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4年,丁巳年
秦王和楚王在黄棘会盟。秦国把上庸归还给了楚国。
公元前303年,戊午年
又一次出现了彗星。
秦国夺取了魏国的蒲阪、晋阳、封陵,还占领了韩国的武遂。
齐国、韩国、魏国因为楚国背叛了合纵联盟,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楚王无奈之下,派太子横到秦国做人质,请求秦国救援。秦国的客卿通率领军队援救楚国,齐、韩、魏三国见状,便撤兵离开了。
公元前302年,己未年
秦王、魏王和韩国太子婴在临晋会面,韩国太子随后到了咸阳,之后又返回韩国;秦国把蒲阪归还给了魏国。
秦国的一个大夫和楚国太子横私下发生争斗,楚国太子一气之下把他杀了,然后逃回了楚国。
公元前301年,庚申年
发生了日全食。
秦国夺取了韩国的穰地。蜀国的宁煇背叛了秦国,秦国派司马错前往蜀国将他诛杀。
秦国的庶长奂联合韩国、魏国、齐国的军队攻打楚国,在重丘击败了楚军,斩杀了楚国将领唐昧,并夺取了重丘。
赵王继续攻打中山国,中山国的国君抵挡不住,逃到了齐国。
公元前300年,辛酉年
秦国的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
秦国的华阳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了三万人,杀死楚国将领景缺,夺取了楚国的襄城。楚王十分恐惧,只好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请求讲和。
秦国的樗里疾去世,秦国任命赵国人楼缓为丞相。
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小儿子赵何,想在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就把王位传给他。
公元前299年,壬戌年
五月戊申这一天,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朝会,把王位传给了赵何。赵何到祖庙行过礼后,出来临朝听政,大夫们都成为了他的臣子。肥义被任命为相国,同时辅佐新王赵何。赵武灵王自称为“主父”。主父想让儿子治理国家,自己则穿着胡服,率领士大夫们向西北方向攻略胡人的土地。他还计划从云中、九原向南袭击秦国的咸阳,于是他假扮成使者,进入秦国,想要借此观察秦国的地形和秦王的为人。秦王一开始没有察觉,后来觉得他的气质非凡,不像普通臣子,便派人去追赶他,此时主父己经出关了。经过仔细查问,才知道他就是赵武灵王,秦国人十分震惊。
齐王和魏王在韩国会面。
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夺取了八座城池。秦王给楚王写信说:“当初我和大王约定结为兄弟,在黄棘会盟,您的太子还到秦国做人质,两国关系非常融洽。没想到太子竟然杀死了我的重臣,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实在是愤怒不己,才派兵侵犯您的边境。如今听说大王您又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来求和。秦国和楚国接壤,又有婚姻关系。现在秦、楚两国关系不好,就无法号令诸侯。我希望和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约定,结盟后再各自回国,这是我的心愿!”楚王很是忧虑,想去又怕被秦王欺骗,不去又担心秦国更加愤怒。昭睢说:“不要去,发兵防守就好了!秦国就像虎狼一样,有吞并诸侯的野心,不能相信!”但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楚王前往,楚王最终还是进入了秦国。秦王派一名将军假扮成自己,在武关埋伏下军队,楚王一到就关闭城门将他劫持,一起向西来到咸阳,楚王在章台朝见秦王,秦王以对待藩臣的礼仪对待他,还要求楚王割让巫、黔中郡。楚王想先结盟,秦王却想先得到土地。楚王愤怒地说:“秦国欺骗了我,现在又强迫我割地!”于是不再答应秦王的要求,秦王便把他扣留了下来。
楚国的大臣们非常担忧,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大王在秦国回不来,还被要挟割地,而太子又在齐国做人质。如果齐国和秦国合谋,楚国就亡国了。”他们想立国内的一位王子为国君。昭睢说:“大王和太子都被困在诸侯那里,现在又违背大王的命令立他的庶子为国君,不合适!”于是派人假装到齐国报丧。齐湣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说:“不如扣留太子,要求楚国割让淮北之地。”齐国的丞相说:“不行。如果楚国郢都立了新王,我们就等于空有人质,还在天下人面前做了不义的事。”那个人又说:“不是这样。如果郢都立了新王,我们就和新王做交易,说:‘给我们下东国,我们就替大王杀了太子。不然,我们就和其他三国一起拥立别人做楚王。’”齐湣王最终采纳了丞相的建议,把楚国太子送了回去。楚国人拥立太子做了新王。
秦王听说孟尝君很贤能,便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请求孟尝君到秦国来。孟尝君来到秦国后,秦王任命他为丞相。
公元前298年,癸亥年
有人对秦王说:“孟尝君做秦国的丞相,一定会先考虑齐国的利益,然后才是秦国的利益。秦国就危险了!”秦王于是任命楼缓为丞相,把孟尝君囚禁起来,想杀掉他。孟尝君派人向秦王的宠姬求救,宠姬说:“我想要您的那件狐白裘。”孟尝君原本有一件狐白裘,但己经献给了秦王,没办法满足宠姬的要求。他的门客中有一个擅长偷东西的人,潜入秦国的仓库,把狐白裘偷了出来献给宠姬。宠姬便在秦王面前为孟尝君说好话,秦王就把孟尝君放了。秦王很快就后悔了,派人去追赶孟尝君。孟尝君逃到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的时候才能放旅客出关。当时时间还早,追兵就要到了,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一个擅长学鸡叫的人,他学起鸡叫,周围的野鸡听到后都跟着叫了起来。孟尝君这才得以出关逃脱。
楚国人告诉秦国说:“托祖宗神灵的福,我们楚国己经有新王了!”秦王大怒,发兵从武关出击楚国,斩杀了五万人,夺取了十六座城池。
赵王封他的弟弟赵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喜欢招揽贤士,门下的食客常常有几千人。有个叫公孙龙的人,擅长辩论“坚白同异”的学说,平原君把他奉为门客。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和公孙龙辩论“臧有三只耳朵”的观点,公孙龙论述得头头是道。孔穿一时无法回应,不久就告辞离开了。第二天,孔穿又去见平原君。平原君说:“昨天公孙龙的话确实很有说服力,先生您觉得怎么样?”孔穿回答说:“是的,他几乎能让人相信臧有三只耳朵了。虽然如此,但实际上这是很难成立的!我想再问您一个问题:现在说臧有三只耳朵很难成立而且不符合事实,说臧有两只耳朵很容易理解而且符合事实,不知道您会选择容易理解且正确的,还是选择难以成立且错误的呢?”平原君无言以对。第二天,平原君对公孙龙说:“您不要再和孔子高辩论了!他讲道理胜过言辞,您言辞胜过道理。言辞胜过道理,最终一定会理屈词穷的。”
齐国的邹衍路过赵国,平原君让他和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的学说。邹衍说:“不行。辩论的目的,是要区分不同的类别,使它们不相互混淆,梳理不同的观点,使它们不相互错乱。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明白自己所说的,是为了让人了解真相,而不是故意让人迷惑。所以胜利者能坚守自己的正确观点,失败者也能得到自己所追求的启发。像这样,辩论才是有意义的。而那些用繁琐的文辞来相互诡辩,用华丽的言辞来相互蒙蔽,用巧妙的比喻来转移话题,让人无法理解本意的做法,会损害大道。那些只知道在言辞上争论不休,看谁最后闭嘴的辩论方式,对君子是有害的,我邹衍不会这样做。”在座的人都称赞邹衍说得好。公孙龙从此逐渐失去了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