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保返回办公室没过多久,就接到了董老太爷的电话。
董太爷是董家的老族长。
董家祠堂拆不拆,他的意见起到关键作用。
“天保,我们几个老人凑在一起商量好了,同意将董家祠堂拆迁!”
董天保松了口气:“谢谢太爷。”
挂断电话之后,董天保正准备给唐烨打电话。
这时房门被敲响了。
董天保喊了一声“请进”。
手下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茶叶礼盒。
“这是唐县长的联络员,刚才送过来的。”
董天保若有所思:“将礼盒放下。”
等手。。。。。。
唐烨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夜色深沉,科技部大楼内依旧亮着几间办公室的灯光。他心里清楚,这场改革才刚刚开始。
“清源”行动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那些被触动利益的人不会善罢甘休,而舆论的压力也远未结束。尤其是那封来自院士群体的公开信,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唐烨知道,自己必须在监管与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这场改革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二天上午,唐烨召开了科技部内部高层会议。参会人员包括纪检组、财务司、科研管理司的主要负责人。
“‘清源’行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唐烨开门见山,“我们要从项目审查扩展到资金流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多个环节。特别是那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战略的技术领域,必须进行彻底排查。”
李国栋坐在一旁,神色凝重:“目前我们掌握的线索显示,某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存在系统性造假行为。比如虚假申报、数据篡改、论文代写等问题,甚至有专家利用职务之便,为境外企业提供技术泄露通道。”
“这些都只是表象。”唐烨缓缓说道,“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制度漏洞太多,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确定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以及承担国家级项目的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同时,加强对海外归国人才的背景调查,防止敌对势力借机渗透。
散会后,唐烨回到办公室,正准备处理一份文件时,秘书小张敲门进来:“部长,中科院王院士求见。”
“请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走进来,身穿中山装,神情严肃。他是中国量子物理领域的泰斗级人物??王振华院士。
“王老,您来了。”唐烨起身迎接。
“唐部长,我今天是代表一部分学者来的。”王振华坐下后,语气平缓却不容置疑,“你推动的改革方向没错,但手段太激进了。很多人担心,这次‘清源’行动会被某些人利用,成为打压异己的工具。”
唐烨点头:“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我必须说,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未来会有更多像‘量子通信’这样的项目被渗透。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存在的威胁。”
王振华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我也不是反对整顿,只是希望你们能更谨慎一些。科研需要自由,也需要一定的宽容度。否则,科学家们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创新。”
“这一点我已经考虑到了。”唐烨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对方,“这是新版《管理办法》的补充条款。我们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科研人员权益的保护机制。比如,评审过程透明化、异议申诉机制、以及对举报人的保护政策等。”
王振华翻阅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看来你是真的想把这件事做好。”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科技强国,不能只靠口号,更要靠制度保障。”唐烨目光坚定,“我希望未来的科研环境,是一个既能激发创造力,又能守住底线的环境。”
两人谈了很久,气氛比预想中融洽许多。临走前,王振华拍了拍唐烨的肩膀:“年轻人,你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你坚持初心,总会有人支持你。”
送走王振华后,唐烨重新坐回办公桌前,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
几天后,“清源”行动第二轮调查正式启动。这一次,目标直指几家涉嫌技术泄露的军工企业。
调查组在一家名为“天盾科技”的公司发现大量可疑证据。这家公司长期参与国防科研项目,却在多个关键节点上出现了技术外泄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其核心技术人员中有三人曾在国外留学,并与某西方情报机构有过密切接触。
国安部门迅速介入,封锁了该公司所有涉密资料,并对相关人员展开审讯。与此同时,纪检组也开始追查该项目的资金流向,发现其中一笔高达两亿元的专项资金,竟被用于购买海外房产和股权。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轩然大波。媒体纷纷报道,公众对科研腐败问题的关注度达到顶峰。唐烨面对巨大压力,但他没有退缩。
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我们绝不容忍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必将依法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