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8章
江南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殷勤。
秦淮河畔,垂柳如烟,画舫如织,吴侬软语夹杂着丝竹管弦,织就一幅繁华似锦的升平图卷。
然而,在这片温柔富贵乡里,一则消息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江南首富沈千川,被下了杭州府大狱!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茶楼酒肆里,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沈半城栽了!”
“哪个沈半城?”
“还有哪个?就是那个富可敌国的沈千川啊!据说是在自家宅子里被官差带走的,铁链锁着,好不狼狈!”
“所犯何事?他可是咱们江南第一善人,修桥铺路,施粥赠药,从未听说有什么劣迹啊?”
“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知情者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道,“据说是。。。。。。盗采金矿!”
“金矿?!”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在大明,《大明律》明确规定,金、银、铜等贵金属矿藏皆属官营,严禁民间私采,违者以“盗矿”论罪,最重可处死刑。这沈千川胆子也太肥了!
“可不是嘛!都说他沈家富得流油,原来这油水是从金矿里淌出来的!这下完了,再多的钱,也买不回脑袋啊!”
“难怪他能短短数年聚起泼天财富,原来是走了这等捷径。。。。。。”
流言蜚语,如同江南的梅雨,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将沈千川过往的善举和商业传奇,都染上了一层可疑的色彩。
京城,乾清宫。
朱兴明正在批阅奏章,内阁首辅张定神色凝重地呈上一份密奏。
“陛下,江南巡抚八百里加急密奏,弹劾江南巨贾沈千川,涉嫌长期盗采浙西天目山一带金矿,牟取暴利,数额巨大,且有地方官员包庇纵容之嫌。人犯已收监,请旨定夺。”
“沈千川?”朱兴明放下朱笔,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他记得看过几份关于江南商贸的奏报,都提到过此人,称其经营有道,乐善好施,是江南商界的翘楚。“盗采金矿?证据确凿吗?”
“回陛下,密奏中称,有证人举证,且在其名下多处产业中,查获来路不明的大量黄金,与官营金矿产出规制不符。江南巡抚认为,案情重大,牵涉颇广,请求朝廷派员彻查。”
朱兴明的脸色沉了下来。金矿官营,是祖制,也是保证国家金融稳定的基石。
若真有豪商巨贾勾结地方官员,盗采国家矿藏,这不仅是经济犯罪,更是对朝廷权威的公然挑战!尤其是他登基以来,大力整顿吏治,鼓励工商,但前提是必须在法度之内。沈千川若真如此,那就是撞在了刀口上!
“岂有此理!”朱兴明一拍御案,“朕鼓励工商,是要尔等守法经营,造福一方,不是让你们无法无天,侵吞国帑!若查证属实,定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