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一生太苦了,就连他的孩子都不理解他,尤其是我看到《郑和下西洋》中朱棣一生的落幕时刻,差点哭死。】
朱元璋看到评论区前几条评论,拿出鞭子就对刚来到大殿上就跪下去的朱棣抽了过去。
朱元璋的动作太快了,一旁的朱标根本来不及阻止,一鞭子重重抽在朱棣身上,朱棣整个人都跌在地上了。
朱标赶紧跪下,挡在朱棣身前,请求朱元璋饶过朱棣。
朱元璋看到评论区后面几条评论,瞬间呆愣在原地,继位的是标儿的儿子,继位的怎么会是标儿的儿子呢?
难道……难道……标儿,朱元璋不敢再想下去,脚步虚浮,像是随时就要倒地一样。
看到朱允炆继位后的所作所为,更是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朱标和朱棣都没时间去想天幕所言,只急匆匆的扶朱元璋坐下,让侍卫喊来太医。
苏凡看到最后一条评论,就赶紧去搜索《郑和下西洋》解说视频了,随着苏凡打开视频,天幕的内容再次发生变化。
[朱棣的落幕时刻]
[这是永乐大帝朱棣的落幕时刻,他在第五次亲征漠北的途中,因心力交瘁而倒下。]
[就在朱棣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叫来了贴身太监王忠。]
[王忠看着躺在床上的朱棣,他再也绷不住了。这个比自己还小上几岁的帝王,为了大明的繁荣耗尽心血,只见他跪倒在朱棣面前说到“老奴伺候皇上二十二年了,可从第一天起,奴才就想要了皇上的命。皇上,您杀了奴才吧。”]
[王忠本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贴身太监,可自从朱棣奉天靖难,抢了朱允炆的皇位后,王忠就一首潜伏在朱棣身边,伺机而动。]
[可他渐渐被朱棣所折服,话既然说开了,朱棣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他表示自己早就知道王忠的身份,而之所以一首将他留在身边就是想让王忠替自己做个见证,让朱元璋知道自己这个抢来的皇位,当的其实不容易。]
[朱棣眼睛含泪自顾自开口,朕,这一生啊,毁誉参半,你替太祖看了我一辈子,你说朕死后,到了太祖的面前,太祖会不会骂朕呀。]
[王忠:骂肯定要骂的,但是只要老百姓不骂就成啊。]
[听到王忠的回答,朱棣仿佛有了底气,他嘲笑王忠这么大的人却还在哭哭啼啼,而自建文帝消失之后,王忠就没有哭过,但他这一次就想大哭一场。王忠哭得像个泪人,君臣二人的隔阂彻底消失了。]
[就在这时,朱瞻基前来禀报,蒙古部落率军十万前来叫阵。只见朱棣缓缓坐了起来,他决定拖着病体迎战敌军。]
[朱瞻基连忙阻止,“皇爷爷,你己经上不了马了还是让孙儿替你去杀敌吧。”]
[朱棣打断了,坚决表示要自己上战场,“那就把朕绑在马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起身上马,可他己经不再年轻了。他这个马上天子艰难地爬上马背,差一点就摔落马下。在众人的帮助下绑在马上,出去同敌军交涉。]
[他看到蒙古部落是前来归降的,接受归降后,他心中只剩下一件事让朱棣无法放下,那就是他建立的永乐新政。
他把事情交代给了朱瞻基后,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他就让朱瞻基将郑和送给他的那盏灯点亮,仿佛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海了。]
[永乐二十二年,一代大帝就此落幕,终年六十五岁。]
[他在位时,迁都北京,加强了汉民族对北方的统治,五征漠北更是进一步,削弱了前元势力;文化方面,修撰《永乐大典》;经济方面,组织船队远下西洋,大大发展了华夏民族的造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