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沮瞪大眼睛道:"这。。。这可是最后的存粮啊!"
"执行命令!"赵充国的声音不容置疑。
陇西守军大吃一顿后,赵充国召集了三百名敢死队员。他亲自带队,准备夜袭敌营。
"记住,我们的目标是烧毁他们的粮草和营帐,不是杀人。"赵充国低声交代道,"得手后立即撤回,不可恋战。"
三更刚过,赵充国率领敢死队从城墙暗门潜出,借着夜色的掩护摸向羌人大营。羌人果然疏于防范,大部分都喝得烂醉如泥。
敢死队如幽灵般分散开来,将火种投向营帐和粮草堆。火势迅速蔓延,羌营大乱。赵充国亲自带人冲向中央大帐,正好撞上匆忙出来的羌酋靡当儿。
"赵充国!"靡当儿认出了他,眼中迸出仇恨的火花,"还我兄长命来!"
两人在火光中激烈厮杀。靡当儿力大无穷,战斧挥舞如风;赵充国则凭借灵活的身法和精湛的剑技周旋。"断水"宝刀在火光中划出一道道寒芒,几次险些刺中对方要害。
突然,一支冷箭从暗处射来,正中赵充国右肩。他闷哼一声,动作稍滞,靡当儿的战斧己经当头劈下!
危急之际!孙三从侧面扑来,用身体撞开了赵充国,自己却被战斧劈中胸膛,当场毙命。
"孙叔!"赵充国目眦欲裂,"断水"宝刀如闪电般刺出,穿透了靡当儿的咽喉。
羌酋轰然倒地,周围的羌兵见首领被杀,顿时乱作一团。赵充国抱起孙三的遗体,含泪下令撤退。
这场夜袭大获成功。羌人粮草被焚,首领被杀,加上不知汉军虚实,天亮时分竟然全部撤走。陇西城奇迹般地保住了。
战后清点,汉军伤亡西百余人,其中最让赵充国痛心的是孙三的牺牲。这位跟随他多年的老卒,用生命救了他一命。
几日后,朝廷援军赶到,带队的竟然是赵充国的老上司卫青!原来汉武帝得知陇西危急,立即派卫青率五千精骑前来救援。
卫青见到赵充国,既欣慰又感慨道:"充国,你又立了一大功啊!"
赵充国却毫无喜色,只是将孙三等人的牺牲一一禀报。卫青听罢,长叹一声道:"边关将士,皆是我大汉脊梁。"
傍晚时分,卫青在临时行辕召见赵充国,屏退左右后,低声道:"充国,陛下己知你冤屈。公孙贺之事,己有眉目。"
赵充国心头一震:"大将军是指。。。"
卫青目光炯炯道,"霍去病临终前曾向陛下密奏,但苦无实证。如今御史大夫张汤己经查到一些线索。。。"
赵充国犹豫片刻,最终决定坦白道:"大将军,我这里有公孙贺写给匈奴单于的密信原件。"
卫青大惊道:"当真?快拿来我看!"
赵充国回到住处,从"断水"宝刀的刀柄暗格中取出那封己经泛黄的密信,呈给卫青。
卫青仔细阅读后,面色阴沉如水:"果然如此。。。公孙贺这老贼!"他收起密信道,"充国,此事关系重大,我必须立即回京面见陛下。你。。。"
"我明白。"赵充国点头道,"此事只有大将军知我知,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卫青拍拍他的肩道:"你放心,陛下不会让忠臣蒙冤太久。"
次日,卫青率军返京。临行前,他当众宣布暂时恢复赵充国护羌校尉之职,统领陇西防务。
送走卫青后,赵充国立即着手整顿边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大屯田规模,组织士兵和边民一起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边关遥远,粮草转运困难。"他对部下解释道,"唯有屯田自给,方能长久守御。"
一个月后,屯田初见成效。新开垦的千亩土地种上了耐旱的粟米,水渠纵横交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赵充国每日巡视田间,与士兵同劳同食,完全不像个将军,倒像个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