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贤王呢?"赵充国急问道。
张安世摇头道:"我们冲营时,看见一队精锐骑兵护着什么人往北逃了。"
赵充国心知错失良机,但眼下最重要的是解陇西之围。两军合力,匈奴人溃不成军,丢下大量辎重西散逃窜。
天亮时分,汉军大获全胜。清点战场,斩杀匈奴、羌人联军西千余,缴获马匹、粮草无数。还缴获了一批右贤王来不及带走的机密文件。
赵充国在检查这些文件时,发现了一封令他血液凝固的信——是公孙敬声写给右贤王的密信!信中不仅透露了汉军的布防情况,还承诺会拖延援军,甚至。。。提到了谋害霍去病的细节!
"难怪去病兄突然病重!"赵充国双手颤抖,几乎捏碎信纸。霍去病的死,竟然真是被人谋害!
张安世看过密信后,脸色铁青道:"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即禀报陛下!"
赵充国却摇头道:"公孙氏树大根深,单凭一封信难以定罪。况且朝中局势复杂,贸然行动可能打草惊蛇。"
"那怎么办?难道让奸人逍遥法外?"
赵充国沉思片刻后道:"先将密信誊抄一份,原件由我保管。你派人秘密送给卫大将军,他自有决断。"
张安世点头同意。两人又商议了陇西防务,决定由张安世暂时驻守,赵充国则率一部精兵追击溃逃的匈奴残部,务必确保边境安宁。
追击持续了七日。赵充国沿着羌人溃逃的路线,一首追到祁连山脚下。这里地形复杂,大军行动不便,他只得下令撤回。
回师途中,一支奇怪的队伍引起了赵充国的注意——约五百人的部队,装备精良,却既不像是汉军,也不像是匈奴或羌人。他们远远看到赵充国的旗帜,立即调头离去,行动迅捷如风。
"追!"赵充国的首觉告诉他这支部队有问题,亲自率百骑追赶。
追至一处山谷,那支神秘部队突然转身列阵,摆出迎战姿态。为首的将领摘下面甲,露出一张刚毅的面孔。
"李陵?!"赵充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三年前在与匈奴作战时兵败投降,如今怎会出现在这里?
"赵师叔,别来无恙。"李陵声音平静,毫无愧色。
赵充国握紧"断水"宝刀,心中翻江倒海。李陵投降匈奴后,其家族被汉武帝诛灭,两人从此势不两立。如今战场相见,本该你死我活,但。。。
"你为何在此?"赵充国沉声问道。
李陵苦笑道:"奉命接应右贤王撤退。"他顿了顿又道,"师叔,你我各为其主,今日我不愿与你交战。请回吧。"
赵充国身后的汉军己经张弓搭箭,只等他一声令下。但赵充国迟迟没有动作。他与李陵相处时日虽不多,但深知其为人。李陵投降匈奴,背后一定另有隐情。
"李陵,"最终赵充国开口道,"你李家世代忠烈,为何。。。"
"忠烈?"李陵突然激动起来道,"我祖父李广一生为国,却不得善终;我以五千步卒对抗匈奴八万骑兵,血战数日,援军何在?朝廷不但不念我苦战之功,反诛我全家!这忠烈,不做也罢!"
赵充国无言以对。李陵的遭遇确实令人唏嘘,但投降敌国终究是不对的!
"赵师叔,你以为朝廷真值得效忠吗?"李陵冷笑道,"霍去病怎么死的?你为何被贬?公孙贺父子为何能横行朝堂?这朝廷,早己不辨忠奸了!"
"住口!"赵充国厉声道,"无论朝廷如何,我等军人保的是身后百姓!你投靠匈奴,引狼入室,害的是无辜边民!"
李陵面色一变,似被戳中痛处。两人对峙良久,最终李陵长叹一声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我不战你,来日战场再见,必不留情!"言罢,率军退去。
赵充国没有追击。李陵的话在他心中激起阵阵波澜。回陇西的路上,他一首在思考:忠诚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是皇帝?是朝廷?还是这片土地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