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天,小满一边看糖画摊子,一边跟小孩们玩跳橡皮筋,终于能玩儿到一起。
——
休班这天,舒苑没有去公园搞副业,而是去了纺织厂。
电器厂的劳模宣传得好,劳模谁没有啊,纺织厂也请舒苑过去拍照,也宣传他们的劳模。
这个劳模很年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除了正常的工作照,舒苑最喜欢的照片是她站在纱线中间的照片,纱线一条条的像琴弦作为前景,这可是一般人想象不出来的绝妙道具,劳模站在其后,这张照片拍得就像艺术照,美不胜收,不知道宣传科的人会不会拿这张照片去宣传。
从纺织厂出来,舒苑的相机没有收起就挂在脖颈上,准备遇到有拍摄价值的就随手拍一张。
没先到还真让她逮到了。
正骑车骑车回家属院先吃饭再去南华公园,没想到路过家具厂,发现家属楼着火了。
这栋楼就挨着马路,火是从其中一间着起来的,很快蔓延到其它房间,当时情况非常危及,这个家具厂不大,厂房离家属楼近,厂房里可都是易燃品,要着起来那就麻烦大了。
消防员很快赶到,一面进行人员疏散一面拉管子准备喷水救火。
围观的群众倒是挺多,很多人都想帮忙救火,但不知道去哪儿浓水,都在那儿干着急。
舒苑穿越之前本来就是学传播学的,现在手里又拿着相机,当然要跟在消防员后面拍照啊。
消防员还遇到了点麻烦,家属楼面前有一道围墙,消防车在马路上喷不到火焰,楼跟围墙之间距离又窄,消防车开不进去,最近的消防栓损坏,还不出水,眼见火势越来越大。
上班时间,家属楼人不多,很快疏散完毕,突然一声尖利的苍老的哭嚎声刺破所有人的耳膜:“我孙子,我忘了我大孙子,他才一岁,还在房间里面呢,房间着火啦,求求你们救救他啊。”
很快一名消防员被安排进去救孩子。
舒苑可是压根就不想当新闻记者,她不喜欢东奔西跑,可这时候想都没想,跟在消防员后面就冲到了家属楼里。
火焰炙烤,烟尘弥漫,入目皆是火光,舒苑觉得她草率了,一点防备都没有就跑了进来,不过哗啦啦的流水破窗而入,让舒苑觉得大火很快会被熄灭。
一手拉着衣袖掩住口鼻,一手托着相机,舒苑一直跟着消防员磕磕绊绊突破各种障碍,小孩的啼哭声提示着他所在的位置,舒苑跟着消防员破门而入,火苗跟烟尘中,小孩正无助地趴在地上哭嚎,舒苑下意识地举起相机,把消防员弯腰抱小孩到把他托举起来的过程全都拍了下来。
有惊无险,消防员救援小孩跟舒苑拍照都非常顺利。
跑出火场,危机解除,新鲜的带着烧焦气味的空气充盈鼻端,舒苑想得竟然是最后那张消防员把小孩托举起来的画面太感人了,消防员双手放在小孩腋下,有力的双臂托举起满脸惊恐跟泪痕的小孩,画面有爱而充满希望。
她应该抓拍到这个瞬间了吧,消防员跟小孩的大半个侧脸都拍到了吧;消防员坚定无畏的眼神拍到了吧;构图刚刚好吧,两人正好在画面中心吧;四周有火焰做背景吧;烟尘不会影响到照片清晰度吧。
等找回更多思路,舒苑又想,她又不是什么工作狂,这次想都没想就进了火场,太冲动了,这是不理智的行为,还是远离危险更明智。
反思了几秒,又想到白潮河水泛滥,看个两姐妹在河水里挣扎,她没做思考就跳下了河。
她怎么觉得那个跳进洪水里救人的是她自己啊?洪水把她冲走时的焦急跟恐惧如重现一般鲜活,难道救人的不是原主吗?
她为什么会这样想?
只思考了不过十几秒,舒苑就把这些想法全都赶走,现在她只感觉清凉,不再被火焰跟浓烟炙烤,周围的空气恢复了原有的温度,只是整个呼吸道似乎都被侵袭,有浓烟颗粒侵入了她的鼻子、喉咙,于是边弯腰咳嗽边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同志,你是拍了火场的照片吗?”有人问她。
舒苑抬头,看对方胸前也挂着相机,回答:“是。”
那人忽视舒苑脸上的黑灰,做自我介绍:“我是路城日报的记者,我叫骆宾,我来晚了,没拍到好照片,你应该拍到了吧,你的照片能借用一下吗?”
舒苑看了他的工作证,很干脆地说:“当然可以。”
骆宾说:“这次火灾新闻很重要,肯定能上报,我们是下午四点截稿,明天早上报纸发行,你要是能把照片尽快给我,能赶得上明天早上见报。”
现在都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了,不用记者多加解释,舒苑当然理解报纸对时效性的要求,但他有点为难,低头看了眼相机上面显示底片剩余数量的数字,说:“可是我还剩十张照片没拍呢。”
都是她经济困顿,考虑问题时钱是她的重点考量,尤其是搞副业拍照,必须精打细算珍惜每张底片,才能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