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0章
朱由检虽是满心的狐疑,但还是跟着徐钊来到了另一侧的远洋码头。
相比不远处正在忙碌的工地,这处码头的繁忙程度尤有甚之。
一艘艘的舰船,按照顺序停靠在长长的码头上。
饶是如此,还有不少的商船,还在远处的海面上等着靠岸。
一艘艘小型船只,往来在海面上,为这些商船引航。
岸上市舶司的书吏、差役,看到徐钊他们过来,赶紧躬身行礼。
“大使,又有一艘扶桑过来的商船,上面满载倭人,按报关文书上所说,足有五百三十人。”
一名书吏说着,将手里的一份文书,双手呈递给了徐钊。
徐钊皱眉接过文书,扫了一眼,开口吩咐道:“清点人数,核验清楚,万不可让这些人钻了空子。”
“是,大使。”
书吏领命而去。
等其走后,徐州这才对朱由检介绍道:“朱郎中,这运送倭奴的舰船,最是让人头疼。”
“倭人从相貌上和我大明人很是相像,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让那些黑了心的商人钻了空子。”
“每当有运送倭奴的舰船靠岸,市舶司都要派出大量人手,挨个核验身份。”
站在朱由检身后方正化,听徐钊这么说,开口问道:“徐大使,方某记得崇祯二年的时候,陛下就曾下过旨意,大明境内严禁蓄奴,你们市舶司敢放他们入关,难道就不怕朝廷追究吗?”
徐钊闻言,轻轻摇头道:“这些倭人,都是以募工的名义运进来的,陛下严禁两京十三省蓄奴,但却并未禁制雇佣异族人做工不是?”
“想必您几位也清楚,工坊想要招募大明百姓做工,最低每月也要六枚银元,放在过去,就是三两银子。”
“一家中型规模的纺织工坊,工匠何止千人?就按照一千人算,一个月的工钱就需要六千枚银元。”
“如果使用这些倭人呢?一个月顶多一块银元,就算是要负责他们的日常吃喝,一个月一块半银元就差不多了,这中间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还不算,大明百姓出来做工,每日最多也就五个时辰,但这些倭人呢?最少也要做满六个时辰,甚至有些更狠的工坊主,会让他们做满七个时辰。”
徐钊的话说完,就见朱由检的眉头,已经紧紧皱了起来。
是,朱由检对这些倭人也没什么好感,但他觉得如果任由这些人这么干的话,将来一定会引发极大的问题。
关内将这些倭人变成了工坊的工匠,关外则是将大量异族用作农奴,这。。。。。。
想到这里,朱由检的脑海中,猛地想起了后世鹰酱家的南北战争。
大明现在的这个情况,怎么和他们这么像呢?
关外人口稀少,划分给百姓们的土地,需要大量的异族奴隶去种植。
关内这些工坊主们,为了利润最大化,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倭人。
双方现在还没能互相影响,但随着关内和关外的奴隶数量越来越多,一定会引发矛盾。
越想,朱由检的脑仁就越疼。
算了,想不明白,干脆就将这件事直接掐死在萌芽中。
你们这些工坊主,借着大明的资源,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最后想把百姓们抛下?做梦!
心思瞬间通透的朱由检,正欲开口说话,就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