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得完,应急局进驻了二十多个人。”宋牧拉开书桌后的椅子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我了解过,这二十多人里有一半是实习生。真有问题,解释起来应该也没难度,只要丁辛峤不较真。”
“你急着找我就为这个?我都停职了,你该不会想我去公关。”唐如心手一摊。
宋牧摇摇头,将笔记本电脑微转个角度,方便站在一旁的唐如心看。
“仅这些我不至于处理不了,问题在这儿。”他握着鼠标滑动屏幕上的表格文件,“我分析了咱们公司近十年的事故、事件和生产波动的数据。”
唐如心立马瞪大眼睛,满眼钦佩地看向他。
“你真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员工。”
“你想说牛马吧?”宋牧迎向唐如心惊异的目光,苦笑着说,“哪是我主动想做,于总经理亲自吩咐,我敢不干?”
唐如心眉头一皱,拿过鼠标上下翻看文档,“他让你做这个干什么?为什么找你做?什么时候找你做的?”
“先看数据。”宋牧略过她一串疑问,指着屏幕上的结论页,“这十年来,咱们公司一共发生事故二十八起,事件两百零六起,生产波动四十九起。按三大专业细分,工艺生产专业七十四起,设备设施专业一百三十三起,安全专业七十六起。其中,涉及人为误操作和违反规定操作的,有两百一十五起。”
看到时间统计那一页时,唐如心愣住了。
“这两年发生的,占比百分之六十四吗?”
疯了吧……她上任以后事故事件呈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今年,占到十年所有事故事件的百分之四十?!
见唐如心脸色白得吓人,宋牧急忙说道:“这两年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对事故事件的划分也越来越严苛,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不对,这两年的公司年终总结里面,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数据不是这样的。年终报告会对上一年度的同期数据进行对比,没有这么大差距。你这些原始数据是哪来的?”
“我调取了所有生产部门的月度考核数据。各装置管理层和专业主管部门,都有可能对影响不大的事故事件进行瞒报。他们不一定上报公司,但一定会考核责任人,月度考核数据是最准确的。”
唐如心摆摆手,“这不是秘密,但数据不会相差这么大。而且能瞒得住的事故事件,通常也不值得严惩。”
“是的,所以我提取的数据,都是责任人被考核个人奖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这个考核力度,不可能是小事。我还和公司每月生产例会上通报的事故事件数据进行了对比,”宋牧调出另一个表格页面,赫然是经过公司上会研讨的事故事件数据,“这两个数据相差只有百分三。也就是说,只有百分之三的事故事件是瞒报的。”
唐如心几乎要站不稳,扶着桌角的手指因过于用力而关节泛白。
“你是说,年终报告的数据是伪造的?谁会这么做,他图什么啊?”
“我没查到。这涉及了三个部门的数据报送,和总经理办公室的年终报告撰写,现在数据报送都是通过邮件或企业即时通,最多也只保存一年。而年终报告撰写,从初稿到成稿,会经过反复修改审核,直到最后总经理审批。这个过程经手的人太多了,没法查。”
宋牧站起身,绕到书桌对面拿过水杯递给唐如心。
“我之所以急着找你,就是想告诉你这件事。这份数据分析一旦交给于哲,或者任何一个公司管理层。你,你可能……”
唐如心深呼吸一记,而后缓缓平复呼吸。她手脚发麻心如擂鼓,后背也已冷汗涔涔,耳中嗡鸣不止。她知道这是紧张过度导致的心率失调,只需要慢慢调整呼吸就能缓过来。
见唐如心状态不对,宋牧急忙放下杯子,伸手想扶她,却犹豫一下又把手放下了。
“于哲,是怎么安排你做这个的?”
“他只说……”
“我的意思是,他当面交代你的,还是通过电话,或者邮件?”
“电话。”宋牧说道,想了想又补充道:“不是办公室的电话,是手机打过来的。他当时,应该在开车。我有听到他按喇叭。”
唐如心扶着桌沿缓缓坐在椅子上,紧皱眉头看着电脑屏幕,自言自语道:
“于哲,是因为这个……”
“你说什么?”宋牧没听清,微弯腰凑近坐着的唐如心。
“这份数据分析,除了于哲还有谁知道?”唐如心问道。
宋牧摇头,“没人知道,除非于经理告诉过别人。”
唐如心沉思片刻,说:“于哲不会突发奇想去调查近十年的事故数量,他自己任职总经理也不过六年。真查出他任职后的事故率高于之前,他自己脸上也不好看。这事儿恐怕是有人交代他做的。”
“全公司有资格交代他做事的,只有董事长了吧?”宋牧道。
唐如心沉默着,她不认为唐久霖现在有功夫惦记这种东西。如果真是唐久霖想查,没必要安排给身为总经理的于哲,董事长秘书办公室多的是人能干这事,还更客观公正。
不是唐久霖,也不是于哲,这份数据分析究竟是谁要的?
唐如心想不出答案,只得暂时搁下这件事。
“很受打击,这份数据几乎将我这两年的努力全否定了。但事实就是事实,而且这个事实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更重要的东西,否则于哲现在也不会躺在医院里。”
宋牧大吃一惊,说话都结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