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十一章始终东升西落(七更)
走出武英殿,蓝玉板着脸,不苟言笑:“镇国公,东征在即,却没有拿出作战方略,是否合适?”
顾正臣侧头看了一眼蓝玉,又阔步向前:“我说了,日本国不同于其他地方,作战方略不能固定,只能随机应变,视情况而定。”
蓝玉跟上前:“即便是再随机应变,也应该说清楚先打哪里,后打哪里吧,大军行进,总不能毫无章法,连个确定的方向也没有。”
顾正臣放慢了脚步,目光炯炯:“梁国公,出征之后,旗舰之上,我们再商议东征方略也不迟吧?”
蓝玉皱眉:“你这是何意,大的方略连陛下也不告知?”
顾正臣呵呵一笑,挥了挥袖子:“大的方略就两个字:灭日。陛下知道,至于具体的方略,就不需要陛下劳心劳力了,毕竟,抑兼并之策虽然推出,可地方上不时有反对之声,陛下需要聚焦此事。”
蓝玉愤恨不已。
无论是哪一次征战,北伐也好,南征也罢,甚至连取云南,朱元璋都要统揽全局,让将官报上作战方略,然后根据这些方略讲话,进行作战安排,比如先拿下何处,再拿下何处,是积极进取还是步步为营。
可这一次,顾正臣连个基本作战方案都没有,皇帝也不问不催。
这算什么?
将官与军士心中没个底,连个准确的方向都没有,不合适。
可顾正臣是大将军,蓝玉说再多也没用。
朱棣再次上了顾正臣的马车,言道:“先生,我在水师中找到了五千军,愿随我出海,此事已报知父皇,父皇的意思是,五千不够,至少要一万五千军。可如此一来,很难成行。”
顾正臣盘算了下。
朱棡出海可以不必带家眷,后续送去也没问题,实在不行多带点光棍去,就地安家也行。
汉人对血统这事并不痴迷,蒙古人、朝鲜人、胡人啥的,都没问题,不像某些西方人,为了血统,哥哥娶妹妹,姐姐嫁父亲,孙女配儿子。
但朱棣出海不能只带光棍,朱樉也不行。
那些土著,明显不符合大明人的口味啊……
若是带上家眷,林林总总算下来,五千军至少两万四千人,还需要带各类匠人、一些官员出海,这就直逼三万人去了。
三万人,规模很庞大了。
顾正臣带领的远航船队,最大规模也才两万余人,就那样,都已经抽空了大明水师主力。
若是朱棣要带一万五千军出海,大明水师的全部船只估计都要让他带走,以后水师就只能靠划小船巡弋了。
朱元璋太想当然了,没有思考这背后的人口、水师压力。
顾正臣言道:“五千军少是少了些,一万五千军是合适的,但我觉得,应该摸着秦国过河,先建根基,后移家眷。秦国也好,燕国也罢,虽然地理位置上是孤悬在大明之外——”
“但蒸汽机船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未来蒸汽机商船数量也会逐年增多,大明至美洲的航线一定会开辟出来,无论是从欧洲出发,还是从澳洲出发,亦或是从日本那地出发。”
“总之,你不必有一种离开大明,再无归大明的悲壮,这脚下的大地就是个圆球,你在球的另一端,大明在球的这一端,蒸汽机船,便是连线。”