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东胡使者和月氏使者触怒了秦国皇帝,秦国皇帝才让人带兵征讨,只是秦国使者讲的这经过也太简略了,根本没讲具体是怎么击败的月氏人。
莫非是秦国人此战胜得很艰难,损失很大,所以不好意思讲?
有这种可能,月氏人并不弱,他们便在月氏人手里吃过亏,秦国人击败月氏人很可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要是秦国人很艰难才击败了月氏人,证明月氏人的实力虽弱于秦国人,却不会相差太多,那月氏人不会连自己的土地都丢弃了,跑到他们这跟他们抢土地,应该在休整后再和秦人战过才对。
然而事实是,月氏人并没有选择从秦国人手里夺回土地,反而逃到了他们这,宁愿丢弃故土前往异域,也不愿再面对秦国人,宁战西方诸国,永不回东方见秦国!
肯定是在同秦国人的那一战中,见识到了秦国人的厉害,觉得无法与秦国人抗衡。
一大臣问道:“请问使者,贵与月氏人交战,伤亡如何?”
王陵笑道:“若说伤亡,倒的确有一些,主要是在行军途中生疾。”
也就是说秦国人在与月氏人,还有那东胡人交战时,几乎没有别的伤亡。
可这怎么可能?
难不成秦国人用箭在远处就把月氏人和东胡人给射灭了?
一些巴克特里亚大臣心中生出如此想法,转念又觉得这不可能,现实中怎么可能有那么强的弓箭,在远处便将敌军消灭殆尽。
不对,秦国人有那种被称为“火炮”的武器,弓箭不行,那火炮却未必。
在他们听到的消息中,火炮是一种极厉害的武器,月氏人之所以败给秦国人,主要是因为火炮。
传闻,那火炮能相隔很远便发动攻击,攻击时有雷鸣般的轰响,还会发出火光,实在想象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
见王陵没有详细讲的意思,欧西德穆斯一世等人便没有再问,只是决定一定要派人去秦国,多打探秦国的消息。
这场展示后,“秦国使团”、“秦军”、“秦国人的兵甲”成为巴克特拉城最流行最火热的话题。
巴克特拉的街头巷尾常有人争论是他们巴克特里亚厉害,还是秦国厉害。
一般,争论的结果是他们巴克特里亚比秦国更厉害一些。
秦国人的兵甲要胜过他们,可是他们有无敌的马其顿方阵,能弥补兵甲方面的不足。
然后有人问要是秦国人也学会了马其顿方阵,那又是谁更厉害?
这把一些人给问住了,但也有人觉得马其顿方阵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创造,看着简单,实则十分深奥,秦国人最多能学点皮毛,学不到精髓。
最终,还是他们巴克特里亚赢,要比秦国更胜一筹。
王陵等人知道这些谈论后,只一笑而过,并未在意,赢不赢不是靠嘴上争论出来的,得看真实的实力。
又过了两日,这一日,王陵与郦食其带着使团中的学者前往巴克特拉大剧院,将在那里与巴克特里亚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王陵、郦食其等人到后不久,欧西德穆斯一世也带了一帮大臣过来观看学术交流。
今日没那么多观众,两方学者各坐于舞台两边,每一方各有数名翻译,有些像后世的辩论赛,只是人数更多。
大秦学者团坐于舞台之右,巴克特里亚学者团坐于舞台之左,这也是刻意安排,因为右边是东方,象征大秦是从东边而来。
一眼看去,可看到巴克特里亚的学者以中年人、老者居多,少有年轻人,而大秦学者团则以青壮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