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战场时,赵充国从"灰狼"身上搜出一份名单,上面记录了潜伏在陇西乃至长安的数十名间谍代号。还有一封未送出的密信,提到"长安有大人物相助"。
"事情比想象的复杂啊。。。"赵充国喃喃自语,将名单小心收好。
间谍网的铲除让边境安稳了许多。赵充国趁机整顿防务,改良装备。
他发现边军使用的长戟在对抗匈奴骑兵时不够灵活,便设计了一种可拆卸的长柄刀,既可马战又能步战。
"校尉大人真是奇思妙想!"工匠们对新武器赞不绝口。
赵充国却摇头道:"还不够。"他想起漠北之战时匈奴人使用的反曲弓,射程远超汉军弓箭。"若能改良弓箭。。。"
经过反复试验,他结合匈奴弓的力道和汉弓的精准,创制出一种新式复合弓,使汉军弓箭射程增加了三成。
转眼冬去春来,朝廷诏令终于到达:鉴于匈奴单于确实派使者求和,边境各要塞按原计划撤防,但狼烟堡因战略地位重要,特准保留驻军。
"校尉大人远见卓识啊!"众将纷纷赞叹。
赵充国却没有丝毫得意。他知道,暂时的和平不代表永久的安宁。
他加紧训练士兵,改良烽火传讯系统,创造了一套只有陇西军才懂的"烽火密码"。
"如此一来,即便匈奴人看到烽火,也不知其意。"赵充国仔细向将士们解释新的通讯方式。
五月的一天,赵充国正在校场检阅部队,一队来自长安的使者突然到来。
"护羌校尉赵充国接旨!"
赵充国连忙跪地听旨。使者展开诏书,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护羌校尉赵充国守边有功,着即晋封讨羌将军,率本部兵马移驻金城,防备羌人叛乱。钦此!"
"臣领旨谢恩!"赵充国双手接过诏书,心中却满是疑惑。陇西防务刚刚稳固,为何突然调他去防备羌人?而且讨羌将军虽名义上升了半级,实则是离开了对抗匈奴的主战场。
使者私下告诉他道:"朝中有人弹劾你擅改军制、僭越职权。公孙丞相力主调离,还是霍去病将军求情,才保住了升迁。"
赵充国心中一沉。公孙贺是卫皇后姐夫,权势熏天。自己何时得罪了他?
收拾行装时,赵康愤愤不平道:"大人立下这么多功劳,却遭人陷害……"
赵充国制止了他道:"慎言。为将者当以服从为天职。"他望向北方,那里是匈奴的方向,"况且,羌人若乱,同样危害边关。在哪里都是为国效力。"
出发前夜,赵充国独自登上陇西城墙,眺望曾经战斗过的戈壁滩。星光下,广袤的西北大地沉默如谜。
"将军,"周平不知何时来到身后,递上一卷竹简,"这是老夫整理的羌人各部情报,或许对将军有用。"
赵充国感激地接过道:"多谢长史。"
周平犹豫片刻,低声道:"大人此去多加小心。朝中风云诡谲,有人。。。不愿看到又一个霍去病崛起。"
赵充国默然。他明白周平的意思——年仅二十岁的他,己经因战功显赫引起了某些人的忌惮。
第二天黎明,赵充国率领三千本部兵马向金城进发。队伍刚出陇西十里,一骑快马追了上来。
"赵将军!紧急军情!"传令兵气喘吁吁地递上一封密信。
赵充国拆开一看,面色顿变:羌人首领杨玉联合匈奴使者,己聚集万余骑兵,正准备袭击金城!
"全军加速前进!"赵充国剑指西北,"金城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