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立国之初,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国家财政困难。
这个时候,朱元璋实行卫所制度极大的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使得明朝能够长期的维持一支规模空前的常备军。
卫所制好,但是也不好,和所有的制度一样,都有着其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制的缺陷逐渐的暴露。
卫兵孱弱不堪战事,只能作为守城之兵,只有边疆的少数卫所,因为长期的军事压力仍然具备着不菲的素养。
中后期募兵制兴起,才使得明朝重挽颓势。
朱元璋在其统一之后的多项政策,财政方面大多都是节流,而非是开源。
哪怕是开源,想的办法也就是大明宝钞这些使得国家疲惫的办法。
一想到大明宝钞,陈望就有些头疼。
要是没有明初发行大明宝钞,彻底败坏了纸币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
现在他也不需要太过于头疼财政的问题,也不至于要从军票发起,一点一点的提高纸币的地位,重新建立起信誉。
“然自我大明立国二百余载至今,卫所之制早已名存实亡。”
“各地卫所,军屯败坏,各卫所屯田多有被豪强侵占,军户无田可耕,却仍要缴纳屯粮,致使军户逃亡者十之七八,空额不补,册籍混乱。
“而各地卫所欺上瞒下,仍报足额,实则空额粮饷尽入私囊,此乃喝兵血,蚀国本!”
陈望的语气渐沉。
“各地卫所,尤其是内地卫所,训练废弛,各卫所军官多世袭罔替,不思练兵,只知盘剥,军士沦为私役,兵器锈蚀不堪,遇有战事,往往一触即溃。”
陈望提高了声音。
“臣非否定太祖圣明,实乃时移世易,今日欲强军强国,必行改革。”
说到此处,陈望略作停顿,等待着众人的反应。
殿内武官个个面色惨白。这些世袭罔替的军户将领,他们的爵位,田产、私兵,皆系于卫所制度。
如今陈望一言就要将其连根拔起,但却无人敢出声反对。
这些勋贵武臣们,在土木堡后一直被文官们压得死死的。
眼下朝会之上,一众文官尚且不敢言语,他们哪个又敢冒头。
陈望等了些许的时间,见到没有任何一人跳将出来,这才继续说道。
“故臣请,尽废内地一应卫所,改行募兵,择精壮者入伍,厚其粮饷,严其训练。
“九边重镇,暂保留卫所建制,但也需严加整顿,清除空额,重振军备。”
隆武帝神色平静,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神情各异的群臣,最后才落到了陈望的身上。
看着陈望的身形,隆武帝的眼神复杂。
满朝朱紫,衮衮诸公,此时却被陈望一人压的喘不过气来。
唯一敢当朝出言的马士英,也不过是奉着陈望的命令被迫站了出来,为新政略作铺垫罢了。
这些政令,在隆武帝看来,无一不是现在对于天下最好的良法。
但是这些良法,想要推行下去,却是难之又难。
当今天下,能够真正推行这些改革的人,唯望一人而已。
若无望,纵使他贵为天子,深知这些政令之善,也断难推行。
这些政令只怕刚刚提出,便会受到满朝臣工的攻讦,决计无法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