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北上与泥沼暗影
两支队伍合流,人数增至西十余人,声势看似壮大了不少,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沉重的责任与更复杂的局面。
牺牲者的遗体被匆匆掩埋在干沟一侧的碎石下,只做了简单的标记。悲伤来不及蔓延,危机感催促着每一个人。伤员得到了初步救治,运输队带来的药品发挥了巨大作用。赵立帆不仅给李峻用了药,也为其他重伤员注射了宝贵的磺胺注射液,并用崭新的绷带重新包扎了伤口。虽然条件依旧简陋,但专业的药品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伤员的生存几率。
张铁柱看着赵立帆熟练而精准的医护动作,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这绝不是普通溃兵能有的水准。
“兄弟,你们…到底是哪部分的?”趁着队伍短暂休整、分配弹药和物资的间隙,张铁柱忍不住再次低声询问周斌。这支小队的战斗力、战术素养,尤其是那医疗兵的水平,都透着一股不寻常。
周斌早己准备好说辞,半真半假地低声道:“我们是师部首属侦察分队的,执行特殊任务时被打散了,队长也受了重伤。一路突围到这里,电台也坏了,跟上级失去了联系。”他指了指昏迷的李峻和王雷、赵立帆,“这几位都是队里的骨干。”
这个解释勉强说得通。师部首属部队装备好、战斗力强是常理,执行特殊任务导致失联也常见。张铁柱点了点头,虽然觉得这支“侦察分队”的装备似乎过于破烂混杂,但想到他们一路突围的惨烈,便也不再深究,反而生出几分同病相怜之感。
“放心吧,周政委,”张铁柱拍了拍胸脯,“到了黑瞎子沟,就能联系上支队部了。你们都是好样的,支队首长肯定欢迎!”
周斌点点头,心中却知前路漫漫。黑瞎子沟只是下一个中转站,并非终点。
合并后的队伍重新编组。周斌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张铁柱负责带路和物资管理。山猫带领原小队战士和运输队里还能战斗的人员组成前出侦察组。王雷则主动请缨,带着几个机灵的小伙子负责断后和清除痕迹。赵立帆自然是医疗组的核心,运输队里原来也有个半吊子郎中,此刻成了他的助手。
队伍再次开拔,沿着干涸的河床继续向北。有了张铁柱这个“活地图”,行进效率提高了不少。他熟知这条干沟的每一个弯道、每一处可以取水的渗水点、以及哪些地段在雨后容易形成危险的流沙或泥潭。
“前面拐过去,有一片‘烂泥洼’,”张铁柱指着前方一个不起眼的弯口提醒道,“看着河床挺硬,底下全是淤积的烂泥,牲口和大车最容易陷进去。咱们得贴着左边山崖根走,那边底子硬实。”
果然,绕过弯道,眼前是一片看似平坦的河床,颜色略深。而左侧靠近崖壁的地方,则有一条被踩踏过的、略显坚硬的小径。队伍依言,小心翼翼地排成一列纵队,沿着崖根前进。经过那片“烂泥洼”时,甚至能看到之前有车辆陷入又被强行拖出的深辙印,印证着张铁柱的话。
王雷在队尾,仔细地掩盖着队伍走过的痕迹,并用从日军尸体上搜刮来的几颗手雷和地雷,结合他手头最后一点炸药,在几个关键岔口和可能被追踪的路线上,设置了几个极其刁钻诡秘的诡雷和延时爆炸装置。
“够小鬼子喝一壶的。”他看着自己的“杰作”,狞笑一声,快步跟上队伍。
有了药品,李峻的情况似乎稳定了一些。虽然依旧昏迷,但赵立帆在又一次检查后,发现他颈侧的淋巴结肿大有轻微消退的迹象,低烧也似乎退下去一点点。这微小的好转,让所有知情的核心成员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然而,好运似乎总是有限的。
就在队伍即将走出干沟,前方隐约可见更加开阔的丘陵地带时,负责前出侦察的山猫小组突然发回了紧急预警信号!
所有人立刻就地隐蔽,紧张地望向后方。
片刻后,山猫带着两个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色凝重:“政委,张队长!后面…后面有追兵!人不少,起码一个中队以上!还带着狼狗!”
“什么?!”周斌和张铁柱的心同时一沉。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之前的战斗虽然击退了敌人,但枪声和痕迹最终还是引来了更大的麻烦。
“他们到哪儿了?”周斌急问。
“离我们大概五六里地,正在干沟里快速推进!狼狗叫着,方向很明确!”山猫喘着气回答。
“妈的,肯定是闻着血腥味和药味了!”张铁柱骂道。
“王雷设置的障碍呢?起作用了吗?”周斌看向队尾方向。
仿佛是为了回答他的问题,远远地,从干沟深处,接连传来了两声沉闷的爆炸声!
“轰!轰!”
声音不大,显然不是大规模杀伤地雷,更像是王雷设置的诡雷被触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