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百年之后,宁氏族长可还会一如既往,不计较盈亏,将明明堂继续办下去。
宁氏族长的人选,宁礼坤一直在暗中物色,始终未得合适的人选。
老大宁悟昭敦厚有馀,魄力不足,难以服众。宁悟明仕途一片光明,应当长居京城,等不到他致仕告老回到江洲府来接手。老三宁悟晖见识能力都够,只心机深,欠缺一份胸襟。
其馀如子侄辈也总有各种不足之处,宁立坤皆不满意。宁氏在江州府,若无人继续支撑,族人各自散去,兴许还能继续繁荣,宁氏在江州府的根,便枯萎了。
宁毓承的想法,很令宁礼坤心动。他却顾虑重重,无论教书育人,还是研习试验,皆非三五日之功,明明堂难以为继,到头来,落得个一无所成,让人看笑话不说,还白白让人猜忌一场。
宁氏在江州府的明明堂,已经让官学以及其他书院嫉妒。这次在江洲府的大动干戈,所幸有官府与各大世家大族一起出面,宁氏才不那么显眼。
「要国之大器,你待作甚?」宁礼坤目光晦暗不明,缓缓问道。
反正八字没一撇,宁毓承拉起虎皮做大旗,从公到私,都一并兼顾到了。
「祖父,为天下,为宁氏一族名留青史!」
宁礼坤浑身一震,犀利的视线,在宁毓承身上来回打转,呵呵笑了。
「小混帐,老子在吏部时,见多了回京述职的官员。你想忽悠老子,等你历练几十年再说。快滚回去老老实实读你的书,今朝的大字都写完了?」
宁毓承不接写大字的话,锲而不舍道:「祖父,明明堂的事,祖父先给个准信,时不待我啊!」
「河道宅子还未动工,你又新寻了事情出来,你可是诚心不让我这把老骨头好过?」宁礼坤恼怒地道,手又抬起,作势要揍宁毓承。
宁毓承赶忙避开,道:「祖父,对,修河道何工的工匠也厉害,修宅子的一样,尤其是修寺庙的,修好几层,千百年都不倒。庄子里种庄稼厉害的。。。。。。」
「祖父,你别走啊。祖父,你给个准信。。。。。。」
宁礼坤转身回屋,宁毓承要追上去,宁大翁不知从何处走出来,笑着俯身拦住了他:「七郎,老太爷要歇息了,七郎也早些回去吧,夜里凉,七郎别在外逗留,老奴送你出去。」
「大翁,我自己走,你去伺候祖父。」宁毓承客气回了宁大翁,转身回松华院。
先前看宁礼坤的反应,他应该有所触动。看他模棱两可的态度,宁毓承也没办法。
老狐狸能做到朝廷一品大员,哪能被他三言两语就打动了。
要是再如上次那般,先斩后奏直接将宁礼坤推举上去,他下不来台,宁毓承自己,估计会下族谱。
回去之后,宁毓承怀着惨烈的心情,补写了二十篇大字。翌日一早,睡眼惺忪起身,拉弓射箭,出了一身汗之后,他方勉强清醒。
用完早饭,宁毓承急匆匆赶去上学。不过休息了两日,学堂变得熟悉又陌生,尤其是进入新的外舍院子,课舍变了,身边的同窗也变了,只有不到五个熟面孔。
赵春盛坐在他斜后方,宁毓承一进门,他便跳起来,双臂在空中挥舞着,兴奋地道:「七郎,嘿嘿,我们又在一起了!」
课舍的同窗都朝宁毓承看来,有人好奇打量,有人则和气与他颔首招呼。
宁毓承心道估计大家都认识他,毕竟他是宁礼坤的亲孙子,赵春盛又那般热情,他想要不引人注意,只怕也不能够了。
幸好先生从课舍外走了进来,大家忙坐好,宁毓承也在自己的位置上端坐好,听他的第一堂天文历法课。
第一天的课程很简单,教授的王先生约莫三十岁左右,他先点了几个年长些的学生去搬书。
待每人领到书本之后,孙先生言语风趣,先粗略讲授了天文历法的来历,名家先生,他们将要学习的东西,朝廷的礼仪规矩等等。
天文历法对宁毓承算是全新学问,他听得极为认真,对这门课程心中大致有了数。
天文与历法紧密相连,主要测量日影,用来确定日历,节气。钻研太阳月亮星辰的运动,预测日食月食,即「食」丶「蚀」。
宁天文历法所需要的计算,对宁毓承同样很是容易。唯一需要注意之处,便是现在的说法以及称呼,卜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