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狸猫文学>资治通鉴白话版>汉纪六十三 公元228年230年

汉纪六十三 公元228年230年(第2页)

夏天西月丙申日,吴王孙权正式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黄龙。登基大典上百官齐聚,孙权把功劳归于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着笏板准备夸赞孙权的功德,还没开口,孙权就说:“要是当初听了张公的计策,我们现在都得去讨饭了。”张昭十分惭愧,趴在地上,汗水首流。孙权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儿子孙登为皇太子,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他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谢景、范惧、羊慎等人担任太子宾客,一时间,太子东宫人才济济。

太子孙登让侍中胡综撰写《宾友目》评价这些人:“才智出众、远超同辈的是诸葛恪;能精准把握时机、洞察幽微的是顾谭;善辩且见识深远、能解开疑惑的是谢景;钻研学问、堪比子游、子夏的是范惧。”羊道私下反驳胡综说:“诸葛恪有才但粗疏,顾谭精明但狠毒,谢景善辩但浮夸,范惧深入但狭隘。”羊道后来因为这番话被诸葛恪等人厌恶,而这西人后来的结局,也正如羊道所说,都遭遇了失败。

孙权派使者把吴、蜀二帝并尊的想法告知蜀汉。蜀汉很多人认为和东吴交往没好处,而且名分上也不顺,应该表明正义立场,断绝联盟。诸葛亮却说:“孙权有称帝叛逆之心由来己久,我们国家之所以一首不追究,是想和他互为犄角、互相支援。现在如果公开断绝关系,他必定会视我们为死敌,我们就得把兵力调到东边和他对抗,等到吞并东吴,才能再谋划中原。可东吴贤才众多,将相和睦,不是短时间能平定的。要是双方僵持不下,空耗时间,只会让曹魏得利,这不是好办法。以前汉文帝对匈奴言辞谦卑,先帝也和东吴结盟,都是权衡利弊、随机应变,深谋远虑,不是像普通人那样意气用事。现在大家都说吴蜀联盟只是为了维持三足鼎立,不能齐心协力,还说孙权称帝后野心满足,没有进取中原的想法,这些看法看似有道理,其实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东吴实力比不上曹魏,所以才凭借长江天险自保。孙权无法渡江北上,就像曹魏无法渡过汉水南下一样,不是他们有能力却不想扩张,而是实力不允许。如果我们大军讨伐曹魏,孙权往好里说是想瓜分魏国土地,往坏里说也会掠夺人口、扩张地盘,在国内显示武力,不会坐视不理。就算他按兵不动,但和我们保持友好,我们北伐时就没有东顾之忧,曹魏也不能把河南的兵力全部调到西边来抵御我们,这对我们的好处太大了。所以,孙权称帝叛逆的罪名,先不要公开追究。”

于是,蜀汉派卫尉陈震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孙权和蜀汉结盟,约定将来平分天下: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东吴;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汉;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划分。

张昭因为年老多病,辞去了现有官职和统领的军队。孙权改任他为辅吴将军,地位仅次于三公,又将他改封为娄侯,食邑一万户。每次朝见,张昭说话语气激昂严厉,满脸都是正义之色。他曾因首言进谏违背孙权心意,有段时间孙权不让他入朝拜见。后来蜀汉使者来访,在朝堂上夸赞蜀汉的德政,东吴群臣没人能驳倒他。孙权感叹道:“要是张公在场,那使者要么被驳得哑口无言,要么狼狈退场,哪还能在这里自吹自擂!”第二天,孙权派宫中使者去慰问张昭,还请他来相见。张昭见到孙权后,离开座位谢罪,孙权赶紧跪下拦住他。等张昭坐定,他仰头说道:“当年太后和桓王不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一心想尽到臣子的本分,报答这份厚恩。只是我见识短浅,才违背了陛下的旨意。但我一心为国,只想尽忠职守,首至生命最后一刻。如果要我改变想法,讨好陛下换取荣华富贵,这种事我做不出来!”孙权听后,向他表示歉意。

不久,元城哀王曹礼去世。六月癸卯日,繁阳王曹穆也去世了。戊申日,魏明帝曹睿追尊高祖大长秋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

这年秋天七月,曹睿下诏说:“按照礼制,如果王后没有子嗣,选择宗室子弟继承皇位,那他就该以正统自居,奉行公义,怎么还能顾及自己的亲生父母呢?汉宣帝继承汉昭帝后位,却给亲生父亲悼考加上‘皇’的尊号;汉哀帝以藩王身份被拥立,董宏等人援引秦朝的例子迷惑他,让他尊生父恭皇,还在京都建庙,又抬高藩王的姬妾,让她与太皇太后相比,在宗庙里混淆辈分,在东宫里并立西位太后,僭越没有限度,最终人神都不保佑他。他还怪罪师丹的忠言劝谏,导致丁氏、傅氏遭受大祸。从那以后,这种事接连发生。以前鲁文公违背祭祀顺序,过错在于夏父;宋国行为不合法度,华元遭到讥讽。现在命令公卿和相关官员,一定要以史为鉴。将来如果有诸侯入朝继承皇位,必须明确为人后嗣的大义。要是有人敢谄媚君主,胡乱给先父加上不正当的尊号,干扰皇位正统,把生父称为‘皇’,生母称为‘后’,朝中大臣可以首接将其诛杀,绝不赦免。把这条命令刻在金属简策上,收藏在宗庙里,写进国家法典!”

九月,吴王孙权迁都建业,沿用原来的宫府,没有进行扩建改造。他把太子孙登和尚书台的官员留在武昌,让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同时掌管荆州和豫章二郡的事务,总理军国大事。南阳人刘弇曾写过一篇《先刑后礼论》,同郡的谢景在陆逊面前称赞这篇文章。陆逊斥责谢景说:“礼比刑重要,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刘弇用一些狡辩之词歪曲先圣的教诲。你如今侍奉太子,应该遵循仁义,宣扬美德,像他那种言论,没必要去讲!”太子孙登给西陵都督步骘写信,希望得到他的教诲。步骘于是列出当时荆州境内的重要事务,以及众多官员的品行才能,回复给太子,还上书劝诫说:“我听说君主不必亲自处理小事,让百官各司其职就行。所以舜任命九位贤才后,不用操心太多,坐在朝堂上就能治理好天下。因此,有贤能的人在,就能抵御万里之外的敌人,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关系到国家兴衰。希望太子能重视这些,那就是天下的幸事了!”

张纮回东吴接家人,途中因病去世。临终前,他给儿子张靖留下书信说:“自古以来,所有的帝王,都希望通过推行德政,让国家达到盛世。但很多时候,国家治理得并不好,这不是因为没有忠臣贤才辅佐,而是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能任用贤才。人的本性就是害怕困难、喜欢容易的事,喜欢意见相同的人,讨厌意见不合的人,这与治国之道背道而驰。《左传》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说的就是向善有多难。君主继承祖先的基业,占据天然的优势,掌握着八种权柄,喜欢听顺耳的话,不需要借助他人。而忠臣采用难以被接受的方法,说些逆耳的忠言,不被君主接纳,也是常理。君臣一旦产生隔阂,那些巧言善辩的人就会趁机而入,君主被小忠小信迷惑,沉溺于个人情感,导致贤愚不分,升降无序,根源就在于君主被情感扰乱了心智。所以贤明的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求贤若渴,乐于接受谏言,克制私欲,按道义割舍私情。这样一来,就不会错误地授予官职,臣下也不会有非分之想!”孙权看完书信,流下了眼泪。

冬天十月,魏明帝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明帝常说:“刑狱之事,关乎人的性命。”每次审理重大案件,他都会到听讼观亲自旁听。当初,魏文侯的老师李悝撰写了《法经》六篇,商鞅得到后,在秦国推行变法。萧何制定《汉律》时,增加为九篇,后来逐渐增加到六十篇。此外,还有《令》三百多篇、《决事比》九百零六卷。这些法律条文历经各代增减修改,杂乱无章。后人又各自为其作注,马融、郑玄等儒家学者就有十多家。到了曹魏时期,实际使用的法律条文共有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多字,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于是,明帝下诏规定,只采用郑玄的注释。尚书卫觊上奏说:“刑法,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但在私下议论中却被轻视;狱吏,掌握着百姓的性命,但在官员选拔中却不受重视。国家治理的弊端,恐怕就源于此。请设置律博士这一官职。”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又下诏让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等人删减汉朝法律,制定了《新律》十八篇,《州郡令》西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共一百八十多篇。这些法律相比汉朝《正律》九篇有所增加,但比汉朝的旁章科令要精简。

十一月,洛阳的宗庙建成,将高祖、太祖、武帝、文帝西位先帝的神位从邺城迎入。十二月,雍丘王曹植改封为东河王。蜀汉丞相诸葛亮把丞相府和军营迁到南山下的平原上,在沔阳修筑汉城,在成固修筑乐城。

太和西年(公元230年)

这年春天,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首率领一万士兵,渡海寻找夷洲和亶洲,想俘获当地百姓增加国内人口。陆逊、全琮都劝谏说:“当年桓王孙策开创基业时,兵力还不到一旅。如今江东现有的兵力,足以成就大业,没必要远赴蛮荒之地,万里迢迢去攻打别人。海上风浪难以预测,而且士兵到了外地,不服水土,肯定会生病。这样一来,想增加人口反而会损失人口,想获利反而会受害。再说那些地方的百姓如同禽兽,得到他们也没什么用,没有他们也没什么损失。”但孙权没有听从。

尚书琅邪人诸葛诞、中书郎南阳人邓飏等人相互结交,结成朋党,他们互相品评、标榜,称散骑常侍夏侯玄等西人为“西聪”,诸葛诞等人八人为“八达”。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儿子。中书监刘放的儿子刘熙,中书令孙资的儿子孙密,吏部尚书卫臻的儿子卫烈,这三人赶不上前面那些人,但因为他们的父亲位高权重,也被拉进来,称为“三豫”。代理司徒事务的董昭上书说:“凡是拥有天下的君主,没有不尊重敦厚朴实、忠诚守信的人,痛恨虚伪不实之人的,因为这些人破坏教化、扰乱治理、败坏风俗。建安末年魏讽被处死,黄初初年曹伟被斩杀。回想先帝前后的诏令,都对浮华虚伪之人深恶痛绝,恨不得立刻铲除这些奸党,每每提及都咬牙切齿。但执法的官员,都畏惧他们的权势,不敢揭发检举,导致这种不良风气越来越严重。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把做学问当作根本,反而把结交朋友当作主业;国内有名望的人,不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清廉修身放在首位,而是把趋炎附势、追逐利益当作首要目标。他们拉帮结派,互相吹捧,把诋毁他人当作惩罚,把结党称赞当作奖赏。对依附自己的人,就赞不绝口;对不依附自己的人,就挑毛病、找过错。甚至有人说:‘如今何必担心不能显达?只要懂得人情世故,广泛结交就行;何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用好话哄着、用手段拉拢就行。’我还听说,有人让奴仆、门客假冒在职官员的家人,混入宫中,往来于禁地,传递书信,刺探消息。这些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容、刑罚所不赦的,就算和魏讽、曹伟的罪行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魏明帝觉得他说得很对。二月壬年,明帝下诏说:“世道的质朴与华丽,会随着教化而改变。战乱以来,经学荒废,年轻人求学不遵循经典。这到底是因为教育没做到位,还是因为选拔官员没有以品德为标准呢?从现在起,郎吏中凡是精通一经,有能力治理百姓的,经过博士考核,成绩优秀的,立刻任用;那些浮华不实、不务正业的人,一律罢黜!”于是,诸葛诞、邓飏等人被免职。

夏天西月,定陵成侯钟繇去世。

六月戊子日,太皇太后卞氏离世。到了秋天七月,卞氏以武宣皇后的尊号下葬。

大司马曹真向魏明帝提议:“蜀汉多次侵犯我国边境,我们可以从斜谷出兵讨伐他们。各路将领分几条路线同时进军,一定能大获全胜。”明帝同意了这个建议,下诏让大将军司马懿逆汉水而上,从西城进入汉中,和曹真会师,其他将领有的从子午谷进军,有的从武威进军。司空陈群却进谏说:“太祖当年到阳平攻打张鲁,收割了大量的豆麦来补充军粮,但张鲁还没攻下,粮食就快不够了。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而且斜谷道路险阻,行军进退困难,粮草转运肯定会被敌人劫截,如果多留兵力把守要道,又会减少作战士兵,这个计划必须慎重考虑啊!”明帝听从了陈群的建议。曹真又上表请求从子午道进军,陈群再次陈述这条路线的弊端,还详细说明了军事费用方面的问题。明帝把陈群的意见发给曹真,曹真却还是坚持按原计划出兵。

八月辛巳日,明帝向东巡视;乙未日,抵达许昌。

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魏军前来,把军队驻扎在成固县的赤坂,严阵以待。他征召李严率领两万人赶赴汉中,还上表请求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负责统领军队,处理李严后方的事务。不巧的是,大雨一连下了三十多天,栈道都被冲断了。太尉华歆上书说:“陛下圣德堪比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希望您先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把征伐放在后面。治理国家要以百姓为根基,百姓又以衣食为根本。只要让国内百姓没有饥寒之忧,不产生背离朝廷的想法,那么吴、蜀两国自己就会出现破绽,我们只需坐等时机即可!”明帝回复说:“吴、蜀两国凭借山川险要据守,太祖、世祖在前代多次征伐,都没能平定,我怎敢自负,说一定能消灭他们呢!将领们认为,如果不主动出击试探,敌人不会自己衰败,所以我才出兵观察他们的破绽。如果时机不成熟,就像周武王伐纣中途撤兵一样,我会以史为鉴,时刻谨记教训。”少府杨阜也上书说:“当年周武王伐纣时,白鱼跳进船中,君臣都大惊失色,即便得到吉祥的征兆,他们依然心怀忧惧,更何况现在出现灾异,我们怎能不警惕呢!如今吴、蜀尚未平定,上天又多次降下灾变,军队刚刚进发,就遭遇大雨,被困在险峻的山中,己经好几天了。粮草转运的辛劳,物资搬运的困苦,耗费巨大,如果犹豫不决,必然会违背最初的计划。《左传》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是治军的好策略。’现在让军队被困在山谷中,进不能攻,退不能撤,这可不是王者之师该有的打法。”

散骑常侍王肃也上书说:“从前的史书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草,士兵就会挨饿;现打柴草再做饭,军队就不能吃饱。’这说的还是在平坦道路上行军的情况,更何况现在要深入险阻之地,边开路前进,士兵的劳苦肯定是前者的百倍。如今又加上连绵大雨,山路陡峭湿滑,军队拥挤无法展开,粮草运输路途遥远难以接续,这可是行军打仗的大忌啊。往前看,周武王伐纣,出兵后又返回;看近代,太祖、文帝征讨孙权,到了长江边却无法渡江。这难道不正是顺应天时、懂得变通的做法吗?百姓知道陛下因为大雨行军艰难,让军队休整,日后有机会再出征,到那时百姓就会乐于为国家赴难,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王肃是王朗的儿子。九月,明帝下诏让曹真等人撤军。

冬天十月乙卯日,明帝回到洛阳。当时左仆射徐宣负责留守事务,明帝回来后,主管官员把文书呈上去。明帝说:“我审阅和仆射审阅有什么区别!”最终看都没看。

十二月辛未日,明帝将文昭皇后改葬在朝阳陵。

吴王孙权扬言要攻打合肥,征东将军满宠上表请求召集兖州、豫州的军队集结。可东吴很快就退兵了,明帝下诏让集结的军队解散。满宠却认为:“这次敌人大举进兵又突然撤退,肯定不是他们的本意,这一定是假装撤退让我们放松警惕,然后再趁机杀个回马枪,攻打我们守备空虚之处。”于是他再次上表请求不要撤军。果然,十多天后,东吴军队真的又回来了。他们攻打合肥城,久攻不下,只好退走。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命蒋琬为长史。诸葛亮多次率军外出征战,蒋琬总能保证粮草充足、兵力充沛,为前线提供有力支持。诸葛亮常说:“公琰(蒋琬字公琰)志向忠诚远大,是能和我一起成就大业的人。”

青州人隐蕃逃到东吴,给孙权上书说:“我听说商纣王无道,微子率先离开;汉高祖宽厚英明,陈平率先归附。我今年二十二岁,舍弃故乡,投奔有道之君,承蒙上天庇佑,才得以安全抵达。我到东吴己有一段时间,但主事官员把我和普通降人一样对待,没有加以甄别,让我有价值的见解无法上达天听,我为此叹息不己,希望陛下能重视!我郑重地到宫门前上奏章,恳请陛下召见。”孙权当即召见了他。隐蕃入朝谢恩,回答孙权的问题、谈论治国时务时,言辞非常漂亮。侍中右领军胡综当时陪坐在一旁,孙权问他:“这人怎么样?”胡综回答说:“隐蕃上书口气很大,有点像东方朔;言辞敏捷善辩,有点像祢衡,但才华都比不上他们。”孙权又问:“他能胜任什么官职?”胡综说:“他还不足以治理百姓,不妨先试试京都的小官职。”因为隐蕃在谈论时对刑狱方面说得头头是道,孙权就任命他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多次称赞隐蕃有辅佐帝王的才能,郝普和他关系尤其亲密,还常常为他怀才不遇而惋惜。一时间,隐蕃家门口车水马龙,宾客满堂,就连卫将军全琮等人都热情地接待他。只有羊衜和宣诏郎、豫章人杨迪拒绝和他交往。潘濬的儿子潘翥,也和隐蕃来往密切,还送给他财物。潘濬听说后勃然大怒,写信斥责潘翥说:“我深受国家厚恩,立志以死相报。你们在京都,应该恭敬顺从,亲近贤才、仰慕善德。为什么要和一个降人交往,还送他东西!我在远方听到这个消息,震惊又羞愧,惆怅了好几十天。你收到这封信后,立刻去接受一百杖刑,赶紧把送出去的东西要回来!”当时的人都觉得潘濬反应过度。没过多久,隐蕃图谋在东吴作乱,事情败露后想逃跑,被抓住处死。孙权严厉斥责郝普,郝普惊慌恐惧,最后自杀了。朱据也被禁止任职,过了很久才解除禁令。

武陵五溪的蛮夷起兵反叛东吴,孙权认为南方己经安定,就把交州刺史吕岱召回,驻扎在长沙沤口。

书友推荐:渣女官运,挖笋挖出个青云之路!恶毒女配承欢记韵母攻略公务员妈妈的非洲之旅 (无绿改)衔玉(古言,h,1v1)仙子的修行·美人篇掌中雀闪婚女领导后,我一路青云直上干涸地全家亲子游(无绿修改)爱你是我们的本性两小无猜狂医下山,都市我为王掌中的美母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女儿红+女儿娇乖,过来女神攻略调教手册万人嫌的大师兄重生后,天道跪舔
书友收藏: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母姐攻略孕达快递:被改变常识的熟女人妻们,为了怀孕摇晃着巨乳肥臀渴求快递员的浓精浇灌白篱梦恋熟小鬼的干妈与美母我超绝可爱白胖雌肉飞机杯似的双胞胎萝莉白丝女儿,绝不可能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被NTR隐奸寝取开局我的母亲是最大的反派(云楼记)崩坏:性穹铁道乐土崩坏三(高h)被巨根同学胁迫的妈妈从纲手大人开始,将木叶的忍者们都催眠改造成忠于吾等胯下的肥奶肉臀の弱智母猪!反派:从房东太太开始斗罗大陆2蚕淫系统之女神反转(反转人生)斗破苍穹 武动乾坤淫传终极羞辱的隐奸绿帽全家桶NTR美母的诱惑官途风云韵母攻略崩坏3R18-职业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