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狸猫文学>资治通鉴白话版>汉纪四十五 公元146年156年

汉纪四十五 公元146年156年(第2页)

?白马羌进犯广汉属国,杀死了当地的长官。益州刺史率领板楯蛮部族将其击败。

?西月:丙子日,朝廷封桓帝的弟弟刘顾为平原王,让他负责祭祀孝崇皇;尊奉孝崇皇的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五月:癸丑日,北宫掖廷中的德阳殿和左掖门失火,桓帝只好搬到南宫居住。

?六月:朝廷把清河国改为甘陵国,立安平孝王刘得的儿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负责祭祀孝德皇。

?七月:京城遭遇严重水灾。

建和三年(公元149年,己丑年):

?西月:丁卯日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

?八月:乙丑日,天市星区域出现彗星。京城再次发生大水灾。

?九月:己卯日发生地震,庚寅日又震了一次。有五个郡国的山发生崩塌。

?十月:太尉赵戒被免职,朝廷任命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河内人张歆为司徒。

这一年,前朗陵侯相荀淑去世。荀淑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品行高尚,当时的名贤李固、李膺都把他当作老师。荀淑在朗陵任职期间,治理有方,被百姓称为“神君”。他有八个儿子,分别是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专,个个都很有名气,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为“八龙”。荀家所在的里巷原来叫西豪里,颍阴县令、渤海人苑康认为上古高阳氏有八个才子,就把这里改名为高阳里。

李膺性格孤傲,很少与人交往,只把荀淑当作老师,和同郡的陈寔是好友。荀爽曾经去拜访李膺,还为他赶车。回来后,荀爽高兴地说:“今天我竟然能为李君赶车了!”可见李膺多么受人仰慕。

陈寔出身低微,起初只是郡里的西门亭长。同郡的钟皓以品行忠厚著称,先后九次被公府征召。钟皓的年龄和辈分都比陈寔高很多,但他却主动和陈寔交朋友。钟皓担任郡里的功曹时,被征召到司徒府任职。临走前,太守问他:“谁能接替你的职位?”钟皓说:“大人如果一定要找合适的人,西门亭长陈寔就可以。”陈寔听说后很惊讶,说:“钟君似乎不太会看人,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赏识我!”于是太守就任命陈寔为功曹。

当时中常侍、山阳侯览请太守高伦安排一个人做官,高伦就指示让那人担任文学掾。陈寔知道这人不称职,但又不好违抗侯览,就揣着委任文书去见高伦,说:“这个人不适合任用,但侯常侍的面子又不能不给。我请求把他安排在其他部门,这样就不会损害您的名声了。”高伦同意了。乡里的人都奇怪陈寔为什么举荐这样的人,陈寔却始终不解释。后来高伦被征召为尚书,郡里的士大夫送他到纶氏县。高伦对众人说:“我之前受侯常侍请托用人,陈君暗中把委任文书退回来,让我从其他途径安排。最近听说有人因此看不起他,这其实是我的过错,因为我畏惧权贵。陈君这种‘好事归功于主上,过错归到自己身上’的做法,实在难得!”陈寔却坚持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赞叹不己,从此陈寔的品德让天下人都心服口服。

后来陈寔担任太丘长,他注重品德修养,施政清简,百姓安居乐业。邻县有百姓前来归附,陈寔总是耐心劝导,解释清楚后,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乡。上级官员到辖区巡查,官吏担心有百姓告状,请示陈寔是否要禁止。陈寔说:“百姓打官司是为了讨回公道,禁止他们告状,道理还怎么申述?不要限制他们。”巡查官员听说后感叹道:“陈君这样处理问题,百姓怎么会有冤屈呢!”最终也确实没有百姓来打官司。后来因为沛国国相横征暴敛,违反法律,陈寔就辞官离去,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非常怀念他。

钟皓向来和荀淑齐名,李膺曾感叹说:“荀君的见识高明,很难有人比得上;钟君的品德高尚,可以作为世人的榜样。”钟皓哥哥的儿子钟瑾的母亲,是李膺的姑姑。钟瑾喜欢学习,仰慕古人,为人谦让,和李膺同岁,两人都很有名。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常说:“钟瑾的性格很像我们李家,‘国家政治清明时,不会被埋没;国家政治黑暗时,也能免于灾祸’。”还把李膺的妹妹嫁给了钟瑾。李膺对钟瑾说:“孟子说‘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就不能算人’,弟弟你怎么这么不辨是非呢!”钟瑾把这话告诉了钟皓。钟皓说:“元礼(李膺字元礼)的祖父、父亲都身居高位,家族兴旺,所以他才能这样无所顾忌!从前国武子喜欢揭别人的短处,结果招来怨恨。现在哪里是时候呢!要想保全自己和家人,还是谨慎低调为好。”

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庚寅年):

?正月:甲子日,朝廷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乙丑日,太后下诏把朝政大权归还给桓帝,从此不再临朝听政。

?二月:甲寅日,太后梁氏去世。

桓帝将住处迁到北宫后不久,顺烈皇后下葬。梁冀的封邑又增加一万户,加上之前的,一共有三万户;他的妻子孙寿被封为襄城君,可以享受阳翟的租税,每年收入高达五千万钱,还被赐予象征尊贵的赤绂,待遇和长公主一样。孙寿特别擅长用各种妖媚的姿态迷惑梁冀,梁冀对她既宠爱又害怕。梁冀宠信的家奴秦宫,做到了太仓令的官职,能自由出入孙寿的住所,权势大得吓人,刺史、俸禄两千石的高官都得去拜见他。

梁冀和孙寿在街道两边面对面修建豪宅,把土木工程玩到极致,互相攀比谁的宅子更奢华。家里堆满了金玉珠宝和各种珍奇玩意儿,还大肆扩建园林,挖土堆山,造得跟真山真水一样,里面养着各种奇禽异兽。夫妻俩坐着华丽的车子在宅子里游玩,后面跟着一大群歌女乐师,一路上唱歌作乐,有时候能连续玩上好几天。外人想求见梁冀,都得给守门的人送厚礼才行,时间一长,守门人都攒下了上千两黄金。

梁冀还不断扩张林苑,范围覆盖了周边好几个县,在河南城西建了一个超级大的兔苑,绵延几十里。他下令各地进献活兔子,还在兔子毛上做标记,谁敢伤害兔子,就要被判死刑。有一回,一个西域商人不小心弄死了一只兔子,结果牵连十几个人被杀。他又在城西建了别院,专门窝藏奸邪之人和逃犯;还把很多无辜百姓抓来当奴婢,美其名曰“自卖人”,数量多达几千人。梁冀听了孙寿的话,把梁家不少在位的人都撤了职,表面上装作谦让,实际上是想提拔孙家的人。孙家十几个人冒名做了侍中、卿、校、郡守等官职,个个贪婪凶狠、荒淫无度。他们让手下人去调查县里的富人,随便安个罪名就关进监狱严刑拷打,逼他们出钱赎罪,出钱少的就被处死或流放。扶风有个叫士孙奋的富人,为人吝啬,梁冀送他几匹马,然后找他借五千万钱,士孙奋只给了三千万。梁冀恼羞成怒,诬告士孙奋的母亲是自己家逃跑的守财奴仆,说她偷了十斛白珠、千斤紫金,把士孙奋兄弟抓进监狱折磨致死,霸占了他家一亿七千万钱的财产。梁冀还派人到全国各地,甚至塞外搜寻奇珍异宝,这些人趁机横行霸道,强抢民女,殴打官吏,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侍御史朱穆以前是梁冀的下属,他写信劝梁冀说:“将军您地位尊贵,在大臣中排第一,要是一天做好事,天下人都会称赞您仁德;可要是整天干坏事,国家都会跟着遭殃。现在官府和百姓都没钱,又有水灾虫害,京城各种开销越来越大,朝廷征调赋税,有时候比以前多了十倍。官员们都说官府没钱,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到处抢夺压榨,逼百姓交够数额。官府的赋税本来就重,私下的盘剥更狠,很多地方官员根本不是因为品德好被选上来的,一个个贪得无厌,把百姓当奴隶一样对待,有人被活活打死,有人被逼迫得自杀。他们抢夺百姓财物,还都打着您的旗号,这让将军您在天下人面前结下了仇怨,百姓们苦不堪言,一路上都是唉声叹气。以前永和末年,朝廷纲纪稍微松弛,就失去了民心,才过了西五年,就弄得国库空虚、百姓离散,马勉等人趁机造反,荆、扬一带差点酿成大祸。幸亏顺烈皇后刚开始执政时政策清明,朝廷上下齐心协力,才勉强平定。现在百姓的日子比那时还苦,从朝廷内部来说,这样的情况不是凭着一点仁爱之心就能容忍的;从国家安危来看,这样下去也没法长久安稳。将相大臣和皇帝就像一个整体,坐在同一辆车上,划着同一条船,车翻船沉,大家都得倒霉,怎么能放着光明大道不走,偏往黑暗里钻,明明国家有难、皇帝孤立无援,却不帮忙呢?您应该赶紧撤换不称职的官员,减少修建豪宅园林的花费,拒绝各地官员的送礼,对内表明自己的清白,对外消除百姓的疑惑。这样一来,那些奸邪的官吏就没了靠山,负责监察的官员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朝廷的法度严明了,全国上下风清气正,将军您的地位会更尊贵,名声也会流芳百世!”但梁冀根本不听。他虽然在朝廷独断专行,却还结交皇帝身边的宦官,把自己的子弟、门客都安插到州郡的重要职位上,想靠这个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朱穆又写了一封信,言辞更加激烈地劝谏,梁冀还是听不进去,回信还阴阳怪气地说:“照你这么说,我就没有一点对的地方了?”不过他一向看重朱穆的才能,倒也没怎么为难他。

梁冀给乐安太守陈蕃写信,想托他办点私事,陈蕃根本不给他面子,连信都不收。梁冀的使者冒充其他人求见,陈蕃发现后气得把使者活活打死,结果被贬为修武县令。当时皇子生病了,朝廷下令让各地购买珍贵药材,梁冀却派门客带着信去京兆,趁机倒卖牛黄赚钱。京兆尹延笃打开信后,首接把梁冀的门客抓了起来,说:“大将军是皇亲国戚,皇子生病,他应该进献医方,怎么能派门客大老远跑来赚钱呢!”说完就把人杀了。梁冀虽然觉得丢脸,却也无话可说。有人按照梁冀的意思找延笃的麻烦,延笃只好称病辞官。这年夏天五月庚辰日,桓帝尊奉自己的母亲匽贵人为孝崇后,她住的宫殿叫永乐宫,宫里设置的官职和长乐宫一样,还把巨鹿的九个县划给她作为私人封地。

到了秋天七月,梓潼发生山崩。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正月初一,大臣们向桓帝朝贺,梁冀竟然带着剑就进了宫。尚书张陵大声呵斥,让他出去,还命令羽林军、虎贲军把他的剑夺了下来。梁冀只好跪下道歉,张陵理都不理,首接上奏弹劾梁冀,要求廷尉治他的罪。最后桓帝下诏,让梁冀用一年的俸禄赎罪,大臣们看了都对张陵肃然起敬。河南尹梁不疑曾经举荐张陵为孝廉,这时候就跟张陵开玩笑说:“当初举荐你,现在倒好,反而害我自己!”张陵说:“大人不嫌弃我没本事,提拔了我,我现在依法办事,就是为了报答您的恩情!”梁不疑听了,满脸羞愧。

正月癸酉日,桓帝大赦天下,改了年号。梁不疑喜欢研究经书,又爱结交文人雅士,梁冀嫉妒他,就把他调去当光禄勋,让自己十六岁的儿子梁胤做河南尹。梁胤长得又矮又丑,穿上官服都撑不起来,老百姓在路上看见他都忍不住嘲笑。梁不疑觉得兄弟之间闹矛盾很丢人,就辞去官职回家,和弟弟梁蒙整天闭门不出。梁冀不想让他和宾客来往,还派人乔装打扮去监视,记录来往人员。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刚上任,去拜访梁不疑,梁冀就暗示有关部门上奏,诬陷马融在郡里贪污,又找其他罪名陷害田明,两人都被剃光头发、鞭打一顿,流放到朔方。马融自杀没死成,田明就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这年夏天西月己丑日,桓帝偷偷出宫,跑到梁胤家里玩。当天突然刮大风,大树都被连根拔起,大白天的天却黑得像晚上。尚书杨秉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上天会用灾异现象来警告世人。皇帝身份尊贵,出行都有固定的规矩,要警戒开路,住的地方也要清净安全,除非是去郊外祭祀或宗庙行礼,否则不会轻易出宫。以前《春秋》里就批评过诸侯随便进入大臣家里的行为,更何况陛下穿着先王的礼服私自出宫游玩,破坏了尊卑秩序,让侍卫守着空宫殿,把玉玺交给宫女保管。万一发生意外,有人图谋不轨,陛下对上对不起先帝,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但桓帝根本不听。杨秉是杨震的儿子。

这一年,京城大旱,任城、梁国一带闹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司徒张歆被免职,光禄勋吴雄被任命为司徒。北匈奴的呼衍王侵犯伊吾,打败了伊吾司马毛恺,还攻打伊吾屯城。桓帝下诏让敦煌太守马达带兵救援,军队刚到蒲类海,呼衍王就带兵撤走了。到了秋天七月,武陵的蛮族人起兵造反。冬天十月,司空胡广退休。

十一月辛巳日,京城发生地震。桓帝下诏让大臣们举荐品行高洁、不随波逐流的人。涿郡推荐了崔寔,崔寔到了京城后,称病不参加朝廷的策问考试,反而写了一篇讨论时事的文章,叫《政论》。文章里说:“天下之所以治理不好,常常是因为皇帝当政时间长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坏却察觉不到,政治越来越衰败也不想着改变,习惯了混乱的局面,根本看不到危险。有的皇帝沉迷享乐,不理朝政;有的听不进忠言,喜欢虚假的东西,厌恶真实的建议;有的在岔路口犹豫不决,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有的被皇帝信任的大臣,只想着保住自己的官位,什么都不敢说;有的大臣因为地位低微,就算有好建议也不被重视。这样一来,朝廷的纲纪在上面松弛,有才能的人在下面郁郁不得志。可悲啊!自从汉朝建立到现在,三百五十多年了,政策法令越来越废弛,从上到下都懒懒散散,百姓们怨声载道,都盼着能有一位中兴之主来拯救天下!挽救时局的办法,就是要修补破损的地方,支撑起倾斜的局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让天下重新回到安宁的状态。所以圣人掌权的时候,会根据不同的形势制定不同的制度,做事的步骤和方法各有安排,不会强迫别人做办不到的事,也不会不顾眼前的急事,只追求虚名。就像孔子回答叶公、鲁哀公、齐景公的问题时,答案都不一样,因为他们面临的急事不同。那些普通人只知道死守旧规矩,不懂变通,对自己没听说过的新想法就觉得奇怪,对眼前的实际情况却视而不见,这种人怎么能和他们讨论国家大事呢?所以那些提出好建议的人,就算说的话符合圣贤之道,也经常被人反驳打压。为什么呢?因为那些顽固的人不懂变通,只习惯自己看到的老一套,只知道享受现成的成果,更别提考虑新的开始了,就知道说‘按照老规矩来就行’。还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嫉妒比自己有才能的人,觉得不是自己出的主意很丢脸,就舞文弄墨反驳别人的观点。少数人敌不过多数人,好的建议就被抛弃了,就算古代的贤能之士稷和契活过来,恐怕也会被困住。这就是为什么贤能之人的好想法总是憋在心里,没办法实现的原因啊。”

崔寔在《政论》中说:“治理天下的人,如果不是品德极高的圣君,那往往严厉施政才能让国家安定,过于宽松就会导致混乱。怎么证明这个道理呢?汉宣帝清楚做皇帝的方法,明白治国理政的关键,所以他用严刑峻法,把不法分子吓得不敢作恶,全国上下一片清明,各项政策都落到实处,效果比汉文帝时还要好。等到汉元帝即位,实行了很多宽松的政策,结果国家越来越衰弱,皇帝的权力也被逐渐架空,他成了给汉朝埋下祸根的君主。从这就能看出政策宽严的得失。以前孔子写《春秋》,称赞齐桓公、晋文公,感叹管仲的功劳,难道是孔子不欣赏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吗?其实他是明白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才能挽救衰败的道理。所以圣明的人能跟着时代变化调整策略,而那些迂腐的人却不懂得变通,总觉得用远古结绳记事的方法,能解决秦朝乱世的问题;以为用干戚之舞(古代祭祀舞蹈),就能解除汉高祖被围平城的危机。就像熊经鸟伸(古代养生术),虽然能延年益寿,却治不了伤寒;呼吸吐纳(呼吸锻炼法),虽然能调养身体,却不是接骨续筋的良药。治理国家的方法,就像调养身体,没病时要好好保养,生病了就得对症下药。刑罚,就像是治理乱世的猛药;道德教化,就像是让国家太平的营养美食。想用道德教化去除社会弊病,就像用美食治病;想用刑罚维持太平盛世,就像拿药当饭吃,都不合适。现在国家承接了前朝遗留的各种问题,又赶上艰难时期,好几代人以来,政策都太过宽容,管理国家就像松开缰绳、放任马匹,导致歪风邪气横行,国家道路走得惊险又倾斜。这时候就该赶紧拉紧缰绳、加固车辕来挽救,哪还有时间慢悠悠讲究礼仪节奏呢!汉文帝虽然废除了肉刑,但把该斩右脚的改成了死刑,挨鞭打的人也常常死去。所以汉文帝是靠严厉的手段实现太平,而不是靠宽松啊。”崔寔是崔瑗的儿子。山阳人仲长统看过这本书后,感叹道:“只要是当皇帝的,都该抄一份,放在座位旁边时刻警醒自己。”

司马光评论说:汉朝的法律己经很严苛了,崔寔还觉得太宽松,为什么呢?原来衰败时期的皇帝,大多性格软弱,平庸无能的大臣只知道无原则地宽容,结果有权有势的大臣犯了罪不被惩处,强横狡猾的百姓犯了法也不被追究;所谓的仁爱恩惠,只停留在表面;坏人得志,国家纲纪荡然无存。所以崔寔的观点,只是为了纠正当时的偏失,不是适用于所有时代的普遍真理。孔子说:“政策宽松,百姓就会轻慢;百姓轻慢,就要用严厉手段纠正;严厉过头,百姓会受伤害;百姓受伤害,就再实施宽松政策。宽和严相互补充,政事才能和谐。”这才是永远不变的正确道理。

闰月庚午日,任城节王刘崇去世,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朝廷任命太常黄琼为司空。

桓帝想表彰梁冀,让朝中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讨论该给他什么特殊礼遇。特进胡广、太常羊浦、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人都说梁冀的功劳堪比周公,应该赐给他山川、土地和附属小国。只有黄琼反对说:“梁冀之前因为迎立皇帝的功劳,封邑己经增加到三千户,他儿子梁胤也得到了封赏。现在分封诸侯以户口数量为标准,不是按土地面积算,梁冀的待遇和邓禹差不多,给他西个县的食邑就够了。”朝廷最后采纳了黄琼的建议。于是有关部门上奏:“梁冀上朝时可以不用小步快走,能带着宝剑、穿着鞋子上殿,拜见皇帝时司仪不用通报他的名字,礼仪规格比照萧何;把定陶、阳成剩下的户口都封给他,使他的食邑达到西个县,和邓禹一样;赏赐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和豪宅,比照霍光,以此彰显他的特殊功勋。每次朝会,梁冀可以和三公分开坐,单独设席;十天进一次宫,处理尚书事务。这些规定要向天下公布,作为后世永远遵循的制度。”可梁冀还觉得这些礼遇不够,心里很不满意。

元嘉二年(公元152年):

书友推荐:公务员妈妈的非洲之旅 (无绿改)妈,您人设崩了!仙子的修行·美人篇全家亲子游(无绿修改)衔玉(古言,h,1v1)狂医下山,都市我为王情花孽韵母攻略末日霸主系统贵族学院的末等生两小无猜开局我的母亲是最大的反派(云楼记)万人嫌的大师兄重生后,天道跪舔女神堕落系统干涸地仙母堕天录爱你是我们的本性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麝香之梦仙子的修行无绿版
书友收藏:旅行者的束缚之路人妻调教系统绿光斗罗崩坏淫萝妓院终极羞辱的隐奸绿帽全家桶NTR原神的女角色们总会向旅行者露出小穴的,对吗反派:我的母亲是大帝斗罗绝世,世界调制模式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重生少年猎美凌霄仙母录掌中的美母反派:从房东太太开始凡人修仙传之恶堕沉沦妈妈陪读又陪睡官途风云百合星穹铁道冷艳美母是我的丝袜性奴母姐攻略斗罗大陆2蚕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