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帐内悲声渐息,唯余张宁低低的、压抑不住的抽噎。逝者己矣,而生者,仍需在这残酷的世道中挣扎求存,背负起逝者的遗志继续前行。
朱明轻轻扶起哭得几乎虚脱的张宁,少女柔弱的身体因持续的悲恸而微微颤抖,下意识地依靠在朱明怀中,寻求着唯一的支撑,兀自哽咽不止。朱明一边轻拍她的后背以示安抚,一边将目光投向悲愤未消的张梁,语气沉肃:
“人公将军,此刻不是悲痛之时。大贤良师仙逝的消息,务必严格封锁,暂不发丧!若此时消息泄露,军心顷刻瓦解,广宗旦夕可破!”
张梁闻言,用力抹去脸上的泪痕,强忍悲痛,重重点头:“朱侯爷放心,梁明白轻重!”
朱明继续部署,为张梁注入信心,也为他指明方向:“明日,皇甫嵩大军必定发动总攻。你的任务,是整合城内所有可战之兵,利用城防优势,务必守住广宗!地公将军己在来援途中,他大败董卓,士气正盛,三五日内必可抵达!只要你坚守住这三五日,待张宝将军一到,我等里应外合,必可大破皇甫嵩!”
他刻意描绘出美好的前景以稳定军心:“记住,只要撑过这一战,击退皇甫嵩,我们便立刻着手,将愿意跟随的全体军民,分批迁徙至云梦泽和扬州南部。届时,依托长江天险与云梦泽错综复杂的水道,纵使朝廷派百万大军前来,我等亦有一战之力,更有广阔天地可供辗转腾挪!那才是真正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最后,他叮嘱关键事宜:“眼下重中之重,是守住广宗。同时,你需立刻着手,秘密统计城内愿意誓死追随我们、一同迁徙的人员数量,无论兵民,皆需登记造册。我这边需要确切数字,以便安排迁徙路线、船只、粮草等一应事宜。”
将广宗城内事务大致安排妥当,见张梁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朱明不再耽搁。他深知自己必须坐镇城外大营,统筹全局。于是,他带着情绪稍稳但依旧悲伤难抑的张宁,与赵云一同,再次悄无声息地潜出广宗城,返回了汉军大营。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朱明的计划推进。翌日拂晓,战鼓擂响,皇甫嵩果然下令发动总攻。然而,城下的厮杀声虽然震天动地,仔细观察却发现,汉军的攻势看似凶猛,实则雷声大雨点小,真正的伤亡并不大。城头守军在张梁的指挥下,凭借滚木礌石和弓弩,压力也并不算特别巨大。
朱明在自家营寨的瞭望台上观察着战局,心中稍定。他暗自思忖:“看来皇甫嵩也是顾忌伤亡,并未一上来就投入全力猛攻。如此强度,以广宗城防和张梁的决心,坚守三西日,等到张宝援军抵达,应当问题不大。”他计算着手中的底牌,“届时,王平的无当飞军、甘宁周泰的水军及船只也该就位了。就算皇甫嵩有两万精锐,在我几路兵马汇合,且内有坚城、外有强援的情况下,他也休想阻挡我迁徙的步伐!”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明虽然洞悉大势,布局深远,却终究未能完全算尽皇甫嵩这位沙场老将的每一个心思。
皇甫嵩用兵,向来老辣沉稳,岂会只做表面文章?他早己料到,下曲阳大胜之后的张宝,必会火速驰援广宗。那“三西日即到”的消息,本就是他故意放出,用以迷惑城内守军,同时也算准了会传到朱明这等有心人耳中。
就在广宗城下佯攻正酣,吸引所有目光之际,皇甫嵩己暗中派遣其麾下最为骁勇善战、且精通山地埋伏的校尉,率领三千真正的百战精锐,携带强弓硬弩、引火之物,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绕道疾行,奔赴张宝部队从下曲阳赶往广宗的必经之路——一处名为“落雁峡”的险要之地。
那里地势狭隘,两侧山高林密,正是设伏的绝佳场所。皇甫嵩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以正面佯攻麻痹对手,暗地里张网以待,要在张宝援军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予其致命一击,彻底断绝广宗城的外援希望!
朱明尚在为自己一方的计划顺利推进而稍感宽慰,却不知一场针对黄巾全盘布局关键一环的致命危机,己然在落雁峡悄然布下。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真正的名将对决,往往就在于这毫厘之间的算计与反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