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了几日,将青莽山洗得苍翠欲滴。雨水敲打在丹房屋顶的茅草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如同天地间最自然的安神曲。丹房内,金疮药成功炼制的喜悦气息尚未完全散去,却又被一种新的、更加内敛而专注的氛围所取代。
江奕辰盘膝坐在冰冷的蒲团上,五心朝天,眼帘低垂。他并未像往常那样立刻开始运转《蕴灵诀》,而是将心神彻底沉静下来,如同古井无波。脑海中,不再是纷繁的草药图形或丹方配伍,而是化为了对人体内部最精微的认知——十二条正经、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三百六十五处主要穴窍的位置与功用,气血津液在体内如江河湖海般奔流不息的景象……这些源自医典、早己被他烙印在灵魂深处的知识,此刻如同清晰的星图,在他“内视”的意念中徐徐展开。
这是他思索数日后,为自己选择的修行路径。
《蕴灵诀》虽是奠基法门,但其引气法门相对粗放,如同开闸放水,任凭灵气自行冲刷经脉,效率低下,且对那混沌封印的冲击微乎其微。既然自身对灵气感知迟钝,何不反其道而行之?以自身为“药”,以医理为“方”,主动引导,精准“施治”?
这个念头大胆而疯狂,却与他一贯的思维模式无比契合。
他不再去刻意“感知”那虚无缥缈的天地灵气,而是将全部意念集中于自身这具被药浴反复淬炼、又被混沌封印封锁的“躯壳”之内。他想象着自己是一株需要滋养的灵药,经脉是输送养分的根系与茎秆,穴窍则是吸收光合作用的叶片。
第一步,非是引气,而是“通络”。他凭借对经脉走向的极致熟悉,用意念引导着体内那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气血之力(更多是一种意念的模拟和驱动),如同最纤细的银针,沿着手太阴肺经的路线,极其缓慢、极其轻柔地开始“巡行”。不是强行冲击,而是如同溪流浸润干涸的河床,一点点唤醒这条经脉本身的生机与活力。
意念所至,他仿佛能“看”到那条原本有些淤塞、黯淡的经脉线路,在心神力量的温养下,微微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荧光。同时,一种酸、麻、胀的混合感觉,如同无数细小的蚂蚁,开始沿着那条路线缓缓爬行。
这是经脉被有效刺激的反应!远比他之前盲目运转《蕴灵诀》时那若有若无的暖流感要清晰得多!
江奕辰心中古井无波,并未因此欣喜,依旧保持着绝对的专注和缓慢的节奏。他知道,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对他这种情况,任何急躁都可能引发那封印的剧烈反噬。
一个周天,两个周天……他完全沉浸在这种以意念引导、内视通络的奇特修行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窗外雨声渐歇,夕阳的余晖透过门缝,在丹房地面上投下狭长的光带。
当他将十二条真经全部用意念“温养”了一遍之后,虽未引入一丝外界灵气,却感觉整个身体内部仿佛被梳理过一遍,通透了不少,那一首存在的、源自封印的沉滞感,似乎也减轻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是时候了。
他再次将意念沉入丹田——那片被视为真气源泉、却在他体内死寂如顽石的区域。按照《蕴灵诀》的法门,此刻应是意守丹田,感召灵气汇聚。但他却做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举动。
他将在体内巡行了一周、沾染了一丝自身生机的意念,缓缓“注入”丹田之中。同时,他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观想!观想丹田如同一颗深埋地底的种子,正渴望破土而出,需要阳光雨露(灵气)的滋养!观想周身穴窍如同这片土地的孔隙,正在缓缓张开,准备呼吸!
这种观想,并非空想,而是基于他对人体与自然对应关系的深刻理解,是一种调动自身生命本源的秘法!
起初,并无任何变化。丹田依旧死寂,穴窍也毫无感应。
江奕辰并不气馁,心神如同最坚韧的根须,死死锚定在那种子破土、穴窍呼吸的观想状态中,一遍又一遍,锲而不舍。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他心神耗损极大,即将力竭之时——
异变陡生!
他小腹丹田位置,那一片永恒的冰冷与死寂之中,毫无征兆地,猛地传来一丝极其细微、却无比清晰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