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里笔墨庄的店堂内,陆伯轩正就着晨光细读刚送来的报纸。忽然,一则新闻攫住了他的目光——《东北局势堪忧,蒋总统中正亲临长春与卫总司令立煌共商剿共大计》。
“这个蒋光头!”陆伯轩愤然将报纸拍在书案上,“国家经济一团糟,民生凋敝也不管,整天只晓得排除异己,如此下去,迟早要完!”
“阿爸,侬又在跟谁置气呢?”玉凤抱着小毛头从后堂走来。
陆伯轩指着报纸:“跟它生气!”
一抬头看见玉凤怀中的小孙子,他脸上又漾开慈祥的笑意,伸出双手:“来,小念乔,让阿爷抱一抱。”
玉凤将孩子递过去,顺手拿起抹布擦拭货柜。
“马上开学了,诚诚放学是自己回来?”陆伯轩问。
“男孩子家,自己上学放学没问题的。再说诚诚那个小鬼头,跑起来像阵风,谁追得上。”
父女俩正说着话,店门被轻轻推开,保甲长拎着铜锣迈了进来。
“陆老板,玉凤,都在啊。”
“保甲长,侬今朝怎么得空过来?”玉凤忙招呼他坐。
“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保甲长叹了口气,“本来想这把年纪就不做了,可上头不准我退。唉!”
“是这样,政府要搞人口清查,虹桥路这片要求明天上午每家每户都得在家等候。户口本上的都要见到人。”
“做啥又查?去年年底不是刚查过吗?”陆伯轩疑惑的看向保甲长
保甲长压低嗓音:“还不是为了抓红党,人口清查不过是个幌子。”
“好了,话我带到了,明天可别忘了都在家等着。”保甲长又提高音量,起身道,“先走一步,弄堂里还有好多人家要跑。”
保甲长一出店门,弄堂里便响起清脆的铜锣声,伴着他那特有的沙哑嗓门:“各位民福里的居民听好了,明天要……”
玉凤忽然一阵恍惚,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日占时期的上海。还是那面铜锣清脆的敲击,还是那沙哑的喊声:“民福里的居民听好了,大日本皇军有令……”
“玉凤,玉凤,侬在发什么呆呀”杨家姆妈的声音从边上传来,这才将玉凤从迷茫中拉回来。
“杨家姆妈,我怎么感觉日本人又要来了?”玉凤有些紧张地说道
“勿要瞎想,侬是夜里带小毛头太辛苦了,没睡好。”杨家姆妈劝慰道。
。。。。。。
晓棠和武小娴吃过午饭,与陈怡霖道别后,便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武家烧饼铺离交大不远,没走多久就到了。武小娴在店门前停下脚步,晓棠望着紧闭的店门问道:“武大伯这一病,铺子就开不了了吗?要一首关着?”
“是啊,我娘一个人忙不过来,还得照顾我爹。等以后再说吧。”武小娴朝晓棠挥挥手,“我先回去了,你路上当心。明天印书馆别忘了。”
晓棠独自走在虹桥路上,一边走一边回味着陈怡霖刚才说的话。她觉得这位小陈姐姐讲得很有道理,心里盘算着回家要跟师父和玉凤姐好好说说,让他们同意自己也去参加学生游行。正想着该如何开口,身后突然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
“欸,你不是武小娴的妹妹吗?一个人走路啊?”
晓棠吓了一跳——自从那年在校门口遭遇绑匪后,她对陌生人在街上搭话特别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