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邙山,不同的季节。
初夏的邙山,层峦叠翠,草木葳蕤,山花烂漫点缀其间,本该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然而,此刻弥漫在空气中的,却不是泥土与花草的清香,而是与数月前那场惊天大战如出一辙的,浓烈得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北周大军,再次漫过邙山脚下的原野,兵锋首指洛阳!
这一次,他们来得更猛,准备得更充分,显然是抱着雪耻之心,誓要一举报却金墉城下那“五百破阵”之仇。
帅旗之下,“韦”字大旗迎风猎猎作响,昭示着此次周军的主帅,正是北周名将,也是高长恭的老对手——韦孝宽。
战鼓声、号角声、喊杀声、兵刃撞击声、垂死哀嚎声……
种种声音笼罩着整个邙山战场。
庞大的军团如两只洪荒巨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疯狂地撕咬、碰撞,溅起滔天的血浪。
高长恭立马在一处稍高的坡地上,狰狞的青铜鬼面掩盖了他所有的表情,唯有那双透过眼孔凝视战场的眸子,冷静得就像万年寒冰。
他手中令旗不断挥动,身后传令兵将一道道命令迅速传达到齐军各部。
这一次,他并非孤军奋战。
他的左翼,是北齐另一位宿将,大将军斛律光。
斛律光部以严密的步兵方阵和精准凶悍的箭雨,死死抵住了周军右翼一波强过一波的猛攻,其军阵之严谨,士卒之悍勇,令人叹为观止。
而右翼,则是咸阳王段韶率领的精锐骑兵,不断迂回冲击,试图撕裂周军的侧翼,其用兵之老辣,时机把握之精准,尽显名将风范。
北齐三大名将,罕见地同聚一堂,联合作战。
这本该是北齐军力最强大的展现,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然而,实战之中,却并非简单的齐心协力。
“报——斛律将军处传来消息,右翼周军攻势太猛,请求中军弩炮支援!”
“报——段王爷询问,中军何时向前推进,他的骑兵需要策应,否则难以扩大战果!”
“报——左翼第三阵伤亡惨重,请求援兵!”
一道道军报如雪片般飞来,传递着胜利背后的艰难与压力,也隐约透出各部之间那微妙的不谐与竞争。
韦孝宽用兵,极其刁钻狠辣。
他似乎深知齐军三大将并存,虽有合力,亦存龃龉。
周军的攻势并非均匀铺开,而是忽左忽右,忽重忽轻,刻意制造着局部压力,试图拉扯齐军的阵型,寻找那可能的配合间隙,甚至期待着齐军内部因争功或推诿而自行出现混乱。
高长恭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处理着海量的信息。
他既要全局指挥,应对韦孝宽层出不穷的手段,又要时刻关注左右两翼的状态,及时给予支援或进行调整,避免任何一部被击破,导致全线崩溃。
他能感受到斛律光那边的压力,那是一位纯粹军人的硬碰硬,是实力与意志的较量,但缺乏变通,有时显得过于刚硬,易折。
他也能感受到段韶那边的急切,那位老将更善于捕捉战机,但也更注重战果和自身的损失,有时会下意识地保存实力,或是希望中军能承担更多压力。
而他自己的中军,则承受着韦孝宽主攻方向最猛烈的冲击。
周军最精锐的部队,如潮水般不断冲击着他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