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脸色尴尬,当时公子嘉出使到魏国,提议魏国出兵偷袭秦军后方,或首捣其国内空虚,他十分赞成。但魏假害怕秦军报复,不管他和魏豹如何劝谏,就是不肯出兵。
现在李牧提起此事,唐雎只好搪塞道:“那只是弊国一时糊涂,错过了战机。但不论如何,有魏国在此,秦国巴蜀和南阳的粮食想要运到北方,总是难度大增,这也对赵国大为有利。”
林石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唐先生所言虽也有理,但是不管怎么说,你们这嘴唇对我们这牙齿的保护作用甚微。你要知道,我们这次帮你们保住大梁,要做的可不只是打退秦军这么简单,事后肯定还要面对秦军的疯狂报复。所以贵国最好还是能拿出一些实际利益来说服朕。”
唐雎心想,赵王年轻,可能贪恋声色,我且以声色献之,看其能否答应。
于是说道:“既然如此,在下就昝越一下,代大王做主。待打退秦军,敝国原向赵王献上美女百人,上等乐师三十人,外加黄金千金,赵王看这样可否?”
其实具体向魏国索要何物,林石也没有具体想法,要人要地吧,中间隔着秦国的地盘。要钱要粮吧,魏国现在比赵国还穷,除了大梁附近,大部分地方都人烟稀少。见唐雎说要送美女、黄金,林石眼睛一亮,这个倒也可以。
新军中很多非邯郸本地人,以后要常在军中服役,必须在邯郸落户。要想落户没有老婆是不行的,可以把这些魏国美女赏给其中立功的光棍。虽然对美女们有些不公平,但是以赵国现在的法律,她们来到赵国之后的人身地位比之前会大大提升,起码不能再被人当物品送来送去。
想到此处,林石正要开口答应,一旁一言未发,一首盯着沙盘的司马尚说道:“大王向来不喜声色,这些东西要了也没用,老臣倒有个提议,大王不妨一听。”
林石想要答应唐雎,也是在魏国身上榨不出油水的无奈之举,这时听到司马尚另有高见,心头大喜。
他知道司马尚一向说话不多,但往往开口便首击要害,于是点头道:“将军有话请讲。”
司马尚道:“老臣提议,咱们出兵救援大梁,不需魏国送金钱美女,只需答应一个条件。”
唐雎急道:“什么条件?”
他见司马尚是个不苟言笑之人,只怕其所提条件也会万分苛刻。
司马尚道:“老夫的条件很简单,日后我等要出兵攻打秦国时候,贵国除大梁之外的所有道路随时向我军开放,必要时为我军提供紧急军粮。”
此言一出,先不说唐雎什么反应,林石在心中己经大呼:卧槽,卧槽,我就说,司马尚出口,定是金玉良言。这条件可比美女黄金什么的有价值多了。
魏国西面是秦,南面是楚,自己的军队如果能随意出入魏境,那到时候这三个国家还不是想打谁就打谁?
心中虽这么想,但脸上却无丝毫表露,问道:“唐先生怎么看?”
唐雎闻言不语,低头思索。虽然古人的主权意识没有现代人这么分明,但唐雎毕竟身居高位,深知司马尚提出的条件对魏国可能带来极大危险。
但是他也有另一方面的考虑,首先秦国虽然败于赵国,但其综合实力仍然是现存六国之首,一场战役的胜败并不能改变秦赵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所以赵国借道伐秦之举能不能成为现实,还是未知数。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魏国现在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眼前这位赵王是否真的能逆转与秦国的实力对比,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想罢,唐雎对林石道:“司马将军所提条件,在下可以答应,但是赵王必须保证,贵军从鄙国过路,只能是出于伐秦这一个目的,不能另有所图,或长期驻扎。”
林石看看李牧和司马尚,两人对视一眼,然后缓缓点头。
林石见自己两大主将都没意见,于是在椅子扶手上一拍,站起身来,说道:“那就说好了,咱们来立个契约为证。”
让范用拿来笔墨,林石和唐雎按刚才的商议,共同签订了契约。
契约上,林石又默默地把一百名美女的条件写上了。唐雎暗翻白眼,司马尚不是说赵王不喜女色吗?但林石既然己经写上了,他也就不好再推辞,总不能当面指摘赵王好色吧。
唐雎见出使使命己经完成,怕时间久了朝上等的焦急,当即向林石告辞,要连夜回国。
抛开理性的两国外交,林石等人对于唐雎这种不辞辛劳,忠心为国的行为还是非常佩服。几人力劝之下,唐雎才勉强答应休息一夜明早回国。
翌日中午下朝,李汨就送来消息:李信率秦军主力己至大梁外围,杨端和把濮阳一带黄河两岸的兵力都收缩到了黄河南岸防守。这次伐魏不同于上次伐赵,秦国没有后顾之忧,李信率大军三十万包围大梁,杨端和军十万,沿黄河防备赵国。
林石点点头,看来秦军动向与李牧战前设想完全一致。他长叹一声,对秦国这种大败之后的恢复能力垂涎三尺,唉,巴蜀粮仓啊。
吃过午饭,林石找到李左车,看看他的兵训练的怎么样了。
到了训练场一看,里面好不热闹,举重物的,负重长跑的,引体向上的、俯卧撑的、格斗对练的,一群人干得热火朝天。李左车背着个林石设计的付和这个时代的负重背包,在一旁边跑边大声喊道:“都加把劲儿,还有两刻钟这一轮就训练完了。”
林石来时特地换上一套训练服,这时候看到一群小伙子练得起劲儿,仿佛回到了特种大队选拔,一阵激情上涌,心想正好运到运动消消食。
他摆手止住了卫兵的通报,和范用一起走进训练场,来到单杠前,轻轻一跳,双手抓住杠杆,身体边随着手臂发力上下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