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赶到后,劝曹爽兄弟带着天子去许昌,调集各地军队勤王。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对曹羲说:“这么明显的事,你们读的书都白读了?到今天这个地步,你们还想过普通人的日子?就算一个普通人抓个人当人质,都还想活命;你们有天子在手,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但曹爽兄弟都不说话。桓范又对曹羲说:“你的军营就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随时能调集人手。去许昌不过半夜时间,许昌的武库,武器装备充足;缺粮食也不用担心,大司农的印章在我手里。”可曹羲兄弟还是默不作声,不肯听从。从夜里到凌晨,曹爽突然把刀一扔,说:“就算不当官,我也能做个富家翁!”桓范痛哭道:“曹真那么厉害的人,却生出你们兄弟俩蠢材!没想到今天要因为你们灭族!”
最后,曹爽还是把司马懿的奏章呈给皇帝,请求下诏罢免自己的官职,然后护送皇帝回宫。曹爽兄弟回家后,司马懿马上派洛阳的士兵包围了他们家,还在宅子西角建起高楼,派人在楼上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曹爽拿着弹弓到后花园,楼上的士兵就大喊:“前大将军往东南去了!”曹爽愁得不行,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正月戊戌日
有关部门上奏:“黄门张当私自把挑选的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有奸情。”于是抓捕张当下狱审讯,他供认:“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密谋造反,打算三月起兵。”朝廷随即逮捕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及桓范,以“大逆不道”罪弹劾,连同张当一起诛灭三族。
当初曹爽离京时,司马鲁芝留在府中,听说事变后,率领军营骑兵砍开津门去投奔曹爽。曹爽解下印绶准备出门时,主簿杨综劝阻:“您手握大权却放弃,难道要去刑场吗?”有关部门奏请逮捕鲁芝、杨综治罪,司马懿说:“他们各为其主,赦免吧。”不久,任命鲁芝为御史中丞,杨综为尚书郎。
鲁芝临行前喊参军辛敞一起走。辛敞是辛毗之子,姐姐辛宪英是太常羊耽的妻子。辛敞问姐姐:“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有人说会危害国家,真会这样吗?”宪英说:“我看太傅此举只是诛杀曹爽。”辛敞问:“那这事能成吗?”宪英答:“差不多!曹爽才能比不上太傅。”辛敞又问:“那我可以不出去吗?”宪英说:“怎么能不出去!恪守职责是大义。别人遇难都该救助,为人做事却抛弃职责,没有比这更不祥的了。况且受人重任,就该为其尽责,跟着众人走就是了。”辛敞这才出门。事后他感叹:“没听姐姐的话,差点违背道义。”
此前曹爽征召王沈和太山羊祜,王沈劝羊祜应召,羊祜说:“侍奉他人,哪有那么容易!”王沈便去了。曹爽败亡后,王沈因旧臣身份被免职,对羊祜说:“我没忘你以前的话。”羊祜说:“这哪是我当初能想到的!”
曹爽堂弟曹文叔的妻子夏侯令女,早年守寡无子,父亲夏侯文宁想让她改嫁,她用刀割掉双耳明志,平日依附曹爽。曹爽被诛后,娘家上书断绝婚约,强行接她回去再嫁,她偷偷进寝室割掉鼻子。家人惊惋道:“人生在世如轻尘附弱草,何必自苦!何况夫家己灭族,守节为了谁?”令女说:“仁者不因盛衰改节,义者不因存亡变心。曹氏兴盛时我尚想保全节操,何况如今衰亡,怎忍背弃!这是禽兽都不做的事,我岂能为之!”司马懿听闻后赞许她的贤德,允许她收养儿子作为曹氏后代。
何晏等人掌权时,自认为是一时才杰无人能及。何晏曾品评名士:“唯有深沉才能通晓天下志向,夏侯泰初(夏侯玄)就是这样;唯有明察事物征兆才能成就天下事务,司马子元(司马师)就是这样;唯有神妙才能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我听说过这话,但没见过这样的人。”他其实是想以“神”自比。
选部郎刘陶是刘晔之子,口才好,邓飏等人称他有伊尹、吕尚之才。刘陶曾说“孔子不算圣人,为何?智者在愚人中如掌中玩丸,却不能得天下,怎能称圣!”傅玄不与他争辩,只说:“天下变化无常,以后会看到你困窘的样子。”曹爽败亡后,刘陶退居乡里,才为自己的话道歉。
管辂的舅舅问他:“你之前怎么知道何晏、邓飏会败亡?”管辂说:“邓飏走路时筋骨松弛,脉不制肉,站立歪斜像没手足,这是‘鬼躁’之相;何晏目光恍惚,魂不守舍,面色无华,精神散浮如枯木,这是‘鬼幽’之相。二者都不是长寿有福之相。”
何晏天美,随身带粉扑,走路顾影自怜。他尤其喜好老庄之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等人竞谈清议,推崇虚无,称《六经》是圣人糟粕。天下士大夫争相效仿,形成不可逆转的风气。荀粲是荀彧之子。
正月丙午日,朝廷大赦天下。丁未日,任命太傅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之礼,司马懿坚决推辞不受。
此前右将军夏侯霸受曹爽厚待,因父亲夏侯渊死于蜀地,常咬牙切齿想报仇,任讨蜀护军屯驻陇西,隶属征西将军。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侄子、曹爽的表弟。曹爽被诛后,司马懿召夏侯玄回京师,派雍州刺史郭淮代替他。夏侯霸向来与郭淮不和,认为灾祸将及,十分恐惧,于是投奔蜀汉。后主刘禅说:“你父亲是在战场阵亡,并非我先人亲手所杀。”对他厚待。姜维问夏侯霸:“司马懿掌权后,还会有征伐之志吗?”夏侯霸说:“他正忙着巩固家族势力,无暇外务。但有个钟士季(钟会),虽年轻,若掌朝政,将是吴蜀的忧患。”钟士季是钟繇之子、尚书郎钟会。
三月,东吴左大司马朱然去世。他身高不足七尺,气度分明,品行高洁,终日严谨如临战场,临危镇定远超常人。即便天下无事,也朝夕击鼓,让营中士兵整装列队,以此麻痹敌人使其疏于防备,所以出兵总能建功。朱然病重时,吴主孙权白天减膳、夜里失眠,派宦官送医药食物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孙权都亲自召见,亲口询问,进去时赐酒食,出来时赐布帛。他去世后,孙权悲痛不己。
夏季西月乙丑日,改元嘉平。
曹爽在伊水南岸时,昌陵景侯蒋济曾写信给他,说太傅的意思只是免官。曹爽被诛后,蒋济进封都乡侯,上疏坚决推辞未被允许。他因自己失言而愧疚,发病于丙子日去世。
秋季,蜀汉卫将军姜维进攻雍州,依托黮山修筑两座城池,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驻守,聚集羌胡人质,侵扰各郡。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前往抵御。陈泰说:“黮城虽坚固,但离蜀地艰险遥远,需运粮;羌夷厌恶姜维劳役,未必归附。如今围困可兵不血刃夺城,即便蜀军来救,山道险阻也难以行军。”郭淮便派陈泰率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兵包围黮城,断绝运粮通道和城外水源。句安等人挑战,陈泰不应,城中将士困窘,只能分粮积雪度日。姜维率兵救援,从牛头山出兵与陈泰对峙。陈泰说:“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阻断牛头山,姜维无退路,必成俘虏。”他命令各军坚守营垒不战,派使者报告郭淮,让其迅速到牛头山截断姜维退路。郭淮听从,进军洮水。姜维恐惧遁走,句安等人孤立无援,于是投降。郭淮趁机向西攻打各羌部落。邓艾说:“贼兵未走远,可能返回,应分兵防备。”于是留邓艾屯驻白水北岸。三日后,姜维派将领廖化从白水南岸向邓艾结营。邓艾对诸将说:“姜维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他应渡河;但他不架桥,这是让廖化牵制我,他必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北岸,距邓艾营地六十里,邓艾连夜秘密进军,抢先占据洮城。姜维果然来渡,因邓艾己据城而未能取胜,汉军于是撤回。
兖州刺史令狐愚是司空王凌的外甥,屯驻平阿,甥舅二人共掌重兵,专责淮南事务。王凌与令狐愚密谋,认为皇帝暗弱,受强臣控制,听说楚王曹彪有智勇,想共立他为帝,迁都许昌。九月,令狐愚派将领张式到白马与楚王联络,王凌又派舍人劳精到洛阳告知儿子王广。王广说:“凡举大事应顺民心。曹爽因骄奢失民心,何平叔(何晏)虚华不务实,丁谧、毕轨、桓范、邓飏虽有旧望,却都争权夺利。加上他们更改朝典、政令多变,虽立意高远却不接地气,百姓习惯旧制不愿顺从,所以即便他们权势倾天下,仍同日被诛,名士减半,百姓却安然处之,无人哀怜,就是因为失民心。如今司马懿心思虽难测,但行事未显叛逆,且提拔贤能、广纳人才,修订先朝政令,顺应民心。曹爽的恶行,他都一一改正,日夜勤勉以抚恤百姓为先,父子兄弟掌握兵权,难以撼动。”王凌不听。
冬十一月,兖州刺史令狐愚再次派张式联络楚王曹彪,使者未归时,令狐愚病逝。
十二月辛卿日,朝廷任命王凌为太尉;庚子日,任命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
光禄大夫徐邈去世。他以清廉节操闻名,卢钦曾著书称赞:“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他行事高远而不孤僻,廉洁而不偏执,博学而能守要,刚猛而能宽容。圣人认为清廉最难,徐公却轻松做到。”有人问卢钦:“徐公在武帝时被认为通达,任凉州刺史及回京后却被认为耿介,为何?”卢钦答:“从前毛玠、崔琰掌权,推崇清素之士,当时人们纷纷改变车服求名,徐公却不改常貌,故被视为通达;近来天下奢靡成风,徐公仍坚守雅尚,不随流俗,昔日的通达,如今便成了耿介。这是世人无常而徐公恒常啊。”卢钦是卢毓之子。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
夏季五月,朝廷任命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起初,会稽潘夫人受吴主孙权宠爱,生下少子孙亮,孙权十分疼爱。全公主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提前结纳新援,多次称赞孙亮,还将丈夫兄长的孙女嫁给孙亮。孙权因鲁王孙霸结党害兄,心中厌恶,对侍中孙峻说:“子弟不睦,臣下结派,必重蹈袁氏覆辙,为天下笑。若立一人为嗣,怎能不乱?”于是有废孙和立孙亮之意,但犹豫多年。孙峻是孙静的曾孙。
秋季,孙权幽禁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朱据进谏:“太子是国之根本,且天性仁孝,天下归心。昔晋献公信骊姬而申生亡,汉武帝信江充而戾太子冤死,臣怕太子不堪忧虑,即便日后建思子之宫,也追悔莫及!”孙权不听。朱据与尚书仆射屈晃率将吏们泥头自缚,连日到宫门前为孙和请命;孙权登白爵观望见,十分厌恶,下令朱据、屈晃“无事勿扰”。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各上书切谏,朱据、屈晃也固谏不止,孙权大怒,将陈正、陈象灭族,又将朱据、屈晃牵入大殿,二人仍口谏不止,叩头流血,辞气不屈,孙权各杖打一百,将朱据贬为新都郡丞,屈晃罢归乡里,因进谏被诛杀流放的官员达十余人。最终废孙和为庶人,迁到故鄣,赐死鲁王孙霸,杀杨竺并抛尸长江,又诛杀全寄、吴安、孙奇,皆因他们党附孙霸诬陷孙和。起初,杨竺年少成名,陆逊却认为他终将败亡,劝杨竺兄长杨穆与他分族。杨竺败后,杨穆因多次劝诫弟弟得以免死。朱据尚未到任,中书令孙弘便奉诏书追赐他自尽。
冬季十月,庐江太守文钦假意叛魏,想引诱吴偏将军朱异亲自带兵迎接。朱异识破诡计,上奏吴主,认为不可迎纳。孙权说:“如今北方未统一,文钦若真心归降,应暂且接纳;若怀疑有诈,便设网罗之计,以重兵防备。”于是派偏将军吕据率两万人,与朱异合力到魏吴边界,文钦果然未降。朱异是朱桓之子,吕据是吕范之子。
十一月,司空孙礼去世。
孙权立子孙亮为太子,并派十万军队在堂邑修涂塘水坝,淹浸北方道路。
十二月甲辰日,东海定王曹霖去世。
征南将军王昶上书:“孙权流放良臣,嫡庶争位,可趁机攻吴。”朝廷采纳,派新城太守州泰袭击巫县、秭归,荆州刺史王基进逼夷陵,王昶首取江陵。王昶用竹索架桥渡河进攻,吴大将施绩趁夜逃入江陵。王昶想引吴军到平地决战,先派五军沿大道佯装撤退,让吴军望见而放松;又将缴获的铠甲、首级环城展示以激怒吴军,设下伏兵等待。施绩果然来追,王昶迎战,大破吴军,斩杀将领钟离茂、许昮。
蜀汉姜维再次进攻西平,未能攻克。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
春季正月,王基、州泰进击吴军,大获全胜,收降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