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军的视角他们是一队队上,每队人也好,马也好,进攻之后都有一段休整和准备的时间。
但在代军的队伍末端看来,他们面对的就是永不停歇如疾风骤雨般的进攻。
这种阵法是军中常用的车悬阵,也是轻重骑兵练习最多的阵法。
据说最早可以追述到霍去病打击匈奴人时使用,但真假已不可考。
这种阵法的精髓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实际上在局部战场形成了多打少。
代军后方的士兵顶多七八百,前面的没法帮忙,甚至多数人后面发生什么都不知道。
但他们面对的却是二十营,四十队周军骑轻骑兵的轮流打击。
论兵力,此时河谷里代军后部和周军轻骑兵兵力相当,但骑兵利用机动性,就能轻易形成这种多打少的局面。
不一会儿后方的士兵抛洒一路的尸体,大队还在缓缓努力向北移动。
后方很快顶不住这种无穷无尽的打击,开始到处乱窜逃命,往山里跑,往河里跑,不顾命令越过前队往北跑。
队伍出现骚乱。
代军庞大的队伍像剥洋葱一样从后方被剥去一层。
周军骑兵继续螺旋抵近,后方暴露出来的士兵继续遭到轮流的弓弩射击。
代军终于顶不住,从北面叫来了一队五六百人的骑兵,径直沿着河谷西侧河边冲向周军的轻骑。
应该是骑兵跑太快,好不容易才叫回来。
他们从西侧河边进攻,是因为与周军轻骑相冲,双方移动方向是相对的,能快速接近。
如果从中部或西部发起进攻,轻骑兵们正在撤退,根本不怕他们,打马拉开距离就行。
但赵立宽早预料到这种情况,让慕容亭赶快支援就是为此准备的。
代军慕容亭部十营两千重骑兵一直在河西岸待命,位于轻骑左后侧五十余步处。
见对方骑兵来袭,打头两营立即迎河岸对头发起冲锋。
代军那边见他们人多势众,来势汹汹,竟不少人直接调转马头跑路。
双方交马而过,余下冲过来的百余骑纷纷接连落马,还有人弃马跳入河里。
轻骑兵没有了阻碍,继续黏着代军屁股后轮流打击。
正午后,太阳高照。
代军轻骑三分之二的人马射完一轮箭矢,回到中军补充了一次。
随后继续紧咬,一开始周军士兵在战场上对车悬阵运用还没那么熟练,现在已到轻车熟路。
中途分出部队补给也有条不紊,丝毫不乱。
补给后的士兵重回战斗序列也井然有序,没有冲撞,没有混乱。
见周军如此训练有素,代军再也顶不住,连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
如一个步履蹒跚的窜稀病人般抛洒一路尸体后,开始出现群体性的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