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蜜铃果的笨拙分享之后,江奕辰心神复苏的进程,仿佛冲破了某个无形的瓶颈,开始加速。他眼中那摇曳不定的灵光日渐稳定,虽然依旧时常会陷入因记忆碎片冲击而产生的短暂恍惚或痛苦,但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对周遭人事的认知也越发清晰。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图形与声音的烙印,开始尝试用简单而断续的词语进行交流。他会指着饭菜说“饿”,指着水瓢说“渴”,看到黄蓉疲惫时会蹙眉露出担忧的神色。那种源自本能的、对师门的依赖与感激,如同藤蔓般,在这片刚刚开垦的心田上悄然蔓延,牢固而温暖。
黄蓉谨慎地调整着教导方式。她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图形指认,开始尝试讲解一些最基础的医理药性,语速缓慢,用词尽量浅显。她并不确定江奕辰能理解多少,更多是作为一种持续的声音刺激,如同潺潺溪流,不断冲刷着那封印的残垣。
这一日,天气晴好。黄蓉决定带江奕辰进入她存放医书的洞府内侧——一间更加狭小,却堆满了各式各样古籍、卷轴和皮纸的书房。这里是无极宗真正的底蕴所在,也是黄蓉平日研读、推演丹方之地,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与草药混合的独特气息。
书架上,书籍摆放得并不齐整,许多都纸页泛黄,边角卷起,显然年代久远。其中大部分是基础的药典、脉经、丹方集注,也有少量涉及经络、五行、乃至一些玄奥杂学的残本。
“奕辰,今日我们在这里。”黄蓉引着江奕辰在一张铺着软垫的石凳上坐下,自己则从书架最易取放的位置,拿下一部最为厚实、也最为基础的《本草纲目·初级篇》。这部书她不知翻阅过多少遍,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与心得。
她将厚重的书册放在两人之间的石桌上,翻开第一页,上面是总纲概述,以及几十种最常见草药的图文并茂的介绍,每种草药都配有性味、归经、功效、以及简单的配伍禁忌,文字颇多。
“这是我们学医的基础,需得烂熟于心。”黄蓉如同往常一样,开始用手指着文字,缓缓念诵起来,“药者,草木金石之性,用以纠人体阴阳之偏。首重辨识,次明药性……”
她念得很慢,一边念,一边观察着江奕辰的反应。
江奕辰安静地坐着,目光落在书页之上。与以往单纯的图形注视不同,这一次,他的视线是随着黄蓉的诵读而移动的,从左至右,一行一行,一页一页。他的眼神专注,眉头微微蹙起,仿佛不是在“听”,而是在用眼睛“吞噬”那些文字与图形。
黄蓉念完第一页,习惯性地停顿了一下,正准备像往常一样重复几遍,却见江奕辰忽然伸出了手指,点向了第二页开头的一个字,嘴唇翕动,模糊地发出一个音节:“继……”
黄蓉一愣。“继续?”她试探着问。
江奕辰点了点头,目光依旧牢牢锁定在书页上。
黄蓉压下心中的讶异,继续念诵第二页。这一页介绍的是“人参”,图文复杂,文字量更大。她念完后,江奕辰的手指又点向了第三页。
就这样,黄蓉念,江奕辰“看”。他不再需要重复,仿佛听(看)一遍就己足够。他的反应速度甚至开始超过黄蓉的语速,往往黄蓉刚念完一行的尾字,他的目光己经扫到了下一行的开头。
一部厚厚的《本草纲目·初级篇》,足有数百页,数万字,配图数百幅。黄蓉用了近一个时辰,才堪堪念诵完前半部。她口干舌燥,正准备歇息片刻,却见江奕辰己经自己伸出手,有些笨拙地、却目标明确地将书页翻回了第一页!
然后,在黄蓉震惊的注视下,他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向她,开始用一种虽然依旧沙哑、断续,却异常清晰的语调,复述起来!
“药者……草木金石之性……用以纠人体……阴阳之偏。首重辨识……次明药性……”
一字不差!甚至连黄蓉念诵时的细微停顿和语气转折,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的!
当他复述到后面那些他从未接触过的、描述药性功效的复杂段落时,竟然也流畅无比!仿佛那些艰涩的医理术语,对他而言与“喝水吃饭”一般简单!
“……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