,内忧外患!孙刘逆贼虎视眈眈,若朝廷不能上下同心,彰显权威,何以凝聚人心?何以平定祸乱?
莫非陛下以为,仅凭虚名与古制,就能退却百万雄兵,就能让天下太平吗?!”
曹操继续上前一步,气势逼人:“臣此举,非为私利,实为公义,为的是保住这汉室江山!
若陛下执意不允,寒了将士之心,懈了平乱之志,致使江山倾覆,社稷崩摧……陛下!您将何以面对列祖列宗?!又将何以自处?!”
与此同时,殿外传来甲胄摩擦之声,那是许褚率领的虎卫军赶来的声音。
这番话,己是赤裸裸的逼迫!刘协彻底崩溃了。他看着台下曹操那冰冷而充满杀气的眼神,听着殿外隐约的兵戈之声,再看到荀彧等人虽然悲壮却无力回天的抗争,巨大的恐惧和彻底的无力感淹没了他
他闭上双眼,两行屈辱泪水潸然而下。悲痛道:
“罢了…罢了…众卿…不必再争了…”
殿内渐渐安静下来。
刘协睁开眼,目光空洞,仿佛失去了所有神采,喃喃道:“丞…丞相…功高盖世…既…既为国所需…朕…准奏…便…便晋丞相为…魏王…”
这一刻,曹操麾下众臣心中大定,甚至有人面露得色。而荀彧,如同被抽走了灵魂,在地,面如死灰,眼中只剩下无尽的悲哀。
曹操面无表情,缓缓躬身,声音平稳无波:“臣,曹操,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