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八百余万年后,弥勒菩萨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
天冠弥勒头戴天冠,也称五智冠,分别表示佛的五种智慧,即毗卢遮那佛的法体性智,东方阿佛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的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
天冠弥勒的形象是表示菩萨在说法,他的手势是说法印,坐姿是自在势,表示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里非常自在,没有任何痛苦和烦恼。
兜率内院也表示菩萨心念众生,有一种迫切的心愿想尽快到凡间来渡众生,所以他一只脚已经下地来了。
左右胁侍为大妙相菩萨和法苑林菩萨,他们站在弥勒的旁边协助弥勒菩萨为天人说法。
这三尊佛像上边的挂络采用的是双面透雕,是三十二种不同形象的伎乐天,以香、花、灯、烛、果、茶、食、宝、珠、衣、歌、舞及各种乐器来供奉弥勒菩萨。
四周由四大天王护法。东方持国天王名为提多罗咤,能护持国土;南方增长天王名为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长;西方广目天王名为毗留博叉,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北方多闻天王名为毗沙门,能护持人民财富。四大天王世称四大金刚,这只是《封神演义》中的戏言,金刚与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金堂,也是我们常说的大雄宝殿。
唐朝时称为“金堂”,史出《佛祖统计》: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感梦求法”的典故。
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大雄”表示佛的智慧、法力雄厚无边。
这里主要供奉以空间为主的横三世佛,即中间“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结跏趺(读jiafu,盘腿而坐,脚背放在股上,是佛教徒的一种坐法)坐,这是佛说法相;左边“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结跏趺坐,左手持药器,右手施无畏印,表示佛在告诉众生,不要畏惧生死,佛的智慧能帮助众生战胜畏惧生死的烦恼;右边“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译成汉语为无量寿),结跏趺坐,手结弥陀定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四周为十六尊罗汉。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建立了佛教,所以称为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
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
一种是结跏趺坐:是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式。
另外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旃(zhān)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
下垂名“与愿印”,表能满众生愿;上伸名“施无畏印”,表能除众生苦。
后来仿照此形象制作的也叫作旃檀佛像。
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涅盘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
迦叶涅盘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寺内的祈愿树。
人们在“时来运转”园林中观赏徜徉,即感受生态奇迹,又体验吉祥文化,还可以在祈愿树的树梢上挂上祈愿牌表达对未来的追求、对明天的祈祷,对亲人、朋友的祝福。你们有祈福夙愿的可以尝试一下。”李曼曼见到云霄和邬婉月、林象雾是情侣,便有所建议。
“象雾,我看这个挺好的,我们既然来了,就去祁个福吧!”
“可以,走,我们去买祈愿牌去。”
两女前去祈愿牌售卖处购买祈愿牌后,将自己的祈愿写在上面。林象雾写的是“和云霄白头偕老”,邬婉月写的是“和云霄恩恩爱爱一辈子”。
两人写好后按照祈愿的要求祈完愿后,将祈愿牌挂在了祈愿树上。
第九站三十三观音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是三十三观音堂,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室内观音群像,已载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三十三观音群像长50米、重15吨,由130余名工艺师,历时四载精心打造而成。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佛门盛事。群像均采用最先进的大漆材料和最先进的贴金彩鎏工艺,造型生动,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佛光普照,吉祥南山。
三十三观音堂以观世音菩萨曾经“乘龙南海弘扬佛法”的美丽传说为依托;据佛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化现,挖掘和打造的观音文化。
三十三观音法像姿态各异,据佛经《普门品》中记载:“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送子观音,现妇女身,抱婴雕塑。送子观音护佑:求龙求凤,心想事成。”
第十站梵钟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是梵钟苑。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发展的需要,在华夏原有古钟的基上,诞生了法器类佛钟。
佛钟采用了横截面为正圆的形制,因为这能使钟声更加悠扬、绵长,以满足佛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恩报恩”思想传诸久远的需要。
以后出现的道钟、报时钟、朝钟都采用了定形的佛钟造型。
唐朝以后,华夏佛钟发展的龙头作用十分明显,明朝永乐大钟是佛钟乃至华夏古钟的杰出代表。
至此,华夏钟已不是简单的实用意义上的钟,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
南山佛教文化苑从民间陆续收集了三十九口明、清时期的古钟,并敬铸了“和平”、“报恩”、“祈愿”三口仿唐钟,四十二口钟合观世音菩萨“四十二大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