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狸猫文学>资治通鉴白话版mp3>汉纪十七 公元前67年前62年

汉纪十七 公元前67年前62年(第1页)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

春季,三月,皇帝下诏书说:“如果有功劳不奖赏,有罪过不惩处,就算是尧、舜在世,也没办法把天下治理好。现在胶东相王成,勤恳地安抚百姓,使八万多流民主动前来登记,治理地方的成效特别突出。我赐王成关内侯的爵位,将他的俸禄提升到中二千石。”可惜王成还没等到朝廷进一步重用,就在任上去世了。后来,皇帝又让丞相和御史去询问各郡国负责汇报政务的长史、守丞,了解地方政策执行的得失。有人反映说:“之前的胶东相王成,是虚报流民数量,骗取朝廷的奖赏。”从这以后,很多地方官员都开始追求这种虚假的政绩。

夏季,西月戊申日,皇帝立儿子刘奭为皇太子,任命丙吉做太傅,太中大夫疏广做少傅。封太子的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还封了霍光哥哥的孙子、中郎将霍云为冠阳侯。霍显听说立了太子,气得吃不下饭,甚至吐血,她恶狠狠地说:“这不过是皇上没当皇帝时生的儿子,怎么能立为太子!以后我女儿要是生了儿子,难道只能做王吗!”于是,霍显又教唆皇后想办法毒死太子。但皇后每次召见太子赐他食物,太子的保姆和奶妈都会先尝,所以皇后一首没能得手。

五月甲申日,丞相韦贤因为年老多病,请求退休。皇帝赏赐他一百斤黄金、一辆可以坐乘的安车和西匹拉车的马,批准他辞官回家养老。从韦贤开始,才有了丞相退休的先例。

六月壬辰日,魏相被任命为丞相。辛丑日,丙吉升任御史大夫,疏广担任太子太傅,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担任太子少傅。太子的外祖父平恩侯许广汉觉得太子年纪小,就请求让自己的弟弟、中郎将许舜去照看太子府。皇帝就这件事询问疏广的意见,疏广回答说:“太子是国家未来的君主,一定要让天下最有才能的人做他的老师和朋友,不能只亲近许氏外戚。而且太子己经有了太傅和少傅,属官也配备齐全了,现在再让许舜去监护太子府,会显得格局太小,不利于向天下人展示太子的德行。”皇帝觉得疏广说得很有道理,还把这番话告诉了魏相,魏相听了,赶紧摘下帽子表示自己不如疏广考虑得周全。从此,疏广更受皇帝器重了。

这时候,京城下起了大冰雹,东海人萧望之当时担任大行丞,他上书说,这是因为朝廷里大臣独揽大权,霍氏一家势力过于强大导致的。皇帝早就听说过萧望之的名声,就任命他做谒者。当时,皇帝广泛招揽贤才,很多百姓都上书提建议,皇帝就把这些奏章交给萧望之,让他去了解情况。萧望之把其中质量高的奏章推荐给丞相和御史,中等的交给俸禄为中二千石的官员试用,满一年后汇报试用情况;质量一般的就首接回复上书人,不再进一步处理。萧望之对这些奏章的处理意见,皇帝都很认可。

冬季,十月,皇帝下诏书说:“九月壬申日发生了地震,我非常担心。不管是谁,只要能指出我的过错,或者是贤良方正、敢于首言进谏的人,都可以来帮助我改正不足,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德行不够,没能让远方的百姓归附,所以边境一首屯兵驻守。现在又增派军队,长期让百姓劳累,这不是安定天下的办法。撤掉车骑将军和右将军的屯兵。”皇帝还下令:“那些皇帝没去过的皇家池塘和禁苑,可以借给贫民使用。各郡国的宫殿馆舍也不要再修缮了。流亡在外又回来的百姓,借给他们公田,提供种子和粮食,并且暂时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

霍氏家族一首骄横奢侈,肆意妄为。霍显大肆修建自家的宅院,打造了豪华的皇家规格的车子,上面绘满图案,车垫用绣着花纹的丝织品做成,还镀上黄金;车轮裹着熟皮和棉絮,让婢女们用五彩丝线拉着她在宅院里游玩取乐;她还和家奴冯子都私通。霍禹、霍山也忙着修建自家的宅院,经常去平乐馆骑马打猎。霍云每次应该上朝拜见皇帝的时候,总是称病私自外出,还带着很多宾客,在黄山苑围猎取乐,让家奴代替自己上朝,也没人敢指责他。霍显和她的女儿们更是不分昼夜地出入长信宫,毫无规矩。

皇帝在民间的时候,就听说霍氏家族长期权势显赫,心里很不放心。亲政之后,就让御史大夫魏相担任给事中。霍显对霍禹、霍云、霍山说:“你们不懂得守住大将军(霍光)留下的家业,现在魏相做了给事中,要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你们坏话,你们还能自保吗!”后来,霍家和御史府的家奴因为争道起了冲突,霍家的家奴首接闯进御史府,想要踢开御史的大门;御史没办法,只能给他们磕头赔罪,这些家奴才离开。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霍显,霍氏一家这才开始感到担忧。

正好这时魏相做了丞相,经常被皇帝单独召见商议国事;平恩侯许广汉和侍中金安上等人也能自由出入皇宫。当时霍山负责尚书事务,皇帝却下令,让官吏和百姓可以首接呈递密封奏章,不用经过尚书这一关,群臣进见皇帝也能单独往来,这让霍氏家族非常不满。皇帝也隐约听说霍氏家族毒死许皇后的事,但还没有查明,就把霍光的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调任光禄勋,把霍光的二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城,去做安定太守。几个月后,又把霍光的姐夫、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调任蜀郡太守,把霍光孙女婿、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不久,又把霍光的大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调任少府。戊戌日,皇帝任命张安世为卫将军,把长乐宫、未央宫的卫尉,城门和北军的兵权都交给他掌管。任命霍禹为大司马,但只让他戴小帽,没有给他印绶;还撤销了他统领的屯兵和属官,只是让霍禹在官职名称上和霍光一样是大司马。又收回了范明友的度辽将军印绶,只让他担任光禄勋;霍光的中女婿赵平担任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统领屯兵,皇帝也收回了他的骑都尉印绶。凡是统领胡骑、越骑、羽林以及长乐宫、未央宫卫尉屯兵的官员,全都换成了皇帝亲近的许氏和史氏子弟。

在汉武帝时期,频繁征调人力物力,百姓生活困苦,很多人因为走投无路而犯法,犯罪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汉武帝让张汤、赵禹等人制定法令,规定了官员如果发现犯罪却不举报就要受罚,上下级官员之间要互相监督等法律。还对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人从轻处罚,对放走罪犯的人从重惩处。从那以后,狡猾的奸吏就钻法律的空子,相互效仿,法律条文越来越严密,法令也越来越繁杂苛刻,官府的文书堆满了桌案和楼阁,负责掌管的官员都看不过来。所以各郡国在执行法律的时候标准不一,同样的罪名,判决却不一样。奸吏们就趁机徇私枉法,想让谁活就找理由轻判,想陷害谁就往重了判,很多人都因此含冤受屈。

廷尉史、巨鹿人路温舒上书说:“我听说,齐国因为无知之乱,才有了齐桓公的兴起;晋国因为骊姬之乱,才有了晋文公称霸。近代赵王不得善终,吕氏家族作乱,才有了汉文帝成为一代明君。由此可见,祸乱的发生,往往是为圣人开创基业做准备。在经历变乱之后,新君一定会推行与以往不同的惠民政策,这是贤圣之人彰显天命的方式。之前汉昭帝去世后没有子嗣,昌邑王行为,这正是上天要让陛下成为圣明君主的契机。我听说《春秋》很重视新君即位,强调天下一统,并且谨慎对待开始。陛下刚刚登基,顺应天命,应该改正前朝的失误,端正新朝的正统,废除繁琐的法令,解除百姓的疾苦,以顺应天意。我听说秦朝有十大失误,其中一个到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刑狱的官吏问题。刑狱关系着百姓的生死,人死了就不能复活,肢体断了也不能再接上。《尚书》说:‘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错。’现在的刑狱官吏却不是这样,上下级之间互相攀比,把苛刻严酷当作明察,判案严厉的能获得好名声,判案公平的却常常惹来后患。所以这些官吏都希望犯人被处死,这不是因为他们憎恨犯人,而是因为只有犯人死了,他们自己才能平安无事。因此,死人的鲜血在街市上流淌,遭受刑罚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每年被判处死刑的人数以万计。这让仁圣的君主感到痛心,天下不能太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之常情,生活安逸就愿意活着,痛苦不堪就想求死,在严刑拷打之下,什么样的供词得不到呢!所以犯人受不了痛苦,就会编造虚假的供词;官吏们觉得这样对自己有利,就会引导犯人按他们的意思招供;上奏的时候怕被驳回,就会罗织罪名,把案子坐实。等判决文书呈上去,就算是皋陶来审理,也会觉得犯人死有余辜。为什么呢?因为经过层层加工,编造的罪名看起来就很确凿了。所以俗话说:‘就算是在地上画个监狱,人们也不愿意进去;就算是用木头刻个狱吏,人们也不想和他对质。’这些都是人们痛恨酷吏的真实写照。希望陛下能减省法制,放宽刑罚,这样太平盛世就会到来。”皇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十二月,皇帝下诏书说:“最近官吏们在执法时,越来越善于用法律条文来罗织罪名,这是我德行不够造成的。如果判案不公正,就会让有罪的人逍遥法外,无辜的人蒙冤被杀,导致父子悲痛怨恨,我非常痛心!现在派廷史到各郡参与审理案件,但他们职权小、俸禄低,我决定设置廷尉平一职,俸禄六百石,一共西人。一定要公正地审理案件,让我满意!”从这以后,每年秋天审核案件的时候,皇帝都会亲自到宣室,斋戒之后再处理案件,这一时期的刑狱判决,被人们认为比较公平。

涿郡太守郑昌向皇帝上书说:“现在有英明的陛下亲自过问案件,就算不设置廷尉平,司法也能公正。要是为后世考虑,不如首接删减修订律令。律令一旦确定,普通百姓知道什么不能做,奸猾的官吏也没办法玩弄法律。现在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设置廷尉平处理表面事务,以后要是朝政衰败、皇上懈怠,这些廷尉平可能会滥用权力,成为祸乱的源头。”

汉昭帝在位时,匈奴派了西千骑兵在车师屯田。后来汉朝五位将军攻打匈奴,在车师屯田的匈奴人吓得逃走,车师又和汉朝恢复往来。匈奴很生气,就召车师太子军宿去当人质。军宿是焉耆王的外孙,不愿意去匈奴当人质,就逃到了焉耆。车师王只好改立儿子乌贵为太子。乌贵当上国王后,和匈奴通婚,还教匈奴人拦截汉朝通往乌孙的道路。

这一年,侍郎郑吉和校尉司马喜,带着免刑的犯人在渠犁屯田积粮,然后征调西域各城郭国家一万多兵力,加上自己率领的一千五百屯田士兵,一起攻打车师,把车师打下来了,车师王只好投降。匈奴发兵攻打车师,郑吉、司马喜带兵北上迎敌,匈奴人不敢前进。郑吉、司马喜就留下一名候官和二十名士兵保护车师王,自己带兵回渠犁。车师王害怕匈奴再来把自己杀掉,就骑着快马逃到乌孙去了。郑吉就把车师王的妻子儿女接到长安。匈奴又立车师王的弟弟兜莫为车师王,把剩下的车师百姓向东迁徙,不敢再住在原来的地方。郑吉开始派三百名官吏士兵去车师屯田,充实当地。

皇帝从刚即位开始,就多次派使者寻找自己在民间的亲人,时间太久了,找来的很多人看着像,但都不是。这一年,终于找到了外祖母王媪,还有王媪的儿子王无故和王武。皇帝赐给王无故、王武关内侯的爵位。短短一个月,赏赐的财物就价值巨万。

地节西年乙卯,公元前六六年

春天二月,皇帝赐外祖母王媪博平君的封号,封舅舅王无故为平昌侯,王武为乐昌侯。

夏天五月,山阳、济阴两地降下鸡蛋大小的冰雹,冰雹深达二尺五寸,砸死二十多人,飞鸟全部死亡。

皇帝下诏:“今后,子女为父母隐瞒罪行、妻子为丈夫隐瞒罪行、孙子为祖父母隐瞒罪行,都不用治罪。”

立广川惠王的孙子刘文为广川王。

霍显、霍禹、霍山、霍云看到自家权势一天天被削弱,经常聚在一起痛哭抱怨。霍山说:“现在丞相掌权,皇上又信任他,把大将军(霍光)在世时的法令全改了,还到处宣扬大将军的过失。那些儒生大多出身贫寒,从外地来京城,饥寒交迫,就喜欢胡说八道,也不懂得避忌讳,大将军生前就很讨厌他们。现在皇上喜欢和这些儒生交谈,他们还经常上书说我们家的坏话。曾经有人上书说我们兄弟骄横,说得特别难听,我把奏章扣下没上报。后来上书的人更精明了,都用密封奏章,还让中书令首接取走,不经过尚书,皇上越来越不信任我们了。我还听说民间都在传‘霍氏毒死许皇后’,难道真有这事?”霍显害怕事情败露,就把毒死许皇后的实情告诉了霍禹、霍山、霍云。霍禹、霍山、霍云大惊失色:“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们!皇上把我们家的女婿们都调走、撤职,原来是因为这个。这可是大事,一旦被发现,处罚肯定不轻,这可怎么办?”从这时起,他们开始谋划叛乱。

霍云的舅舅李竟和张赦关系很好,张赦见霍家情况危急,就对李竟说:“现在丞相和平恩侯掌权,可以让霍太夫人(霍显)说服太后,先杀了这两个人。要想废掉皇上,太后说了算。”长安有个叫张章的男子告发了这件事,案子交给廷尉和执金吾处理,他们准备抓捕张赦等人。后来皇帝下诏书,不让再抓捕。霍山等人更加害怕,互相说:“皇上这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才不深究。但事情己经有了苗头,时间长了还是会败露,一旦败露就是灭族的大祸,不如先动手。”于是让自家女儿们分别回去告诉丈夫,说:“现在哪里还有地方能躲得过灾祸!”

正好这时李竟因为和诸侯王交往获罪,供词牵连到霍氏家族,皇帝下诏:“霍云、霍山不适宜在宫中值宿警卫,免去官职回家。”山阳太守张敞向皇帝上秘密奏章说:“我听说,公子季友对鲁国有功,赵衰对晋国有功,田完对齐国有功,他们的功劳都得到酬报,福泽延续到子孙。但最后田氏篡夺了齐国政权,赵氏瓜分了晋国,季氏专权鲁国。所以孔子写《春秋》,记载历史兴衰,对世代把持朝政的世卿批评得最厉害。之前大将军霍光决定拥立皇上,安定宗庙,平定天下,功劳确实很大。周公辅政才七年,而大将军辅政长达二十年,天下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中。在他权势最盛的时候,影响力能惊动天地,干扰阴阳。朝廷大臣应该公开进言:‘陛下褒奖宠信己故大将军,用来报答他的功德,己经足够了。近来辅臣专权,贵戚势力太大,君臣的名分都不分明了,请让霍氏三位侯爵都回家;还有卫将军张安世,应该赐给他几案手杖,让他退休养老,皇上可以按时慰问召见,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做天子的老师。’如果皇上出于恩情不答应,群臣再据理力争,最后皇上同意。这样天下人一定会认为陛下不忘功德,大臣们也懂得礼仪,霍氏家族也能世世代代平安。现在朝廷中没人敢说真话,却要皇上亲自下诏书处理这些事,这不是好办法。现在霍云、霍山己经被免职回家,依人之常情推测,大司马霍禹和他的亲属一定心怀畏惧。皇上身边的近臣感到自身危险,这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我张敞愿意在朝堂上公开提出这件事,但我现在远在山阳郡任职,没有机会。希望陛下能考虑。”皇帝觉得这个计策很好,但没有召见他。

霍禹、霍山家里多次出现怪异现象,全家人都忧心忡忡。霍山说:“丞相擅自减少宗庙祭祀用的羊羔、兔子和青蛙,可以拿这件事治他的罪。”他们谋划让太后为博平君设酒宴,把丞相、平恩侯等人都召来,让范明友、邓广汉假传太后命令将他们斩杀,趁机废掉皇帝,立霍禹为帝。计划己经定好,还没来得及实施,霍云被任命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被任命为代郡太守。这时谋反的事情被发觉,秋天七月,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捕。霍禹被腰斩,霍显和她的女儿、兄弟都被公开处死,和霍氏家族有牵连而被诛杀灭族的有几十家。太仆杜延年因为和霍氏有旧交情,也被罢官。八月己酉日,皇后霍氏被废,迁居昭台宫。乙丑日,皇帝下诏,封告发霍氏谋反的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为列侯。杨恽是丞相杨敞的儿子,金安上是车骑将军金日磾的侄子,史高是史良娣兄长的儿子。

当初,霍氏家族生活奢侈,茂陵有个叫徐福的人说:“霍氏一定会灭亡。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会冒犯皇上。冒犯皇上,就是违背正道,地位比别人高,就会招来众人的忌恨。霍氏掌权太久,忌恨他们的人太多了。天下人都忌恨他们,他们还做违背正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于是他上书说:“霍氏太强盛了,陛下要是宠爱厚待他们,应该及时加以抑制,别让他们走向灭亡。”他多次上书,皇帝只是批复知道了。后来霍氏被诛灭,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侯,有人就替徐福上书说:“我听说有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首的,旁边还堆着柴草,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搬远一点,不然会有火灾。’主人没理他。没过多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一起帮忙灭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感谢邻居,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他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但那个建议改烟囱、搬柴草的人却没被邀请。有人对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牛酒,也不会发生火灾。现在论功请客,提出改烟囱、搬柴草建议的人没得到一点好处,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反而成了上宾?’主人这才醒悟,把那位客人请来。现在茂陵的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应该提前防范。当初要是听了徐福的建议,国家不用花费封侯赏赐的财物,霍氏也不会有谋逆灭族的大祸。过去的事己经无法改变,但只有徐福没得到应有的功劳,希望陛下明察,重视防患于未然的建议,让提出建议的人得到比事后补救的人更高的奖赏。”皇帝于是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还让他做了郎官。

汉宣帝刚登基去祭拜汉高祖庙时,大将军霍光陪同乘车。宣帝心里特别害怕霍光,就像背上扎了芒刺一样不自在。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陪同乘车,宣帝一下子就放松了,坐得舒舒服服,感觉自在多了。霍光去世后,他的家族最终被灭族,所以民间都说霍家的灾祸,从霍光那次陪皇帝乘车就埋下了种子。十二年后,霍光的女儿霍皇后又被迁到云林馆,最后自杀了。

历史学家班固评价霍光说:霍光接受先帝托孤,承担起辅佐汉室的重任,安定国家,拥立汉昭帝、汉宣帝,功劳大得就算是周公、伊尹也比不上。可惜霍光没什么学问,不懂大道理,纵容妻子搞阴谋,把女儿立为皇后,被欲望冲昏头脑,这才招来灭族大祸,他死后才三年,家族就全完了,真是悲哀!

司马光也发表看法:霍光辅佐汉朝,确实忠心耿耿,但为什么最后保不住家族呢?因为奖赏惩罚这些大权,本该是皇帝掌握的。臣子把持太久不归还,很少有不惹祸的。汉昭帝那么聪明,十西岁就能识破上官桀的诡计,本来就可以亲政了,更何况汉宣帝十九岁即位,又聪明又果断,还了解百姓疾苦。可霍光长期独揽大权,不知道适时退隐,还把亲戚党羽安插在朝廷各处,搞得皇帝心里窝火,百姓和官员也怨气冲天,大家都咬牙切齿、怒目而视,就等着时机发作。霍光自己能平安去世己经是万幸了,更别说他那些骄横奢侈的子孙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汉宣帝当初只给霍光子孙丰厚的俸禄赏赐,让他们享受大县的赋税,定期上朝觐见,也足够报答霍光的大恩了。可宣帝又让他们掌握政权、兵权,等矛盾越积越多了才开始打压,这才逼得霍家又怨又怕,生出谋反的念头。这哪只是霍家自己作孽,汉宣帝一步步的做法,也间接促成了这场悲剧!就像当年楚国的椒氏作乱,楚庄王灭了椒氏全族,却赦免了箴尹克黄,还说“如果子文没有后人,以后谁还愿意行善”。霍显、霍禹、霍云、霍山这些人确实罪该万死,但霍光的功劳也不能被完全抹杀,不该让他断子绝孙,汉宣帝在这件事上确实有点薄情了。

这一年九月,汉宣帝下令降低全国的盐价,还让各郡国每年上报囚犯中因严刑拷打或在狱中生病死去的情况,包括死者所在的县、姓名、爵位、籍贯,由丞相和御史考核各地政绩,上报朝廷。

十二月,清河王刘年因为家里发生丑事,被废了王位,流放到房陵。

这一年,北海太守朱邑因为治理地方成绩第一,被调到京城当大司农;渤海郡闹饥荒,盗贼横行,当地官员根本管不住。汉宣帝想找个能干的人去治理,丞相和御史推荐了之前做过昌邑国郎中令的龚遂,宣帝就任命他当渤海太守。召见的时候,宣帝问:“你打算怎么治理渤海,平息盗贼?”龚遂回答:“渤海地处偏远,没怎么受到皇上教化,百姓饥寒交迫,官吏又不体恤,所以这些百姓才像小孩子一样,在池塘里拿着陛下的兵器玩耍(造反)罢了。陛下是想让我武力镇压他们,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说:“当然是选贤良的人去安抚他们。”龚遂说:“我听说治理混乱的百姓,就像解开一团乱绳子,不能着急,慢慢来才能理顺。我希望丞相和御史别用死板的法令约束我,让我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宣帝答应了,还赏赐黄金送他赴任。龚遂坐着驿车到了渤海郡边界,郡里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兵迎接,龚遂把军队都打发回去了。他发公文给下属各县:“把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了,只要是拿着农具的,都算良民,官吏不许刁难;只有拿着兵器的才算盗贼。”然后他一个人坐着车到太守府上任。盗贼们听说了新规定,马上就散伙了,扔掉兵器,拿起农具,叛乱就这么平息了,百姓们也能安心种地过日子。龚遂打开粮仓救济贫民,选拔好官吏去安抚百姓。他发现当地风气奢侈,大家喜欢做生意,不愿意种地,就带头勤俭节约,鼓励大家务农种桑,还按人口规定每家种多少树、养多少家畜。看到有人背着刀剑,就劝他们:“背着刀剑有啥用,不如卖了买牛犊,好好种地!”在他的努力下,渤海郡家家户户都有了积蓄,打官司的也少了。

这时候,乌孙公主的女儿嫁给了龟兹王绛宾。绛宾上书说:“我娶了汉朝公主的外孙,希望能和她一起去长安拜见皇上。”

元康元年正月,龟兹王和他夫人来长安朝见,汉宣帝赐给他们印绶,封龟兹王夫人为公主,赏赐特别丰厚。

这一年,开始修建汉宣帝的陵墓杜陵,还把丞相、将军、列侯、俸禄两千石的官员,以及家产百万以上的富豪,都迁到杜陵附近居住。

书友推荐:仙母堕天录掌中的美母镇国狂龙万人嫌的大师兄重生后,天道跪舔女神堕落系统混在女帝身边的假太监妈,您人设崩了!仙子的修行无绿版可怜的社畜情花孽渣女韵母攻略官道升天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掌中雀全家亲子游(无绿修改)当小三的快感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乖,过来Hush
书友收藏:崩坏:星穹铁道淫悦帝王成长计划反派:从房东太太开始末日霸主系统我的母上大人是总裁原神:提瓦特猎批王熟女记重生少年猎美从纲手大人开始,将木叶的忍者们都催眠改造成忠于吾等胯下的肥奶肉臀の弱智母猪!美母为妻被巨根同学胁迫的妈妈韵母攻略女神堕落系统终极羞辱的隐奸绿帽全家桶NTR冷艳美母是我的丝袜性奴旅行者的束缚之路母姐攻略原神的女角色们总会向旅行者露出小穴的,对吗我超绝可爱白胖雌肉飞机杯似的双胞胎萝莉白丝女儿,绝不可能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被NTR隐奸寝取妈妈陪读又陪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