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长而且会经由空气传染的这种疾病立刻从欧洲席卷北非沿岸与中东。
以脸部为首,身体各处浮现红色斑点的同时就会发高烧,最后在大约一周内丧命的恐怖疾病。
不可思议的是只有男性罹患,女性则不会。
一旦感染,男性整体的死亡率大约是半数,不过特征是10到30岁的年轻男性死亡率特别高。
登陆欧洲之后的十年间,死亡者数不到一百万人,但年轻男性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的情况还是让王公贵族到庶民都陷入恐慌。
对王公贵族而言,失去继承人将攸关家族存亡;对民众而言,失去主要的劳动力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热病中生还的人如果生下孩子,不知为何生下的都是女孩。
后来的研究发现,病原菌会瞄准精巢,对基因造成影响。
这种疾病被取名为赤死病(或是男死病),就像14世纪在欧洲肆虐的黑死病。
之后这种疾病仍断断续续地流行,直到19世纪末确立治疗方法后,死亡率才大幅降低,但到了20世纪仍未完全根治。
以传染病而言,后续影响比直接的死亡人数更大,16世纪以后的世界不得不产生变革。
到了16世纪末,各国元首都是女王或女皇,贵族也理所当然地让女孩继承。。
史实上,这个时代也是以梅毒为首的风土病横跨大陆传播的时代,日本也被卷入以传教士为先锋的殖民地浪潮。
经过安土桃山时代,直到德川家康消灭丰臣氏为止,历史发展都与史实几乎相同,但以传教士为首的外国人流入,使得赤死病在日本国内大流行。
由于男性接二连三倒下,好不容易才成就天下太平的幕府首脑们为此苦恼不已。
得知南蛮人作为据点的果阿和麻六甲也流行着同一种疾病,幕府决定实行锁国政策。比祐所知的史实早了十年左右。
然而,为时已晚。赤死病在日本国内也不断蔓延,从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开始,女性便以男性名号治理幕府。。
从近代到现代的世界史来看,与史实差异较大的是欧洲各国为了获得殖民地,各种资源中也包含男性。。
也就是说,由于具有生殖功能的男性减少,人口减少严重的欧洲各国,至今仍会巡回尚未发生赤死病猖獗的地区,强制带走男性,分配到领地内。
以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为例,女性取代男性成为劳动力,却因为怀孕、育儿期间无法工作,以及体力较差,为了进行更有效率的生产,技术提升也成了契机。
另外,列强各国之间争夺男性的竞争极为激烈,结果在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大战。
从资料上的照片看来,从这个时候开始,军队的主角已经是女性,男性只能分配到安全的后方勤务。。
然而,技术力的提升促使机关枪、飞机、地雷、战车等能够更大量且有效率地进行杀戮的兵器登场,对战死者人数增加感到恐惧的各国首脑在三年后缔结了和约。
之后以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为中心,组成了国际联盟。
世界大战结束后过了五年,常任理事国的两位公主为了争夺一名贵族男性而开始争吵,从王室之间的斗争,最后发展成国家之间的对立。
虽然差点发展成将试图仲裁的各国卷入其中的战争,结果因为处于漩涡中的男性逃亡到美国,事情不了了之。
因此,和祐所知的历史不同,世界大战虽然只发生过一次,但利害冲突的国家之间,世界各地依然不断发生纷争。
例如东南亚各国的战争,从对抗以男性为主的资源掠夺者列强的抵抗运动,到赢得独立,战争遍及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从1940年代持续到1960年代。
经历明治维新(相当于祐所知的明治维新)后,经过在中国大陆的战役,加入列强的日本没有正面和列强交战,而是装作中立,出口各种机械和兵器,派遣义勇队支援亚洲各国。
虽然成为列强之一,但日本在殖民地竞争中起步较晚,国力贫乏,比起史实中的一亿总动员,冲向毁灭之路,似乎更加巧妙地周旋,尽管被欧洲各国在背后说狡猾的日本坏话,但还是和独立的亚洲各国保持友好关系,享受繁荣。。
另外,直到20世纪中叶,中国大地上都持续着激烈的内战,最后主要分为四个国家统治。
日本在外交关系上,从建国当初就与统治大陆东南部与台湾的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维持着深厚的关系,如今也缔结了稳固的同盟。
至于其他三国,虽然会视当时状况反复进行对立与对话,但并未正式建立邦交。
在因为开国问题而陷入长期泥淖的内战的朝鲜半岛,由于日本支援反政府(开国派)军,因此与政府(大朝鲜民国)的关系也降至冰点,尚未建立邦交。
双方似乎也因为日本海的渔业权与资源开采问题发生过小规模冲突。
无论如何,日本的外交长久以来都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尚未发展成纷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